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050章:探方(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所以,佛山馆的考古人员就在遗址的南部继续布方,编号为甲区,一共开了十个探方,甲区的探方比试掘探方大一些,t1-t4每个探方6x10平米,每一个探方留出1米的隔梁。”

看过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或者视频的人都知道,发掘现场就是一些四四方方凹坑,这些方格子的小坑就是探方。

而,探方的大小,也是有规定的。

同样,布方也是有讲究的。

因为来之前,曹子钧就了解过苏亦的情况,知道他没上过大学,也没下过考古工地,甚至也没有正式发掘过探方。

所以被北大的苏秉琦先生特意安排到省博实习的。

说是实习,其实就是特前培养。

所以,曹子钧讲课的时候,都很详细。

甚至,都是从最为基础讲起来的。

首先解释什么是探方。

然后解释什么是布方。

“布方,顾名思义,就是布置探方,我当初从干校被分配到省博考古队的时候,也是啥都不懂,一筹莫展,两头模黑,因为美术跟考古差别太大了,所以,都是从基础学起来的,估计,这也是杨队要我带你的原因吧,毕竟咱们都是从零学起来。小苏,你跟我还不太一样,我当年真是啥都不懂,你现在肯定比我强,你开秋要去北大读研究生了,理论知识肯定是不缺的,缺的就是实践了。”

说着,又问,“会不会觉得我说的太浅了?”

苏亦摇头,“不会,这些正好是我需要的。”

他不是不懂探方,而是不懂河宕遗址的情况,他也想知道这个年代的探方跟后世的探方有啥不一样。

曹子钧说,“那行,咱们继续讲,布方,如何布方?一开始就选定发掘区一个点为基本点,一般来说,都是选择发掘区的西南角作为基点,然后,就开始建立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应该懂画吧?”

苏亦点头。

曹子钧就拿出来画板开始作画,然后递给苏亦观看。

“咱们会美术的就这点好,遇到啥讲不明白的东西,就画出来。”

沈明这个外行问,“画一个不懂怎么办?”

苏亦笑,“当然是画两个了。”

还没等沈明说话,苏亦就说,“不要问我画两个不懂怎么办。”

沈明很识趣的没有问题,不然,以他对苏亦的了解,这小子会回答他,那就画第三个。

“建立好直角坐标系,布方之前,要算好探访的规格和数量,比如,咱们河宕遗址甲区发掘的t1-t4,规格就是6x10平,数量就是四个,那就从基点出发,正北方向画水平纵轴线,正东方向画水平横轴线。这些都很简单,重点讲的还是探方中的主体、隔梁、关键柱三者的关系,一个完整的探方基本上由这三者组成。探方与探方之间的土梁称为隔梁,也就是红色部分。”

说着,曹子钧再次拿出红色钢笔在画纸上标注。

“隔梁通常为一米宽,之所以一米宽也是有原因的,隔梁的作用,除了观察地层剖面,同时,还要方便考古工作人员将探方里挖出多余的土铲到隔梁上,必须要方便运土跟通行,运土有时候是用小推车运走,不过大多数情况,是没有推车的,都需要雇当地的村民用簸箕来挑走,实在找不到人,我们就要亲自来了。”

找不到人,自己来。

这个风格,确实很考古人。

或者说,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比如之前遇到的钱咏文,找不到农民插秧,也自己来了。

甚至,当年梁思永先生发掘殷墟的时候,也要亲自挑土,不仅如此,还要亲自下探方,他之所以会患有烈性勒膜炎,更大的原因是为了赶工期,经常泡在出水的探方里面才会埋下此病根。

所以苏亦对于这个年代,万事只靠自己的前辈们一直充满敬意,而非网络键盘侠们嘲讽的歌功颂德,没经历过这个时代,不知道这些前辈的苦,同样,没去过考古现场也不知道考古人的苦,所以不要轻易冷嘲热讽他人的不易。

曹子钧接着说,“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探方,除去1米的隔梁区域,剩下的就是发掘面积了。一般情况下,探方的规格都是5x5,这样一来挖掘的区域就是4x4平。不过,探方的大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河宕遗址甲区的t5-t8,探方的规格从6x10平变成5x10平,而t7-t8的位置不好,所以并没有发掘,这一组探方,揭露面积也就只有100平,然后,t9-t12,规格也维持在5x10平。”

沈明望向苏亦,“是不是疑惑佛山馆这边探方越挖掘越小啊?”

这家伙看到曹子钧在讲课,也听的心痒痒,忍不住卖弄。

苏亦很配合的点了点头。

沈明说,“那当然是为了稳妥了,一旦挖掘出重要的遗物,探方一般情况下都会缩小,除非,遗址太大了,如果遇到面积大的考古区域,会出现10x10=100平的探方,不然,都会缩小。”

100平?

差不多就是三室一厅的大户型了。

苏亦勉强接受沈明的说法。

探方变小,不仅仅是为了稳妥。

有很多因素。

比如接下来,曹子钧说的,“其实,遗址乙区发掘的时候,探方也变小了。”

噗嗤!

苏亦很不厚道的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