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谢郎心(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顾兰娘喏喏。

顾太太拨开女儿的额发,叹道:“玄英再好,荣安公主一日不定亲,你姨母便不敢再说人家。若不然,他怎会到松江来,还不是避风头?”

她不喜爱谢玄英吗?

怎么可能!

假如没荣安公主横插一脚,外甥不曾定亲,她也想和妹妹提一提。可闹成这样,为了女儿的幸福,也为了顾家,再不舍得也得放弃。

“兰娘,今日之事,到此为止。”顾太太严厉地警告女儿,“若再被我知道你有什么小心思,休怪我这个做母亲的狠心。”

顾兰娘瑟缩一下,嘴唇翕动,却说不出请求的话。

她不傻,这已经不是儿女私情了。大伯父官至吏部侍郎,顾家在松江府城面子极大,可与尚书比如何?

“娘……”泪光浮上眼眶,顾兰娘依偎到母亲肩头,低声啜泣起来。

顾太太见女儿这般伤心,心头一软,抚着她道:“莫哭了,你的婚事,我早有主张,必是个好的。”

顾兰娘心灰意冷,再无指望,哽咽道:“我听娘的。”

顾宅,最好的客院。

谢玄英换了一身家常的宝蓝夹纱直裰,在书房里练字。

窗外,他的小厮正头顶三本厚书,面壁思过。

虽然今天的踏青十分糟糕,但这就是他唯一的举措了——罚小厮面壁并减一个月的月钱,以惩戒他被顾六郎支开的疏忽。

小厮心知办岔了事,也不敢求饶,苦哈哈地在外头罚站,时不时睃一眼里头,心想,少爷看起来很生气的样子。

于是愈发屏气敛声,不敢多言。

然而,他却是大大料错了自己的主人。

谢玄英固然烦闷,却并不生气。说实话,类似的情况经历太多,次次生气,谁气得过来?非要说的话,他其实更反感母亲定下的许氏。

切莫误会,许家女是他母亲相看的,出自名门,品行必无过错。

他只是……讨厌盲婚哑嫁。

或许这么说,容易惹人误会,以为他是几百年后穿来的,不不不,谢玄英是土生土长的夏朝人。

之所以有这么大逆不道的想法,皆源于他的老师。

靖海侯以军功封侯,家学渊源,然而,他是家中第三子,母亲柳氏为继室。前面的元配为现任靖海侯留下了嫡子,还有一个早早进入五军营,谋出身的庶长子大哥。

轮到他时,靖海侯便压着他读书,且为他寻到了当世大儒晏鸿之。

晏鸿之的祖父曾高居首辅之位,他父亲不曾中进士,却是有名的藏书家,曾建造江南第一书楼。而他本人十二岁中秀才,十八岁考上举人,二十二岁就是进士。之后当了几年翰林,学父亲修书五载,后辞官归乡,四处讲学,声名鹊起。

四十岁,已是名满天下。

靖海侯慕其大名,四处求访,终于见到了这位大儒。而大儒本来不想收勋贵人家的子嗣为弟子,但一看谢玄英,却欣然应下。

靖海侯大喜过望,不慎忘记了一件事——晏鸿之是李悟的弟子。

李悟,“纯真学派”的开创者。他继承了阳明心学,以批判程朱理学而闻名,三十年前,是夏朝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

他批判理学,提出“纯真”的思想追求,称赞《还魂梦》为世间至纯至真之作。

还说“夫妇之际,恩情尤甚”,“红拂夜奔,千古第一嫁法”,认为“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大赞卓文君追求爱情的举动。

为此,他被一度被主流文坛怒斥为异端。

后来,他被人陷害与女弟子乱-伦,为证清白,在狱中血书而死。

此事震惊文坛。

纯真学派的文人大为愤怒,两家思想不同,是理念之争,你污蔑一个大儒□□私通,已经超出了底线。他们愤而辞官,归乡宣扬纯真学说。

此后,李悟的文稿传遍各家,屡禁不止,继承者络绎不绝。

晏鸿之如今是纯真学派的中流砥柱,和理学的人掐架二十年而不落下风。谢玄英跟随这位老师学习,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婚姻当以情为系”的想法。

尤其晏师的妻子由他本人所求,成亲三十余载,恩爱甚笃,羡煞旁人。

而他呢?不知情时,与许家女匆忙一晤,压根不记得她长什么样子,就被通知定下了亲事,实在接受不了!

婚事告吹,他半点不可惜。

只是偶尔的,谢玄英也很迷惘,男女大防摆在那里,他能和谁两情相悦呢?又何来的情之所钟?

顾家表妹对他有意,纵然行为出格,但并不惹他生气。可为何当时,第一反应仍然是避之不及?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他所追求的至情,真的存在吗?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信息量很大~

先上注解

1、李悟:此人为原创角色,但其思想(“”部分)源于李贽,即是“童心说”的开创者,他也是被诬陷而死的,但和绯闻没关系。从时间上说,现在是16世纪中期,现实的李贽还活着,但本文为架空,李悟已经死了。

2、各种学派:捋下,宋代,程朱理学兴起,明朝,陆王心学(心学是在理学上发展出来的),纯真学派(原创,原型为童心说)

3、情不知所起……:出自《牡丹亭》,汤显祖这时候才出生,但在本世界提前几十年出现,为区分,用牡丹亭的别名《还魂梦》,内容是一样的。

以下是详解,无疑问可跳过。

简单来说,本文的背景设立在心学盛起后的时代,等于明晚期(时间是明中期),心学冲击理学,导致许多思想学派涌现,出现了一部分具有先进思想的文人,批判礼教的思想萌芽。当然,理学派的也有不少,这个后文讲。

为啥写这么多思想背景呢?主要是吧,一个古代男人要一心一意,靠外部约束是不现实的,社会并不反对男性三妻四妾,要达成这样的逻辑,需要合理的理由,比如非常高的精神追求。

这堆废话的意思是,我没有水字数,试图让1v1变得非常合理……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就是——

“我要娶我心爱之人为妻!”

“可我爱的是谁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