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1章(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史密斯先生,请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讲解省略、感慨跳过,律风完全肯定敬职敬责的接待员们,已经帮他说完了必要的乌雀山大桥情况。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到史密斯先生回答好的,是的,我们要回去了。然而,史密斯先生显然和克里姆不同。他对乌雀山大桥充满兴趣,满腔疑问都等着这位年轻的设计者亲自解答。他一点也不客气地直白问道: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想到设计这样一座盘山桥。盘山结构能够使桥身在地震之中更加稳固,乌雀山大桥的方案因为地震停滞,那么,解决地震带来的问题,则是我设计时候考虑的主要因素。律风的回答正正经经。并没有和史密斯闲聊巨龙腾飞的意思。地震带的考验,在乌雀山大桥建成之初便得到了反馈。就算是6.6级大地震,也无法撼动它分毫!有了史密斯的好开场,评委们顿时兴致盎然起来。那么,空管钢结构具体是怎么样的一种材料?乌雀山大桥桥面的是否做过特殊处理,不会受到冰雪影响。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乌雀山大桥可以建成这样?律风仍是平静,丝毫没有升起太多的骄傲和激动。如果面前是国内高校年轻人或者合作单位的提问者,他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而,面对这群满脑子不理解的专家,他显得冷漠许多。具体的数据和参数,各位可以等待乌雀山大桥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律风无情得叫人望而却步,声音甚至不由自主地带上了抗议与批驳。但乌雀山大桥可以建成这样,是因为它属于中国。这话说得不客气,仿佛桥梁天生贴上了国籍,因为国籍才造就了它奇迹般的身躯。可惜,律风丝毫没有觉得自己说错。哪怕专家们听到他这句话,略微变了脸色,也无法阻止他继续说下去。乌雀山大桥背后站着三十七家建设队伍、实验室、研究团队,汇聚了全中国顶尖的工程技术成果。因为它属于中国,所以中国的设计师、工程师、建造者愿意如他们的誓言一般,为这座桥梁奋斗终生,创造出诸位眼前的奇迹。资本世界永远走在批判集权力量的道路上。律风这番话,在专家听来格外刺耳。他们把中国强行颁布命令违背人类天性的行为,称之为独丨裁统治。然而,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能知道,比起所谓的自由民主,一个国家更需要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力量。刚才对乌雀山大桥的感慨、赞美,忽然就说不出口了。直到他们回到大巴车上,都在不断的叹气摇头。建筑应当是人类伟大的创造,而不是炫耀政府权力的工具。确实是了不起的桥梁,但是它代表的残忍,恕我无法认同。可是没有中国政府,也就修不出这样的桥了。桥梁专家的脚步,走遍世界各地。无数的成功建筑,都是凝结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中国的建筑不同。总是有政府的影子,总是夹杂了他们排斥的集中权力。低声议论不断在车厢里盘旋,刚才兴高采烈为乌雀山大桥拉票的评委,又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议论。律风不应该说那些话。史密斯担心道,这么美好的桥梁,应该歌颂的是设计者、建造者,而不是政府。翁承先摘下眼镜,慢条斯理地擦起来。他幽幽说道:朋友,律风所说的中国,并不是任何一个政府、也不是任何一个机构,而是他脚下站立的每一寸土地,他血脉里流淌的每一丝鲜血,他所见所闻所共事的每一个中国人。