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章永镇邪魔,玄同之墓(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虽是看似玩笑的报警电话,却受到了物局的高度重视。

在报警电话结束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当地物局就派遣专家乘坐直升飞机赶到了事发地点。

经过初步勘察,到场的专家震惊的发现,这里的墓葬规模之宏大,远超一般的王侯贵族,甚至足以与帝王陵墓媲美。

陵墓高十丈,也就是接近十米。

但与正常陵墓四四方方的造型不同,这座陵墓有条边,每条边长一百零米,仿若一尊宏伟的佛塔。

这个规格,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王侯的水平。

在古代,墓葬有着严格的标准,什么人,用什么规格的墓葬。

普通百姓的墓葬是什么规格,不同品级的官员什么规格,王侯将相的墓葬又是什么规格,都有着明规定。

不同朝代,在墓葬规格限定的规定有所不同。但毫无疑问,除非墓主人想要造反,一般人不敢逾越。否则一旦被朝廷发现,肯定是要追究责任的,轻则全家人头落地,重则九族全灭,绝不是闹着玩的小事。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疑问,随之涌上了专家的心头。

王屯地理位置偏远,风水极差,什么样的王公贵族会在这里建造陵墓?

但因为只是初步勘察,没有找到任何可以确定墓葬年代,以及墓葬主人身份的证据,这个问题暂时没有得到任何的答案。

当专家将自己的勘察结果报告领导,领导大惊失色,挖掘帝王陵可是天大的事情。

毕竟这样规格的陵墓,整个华夏也就那么多,挖掘一个就少一个,更别说还有无数皇陵帝墓在历史上损毁,真正保存完好的屈指可数。

在王屯发现一座没有任何记载的帝王陵,往小了说,可能挖掘到新的历史,让世人了解到一个时代,一些早已埋藏在历史烟云的故事。往大了,这可是官老爷们的政绩啊,有了政绩,才能往上爬,才能升官发财。

领导当机立断上报国家物局。

很快,王屯发现大规模墓葬,很有可能是帝王陵的消息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数百武警出动,封锁陵墓周围方圆百米,禁止任何人进入墓葬范围,防止可能出现的盗墓贼,以及听到风声前来抢夺物的村民。

总之,朝廷派遣的专家团到来前,任何人不能私自开挖,只能进行在不损伤墓葬的情况下对墓葬的范围进行探索。

同时,朝廷立刻组织了重量级的考古团队,在军队的护送下赶往事发地点。

盗墓贼是凌晨自首的,当地物局专家是早上赶到的事发现场,朝廷的重量级专家考古团队则是在午来到的事发地。

这次考古的总指挥,则是考古领域内赫赫有名的潘定国院士。

潘定国年过七旬,但身体状态极佳。

他面色红润,充满了健康的色泽。满头银发茂密,足以让大部分的程序员心态爆炸。

对于这次的考古挖掘,潘定国格外的慎重。

因为一旦确定这里是元朝皇陵,对考证华夏历史,将有着无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元朝建国不过百年,但也经历了十数任皇帝。可从元朝灭亡至今已经超过百年,但始终没有任何个人,或者组织,发现元朝皇帝的墓葬。

至于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游牧民族崇尚自然,认为死后回归自然是最好的,所以皇帝死后都采用密葬的形式,一来完成了回归大自然的愿望。

蒙古虽然占据原,但是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游牧民族的本色,迁徙不定,为了防止迁徙之后先人陵墓不被破坏,于是都不建立陵墓。

元朝皇室的墓葬形式,是将一个大的树木从间剖开,然后挖空,将皇帝的尸体处理之后,放入大树间,之后用金箍两数合起来而深埋于地下。最后再将坟墓风水用马蹄践踏,践踏完之后在坟墓的上面再种上草。

直到草木丰茂,与周围的环境没有任何区别,至此才算完成了墓葬。之后会杀死所有知情者,如建坟墓的人,送葬的队伍等等。这样一来,就再也不会有人知道坟墓具体埋在哪里了。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史书上记载,元朝皇室盛行薄葬,陪葬品不多。

以上皆为史书记载,至于是否可信,潘定国院士也不敢完全确定。因为百多年来,从未有人找到过元朝皇室的墓葬。

潘定国院士观察了周围的山水地形,眉头紧缩成一团,心谜团越发深厚。

墓葬化在华夏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无不希望先人能有一处好的墓葬。因而风水,是古代墓葬极为看重的东西。

风水也称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作堪舆。

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

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

它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潘定国院士哪怕对风水钻研不多,也能看出王屯是名副其实的穷山恶水。

山无绿植,放眼望去一片枯黄。

山多怪石,狂风呼啸鬼哭神嚎。

水如利箭,自群山直入而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