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附录 文学活动大事记(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1942年

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育婴堂街。

后在重庆度过童年。

父母兄姊均热爱文学艺术,深受家庭熏陶。

1950年

随父母迁居北京,从此定居北京。

在隆福寺小学上小学,在北京二十一中上初中。

1958年

在北京六十五中上高中。

给若干报刊投稿,屡被退稿。

8月,在《读书》杂志发表《谈〈第四十一〉》一文,是投稿第一次成功。

1959年

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陆续发表一些儿童诗、小小说。

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小喇叭》(对学龄前儿童广播)编写若干节目;其中快板剧《咕咚》经编辑加工、录制后大受欢迎;“”中录音带被销毁;1991年重新录制播出。

1961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分配到北京十三中任教。

至“”前,在《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公报》《北京日报》《体育报》《儿童时代》《大众电影》等报刊上发表了约70篇小小说、散文、杂文、评论等文章。

1966年—1976年

“”中,因1964年曾发表过一篇关于京剧的文章,被以“反”罪名冲击。

1974年后再试写作,曾写一关于“教育革命”的长篇小说,由出版社联系获准脱产修改,但终未达到当时出版要求。

1976年

写出一个大院里孩子们同坏蛋斗争的中篇小说《睁大你的眼睛》并得以出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按照当时政治要求写出一些短篇小说、散文,有的到次年才收入多人合集中出版。

调到北京人民出版社(后恢复“”前社名:北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当编辑。

1977年

11月,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产生重大影响——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作,也是“新时期文学”的发端;从此成名。

从《班主任》后,写作冲破懵懂,沿着认定的方向跋涉,穿越风云,锲而不舍。

1978年

参加《十月》杂志(开始以丛书名义出版)创刊工作,在创刊号上发表短篇小说《爱情的位置》,经转载和广播,影响巨大。

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醒来吧,弟弟》,反应亦极强烈。

《班主任》《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均被改编为广播剧,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广播,《醒来吧,弟弟》被搬上话剧舞台;此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亦由电台播出。

1979年

在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中《班主任》获第一名。颁奖会上,从茅盾先生手中接过奖状。

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成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至1993年卸任。

9月,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此系“”后第一个作家出访团。

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写作技巧有长足进步。

1980年

调至北京市文联当专业作家。

《我爱每一片绿叶》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看不见的朋友》获1954—1979年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奖。

在《十月》杂志发表中篇小说《如意》,其弘扬人道主义的追求引起争议。

出版《刘心武短篇小说选》(北京出版社)。

1981年

在《十月》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立体交叉桥》,引起更大争议,一些评论家认为“调子低沉”是步入了写作上的歧途,另有评论家则认为此作标志着刘心武的小说创作在反映现实、探索人性及艺术功力上均达到了新的水平。

5月,应日本文艺春秋社邀请访问日本。

1982年

应导演黄建中之请,改编《如意》;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艺术片《如意》。

1983年

11月,参加中国电影代表团赴法国,在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上,《如意》在开幕式上放映,获好评;后陆续在法国、西德电视台播出。

1984年

冬,应邀访问西德,参加“中德大学生会见活动”,并在波恩大学、波鸿大学与威尔兹堡大学介绍中国当代文学。

年底,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理事。

在《当代》文学双月刊第5、6期连载长篇小说《钟鼓楼》。

1985年

出版长篇小说《钟鼓楼》(人民文学出版社),并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因《钟鼓楼》获北京市嘉奖。

7月,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纪实小说《5·19长镜头》,反响强烈。

11月,又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引起轰动。

1986年

年初,应当代文艺出版社邀请访问。

6月,调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社,任常务副主编。

在《收获》杂志设《私人照相簿》专栏,进行图文交融的文本尝试。

散文集《垂柳集》出版,冰心为之作序。

1987年

1月,被任命为《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月,《人民文学》杂志1、2期合刊发表马建写的小说《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违反民族政策,承担责任,停职检查。

9月,复职。

冬,应邀赴美国访问。参观《美洲华侨日报》;在哥伦比亚大学,三一学院,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旧金山大学,史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圣迭戈分校等处演讲,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并参观耶鲁大学;参加爱荷华大学“作家写作中心”的纪念活动;游览华盛顿等地。

1988年

3月,应《大公报》邀请,赴参加五十周年报庆活动;在《大公报》安排的大型报告会上作关于改革开放与文学创作的报告。

5月,应法国邀请,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法国,除在巴黎活动外,还访问了西部港口城市圣·拉扎尔。

《私人照相簿》在出版(南粤出版社)。

《我可不怕十三岁》获1980—1985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以上数年中,若干小说、散文还分别获得过《当代》《十月》《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儿童文学》《北方文学》等杂志,《人民日报》《文汇报》等报纸副刊的奖;拍成电视剧播出的有《没工夫叹息》《熄灭》(电视剧名《火苗》)《今夏流行明黄色》《到远处去发信》《非重点》《公共汽车咏叹调》和八集连续剧《钟鼓楼》;若干作品被英国、美国、西德、苏联、日本、法国、意大利、瑞士、瑞典等国翻译为英、德、俄、日、法、意、瑞典等文字出版;自1987年起被世界上有威望的英国欧罗巴出版社《世界名人录》收入辞条。

1989年

春,应中文大学翻译中心邀请,与妻子吕晓歌赴访问。

1990年

3月,以任届期满,免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职务。

中文大学翻译中心编译的英文小说集《黑墙与其他故事》出版。

秋,以“鱼山”笔名在《钟山》杂志发表中篇小说《曹叔》。

1991年

出版小说集《一窗灯火》。

除小说外,开始发表大量散文、随笔。

1992年

长篇小说《风过耳》在内地(中国青年出版社)、(勤+缘出版社)分别出版,反响颇为强烈。

长篇小说《四牌楼》完稿,交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