没有中国,我们确实就不会有这样的乌雀山大桥。不必担心。翁承先戴上眼镜,仍是笑眯眯温和的模样,我这次希望大家来,主要是让大家见识见识咱们家的桥的。奖项嘛,重在参与,乌雀山大桥不缺这个荣誉。国际桥梁协会的考察队伍离开国内,发回的反馈消息仍是静待颁奖。这项需要等待开奖的国际杰出奖项,很快就被国内各大表彰活动给盖过了热度。网络上今天播报乌雀山大桥受到最佳桥梁表彰。明天播报乌雀山大桥得到吉尼斯最高、最长桥梁认证。热热闹闹的气氛里,一个国际桥梁奖项,成为了买定离手的热门赌注,看看这次国际专家的眼光,是不是跟以前一样烂得透顶。乌雀山大桥得不得奖,在国内热心网友心目中,成为了测试国际桥梁杰出奖含金量的试金石。曲水湾大桥输给了荷兰桥已经叫人充满怀疑。要是乌雀山大桥这样的旷世杰作,再输给了美国桥、日本桥,那么就能为国际桥梁的杰出打上野鸡符号了。网络上的赌注狂欢,与律风毫无关系。他婉拒了前往瑞士的颁奖典礼,并且开始准备自己漫长年假。三个月,外加近半年的灵活上班作息。律风拿到获得批准的假条,都怀疑自己的眼睛。我申请的是一星期冯主任赶紧解释,你申请是你申请,结果李院直接叫人力资源把你入职以来全部休假请假记录调出来,让他们给你算了算你能休多少假,然后特批的!冯汉林参加工作十六年,还没见过国院院长如此主动。设计院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牲口用的优良传统,在律风这里光荣断绝。李院长亲切友好,发自内心地要求律风好好休息、养好身体,比叮嘱孕妇还要慈祥。吴院在吗?律风叹息一声。在,不过吴院也同意了,你反对无效。律风无奈道:我不反对,我有事找他。自从见过翁总工之后,律风就在网上查询南海隧道相关信息。这应当是他老人家给出的内部消息,网络一片风平浪静,最近的新闻报道,都还停止在一年前的专家会议。翁承先给他透了内幕,他作为签过保密协议的人,深觉压力重大。感性上讲,翁总工这是信得过他。理性上讲,翁总工真的不该告诉他。律风左思右想,犹豫许久,敲开了吴赢启的办公室门。他开门见山地说道:吴院,我能申请去南海隧道的项目吗?正在批文件的吴赢启,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整理了一堆桥梁项目资料给律风,怎么律风偏偏提起这个要命的项目!我没给你南海隧道的资料吧?他皱紧眉头,赶紧去翻手边一摞文件。律风见他动作慌张,立刻解释道:你没给,是翁总工跟我说的。吴赢启闻言,停下动作,表情都变了。害!这个老翁,挖墙脚挖到这儿来了!吴院抬手直摇,不行,你去任何项目都可以,这个不行!拒绝态度十分直白,全然没有之前任君挑选的大方客气。为什么?律风说,南海隧道桥梁段应当有我们院不少设计师参与,我可以去帮帮忙。吴赢启神情复杂,他放下笔,眉头仍是紧皱,甚至有些烦恼地挪动手上的笔。正是因为院里有设计师在参与,我才不希望你去他轻轻叹息,南海隧道的项目比较复杂,参与的人员源来混乱,国院参与的专组发回来的报告,看得出那里不是像乌雀山大桥一样单纯。那不是适合你去的地方。吴赢启简单一句话,便将南海隧道的困境说得清清楚楚。这不是国院统一规划,一家说了算的项目。里面参与的众多单位,来自海峡两岸不同派系,甚至还有国际资本的影子。南海隧道规划二十余年,无法开工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政策问题。虽然翁承先完成曲水湾大桥项目,被空降过去做了总负责,但是,总工程师要负责的是建设,头顶还压着南海隧道项目委员会全权号令。成分复杂的委员会,又有政府代表,又有国际资本,还有说不定道不明的争夺。吴赢启想起来就头痛,派出去的设计师从早到晚画图渲染,说好的方案可能当天要求推翻重做。表面一派和谐,背地里打得头破血流。设计师都要英年早衰,提前退休了。吴赢启看着律风,语重心长的说道:律风,你先好好休息,等休假结束,我们再说这个问题。可我休假结束,一定还是想去南海隧道。律风眨眨眼,并不打算接受吴赢启的劝说,您知道的,全世界只有这么一条隧道。南海之上,唯一超过日本青函隧道的超级规划。建成它、完成它,就是全世界只此一条。律风对桥梁的热爱,从曲水湾大桥开始,而翁承先作为曲水湾大桥的总工程师,亲自向他发出邀请。他怎么可能不心动。律风清楚想起翁承先的感慨。这可能是我负责的最后一个项目。幸好,我还能负责它。岁月在这位老人脸上刻下痕迹,依然没有敛去他的笑意。当南海隧道开始提议建设的时候,翁总工也不过三四十岁,意气风发,正值壮年。等他真正有机会见到它拥有开建可能性的时候,已经功成名就,足够退休。然而他却说:我还是想再拼一把。毕竟,咱们建桥的,谁不建好这座横跨海峡两岸的隧道桥?翁承先说得轻松骄傲,好像自己能够担任总工程师是莫大的荣誉,别人羡慕不来。律风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伤感。无数桥梁,车辆通过只需要几分钟、十几分钟。但是对于桥梁建设者来说,可能要花上大半辈子的时间,去琢磨它的每一个细节。等到桥梁建成的时候,他们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了出去,只剩下一腔骄傲和回忆。中国大地上一座座这样的桥梁,凝聚了一辈又一辈的心血。他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获得了眺望更远未来的权利。吴院,我理解你对我的照顾,但是我不需要特殊照顾。律风不是温室的花朵,他明白吴赢启的全部担忧,既然翁总工在,他就更需要帮手。这是我们中国应该建成的隧道,更是我们能够建成的隧道,我想亲自见到它的竣工。吴赢启永远战胜不了固执的律风。因为他本来就欣赏律风的固执。于是,假批了,项目也帮他走流程。律风成为了全院唯一赢家,在工作群99+的欢呼庆祝之中,开始了他短暂的休假。不过,休假可不轻松。殷以乔要负责越江广场的事情,直接将房卡交给律风,让他成为家庭主男,全权负责搬家事宜。但是,律风特地循着地址,走到了新家附近,才意识到殷以乔说的江景房,比律风想象的还要夸张。他以为,最多不过是二三十层的高楼,有个九十多平三室两厅大阳台就算符合标准。谁知道,殷以乔出手就是两百多平大平层,宽敞程度不亚于他在英国的住所。律风用房卡打开密码锁,发现里面根本什么都不缺。家具齐全,家电完整,随手拧了厨房燃气灶,立刻有火。巨大的步入式衣帽间,还有殷以乔常穿的色系西装衬衫,拉开抽屉里面摆满了手表袖扣。好家伙,他看出来了。这房子绝对不是殷以乔临时选的,而是蓄谋已久!你是不是一直住在这房子里啊?律风也不管殷以乔忙不忙,直接致电。殷以乔轻笑一声,你不在家,我回什么公寓?不用帮我收拾东西,你就把你要用的打包过来,主卧旁边是书房,专门给你留的,电脑、图纸都能放得下。律风挂掉电话,一间一间屋子视察。除了主卧有床,连个次卧都没准备,全拆得干干净净,留下了一片空白。主卧对面,书房该有的长桌、办公桌、书柜一应俱全。他仔细端详,竟然找出了c.e办公室似的熟悉影子。搬家没花律风多少时间。他也只有电脑衣服和图纸,私人物品少得可怜。等他提着电脑箱、显示器,背着一大卷图纸重新进门,就发现殷以乔站在门厅等他。怎么不叫搬家公司?他接过律风手上的大包小包,帮律风卸除了重量。律风提着图纸往书房走,叫什么公司,最值钱的就是我了,两条腿走过来又不远。毕竟是肩能抗手能提,高山建桥不费劲的设计师。拖几个箱子,抬一台电脑轻松无比。于是,殷以乔帮他把东西放好,妥善安置在书房、衣柜。不过十几分钟,电脑开机调试无误,律风就算是搬完家了。鼠标、键盘轻微的按键声,在隔音极好的书房里,显得清脆又悦耳。殷以乔坐在椅子扶手上,双手环抱看他调试,只觉得空挡冷清的房子,终于有了家的味道。晚上想吃什么?随便。喝茶吗?想喝可乐。律风沉浸于忙碌之中,殷以乔问完,顺从的去准备晚餐。可乐是没有的,但是殷以乔特调安神红茶加蜂蜜,给律风带来了放假第一天的好心情。他们简单用过晚餐,就进入了安宁祥和的老年生活。律风转头就能见到江景房毫无遮挡的风景,以及如画风景之中,静谧亮灯的桥梁分院。律风心里没由来升起一种大资本阶级的感慨,问道:你平时是不是经常偷看我们桥梁院辛苦加班啊?我哪有这么无聊。殷以乔笑道,你在乌雀山,我看你们院加班又看不到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