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4章 第 54 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这些苗得趁着清明节以前赶紧种下去, 成活率才高。

地里种的最多是桃树,一来桃树苗好育,他前世培育得最多的也就是桃树,一共有九个品种都是他自己培育出来的, 早桃晚桃, 从阳春三月到九月, 一直都有桃子卖。还能酿些桃花酒,他空间里有好几个方子呢。

至于梨树,这边有一种叫棠梨的植物,随处可见, 宋玉安不打算浪费地去种植,就在他买下来的板栗园边上就有许多棠梨,他打算过两天就折了枝去嫁接。

那些都是老棠梨树,根深树壮,一旦嫁接活了, 那长起来可不是新树能比的,说不准嫁接后今年就能挂果 。

再就是葡萄, 这也是目前成本最高的, 因为这是短藤葡萄, 所以葡萄地里要立水泥柱, 拉铁丝网。

苗种下去以后,还得去批水泥和铁丝的条子, 买回来做柱子。两个月之内得立起来把铁丝网拉好, 不然葡萄藤可就满地乱爬了。

葡萄卖不完可以酿酒, 所以宋玉安种的也不少。

剩下的樱桃杨梅苹果什么的,数量就不多了,一个是苗少,另一个呢,目前也没有那么多地。

他还得拿出一部分地来育苗呢。独木难以成林,宋玉安包地又能包多少,想要发展成为种植大县,最后还是需要群众的力量。

可农民们饿肚子饿怕了,你就算和他说的天花乱坠,他也不会同意把地拿出来种果树。

只有种出成果以后,他们看到了切切实实的利益,才会相信,这件事真的可行。

宋玉安这一片地,说到底还是和那几百亩玉米一样,是拿出来做展览的。

但也不少了,宋玉安看了一眼在地里忙活的叶家众人,他果然是有福气好,找到了一个这么好的岳丈。

别看叶家人天天都来帮忙,但其实除了叶红军叶宝珠,其他人心里没几个支持宋玉安的,都觉得他是在瞎胡闹。

但家里一直是叶卫军在做主,而且叶保国这两年也习惯了听宋玉安的话,所以叶家二房的地都拿了出来跟着宋玉安种果树。田则留着种植水稻。

康彩萍身体不好,三婶和三叔已经决定,等宝珠回来以后,他们会继续留在京城帮三哥照顾孩子。宋玉安直接把京大附近的小院子过户到了三叔名下。

三叔就把他们一家分到的包产地和山头都给了宋玉安,老爷子怕以后万一出个不孝儿孙,还主动签了五十年的合约。

至于叶家大房,大伯和大伯母这种情况哪里是能种地的,宋玉安答应每个月按月给钱以后,大伯母就爽快的答应把家里的地拿出来。

分地的时候都是按本家宗族来划分大片的,也就是说,宋玉安的这些地是连在一起的,这样也省了他许多力气。

第一批育出来的果苗都种下去了,起码要长一年,才能锯了嫁接,这是长久的投入,但以后的利润是可观的。生活渐渐富裕以后,人们都喜欢吃点水果零食。

而这个时候国家交通不方面,南北的水果流通不多,几乎都是水果罐头。这是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年节礼,宋玉安打算两年之内,在夏县建一个罐头厂。

上次日本人的事情提醒了他,地方官员想要搞政绩,夏县就不可能不设厂,以如让外面的人来弄些乱七八糟会污染的厂子,不如自己来发展。

他在夏县找了个跑腿的,专门帮他打听哪里有地卖,合适的他都买了下来攒着,留着以后开厂开店。为了买这些,他收集的黄金都出手了一部分。

果树种下去以后,宋玉安开始找关系找人来打井,这是海拔高的旱地,一般的水井肯定不行,旱灾的时候扛不住。到那时候再去找,人地质队的忙着政府抗旱救灾,怕都没有时间理你。

前世他就知道一个浙江老板,去云省包了上千亩地种葡萄,一开始就是抱着侥幸心理,想着上游有水库,舍不得花钱打井。

头一年还好,风调雨顺,结果第二年六七个月滴雨未下。水库里的水要紧着村民生活用水,连田里的水稻都顾不上了,哪里还有水给他灌溉葡萄。

政府宣传抗旱救灾以后,地质队的同志们都去村寨里打井了,这种要命的时候花钱都没用。

最后那一批葡萄全部旱死在地里,因为苗是宋玉安新研究的品种,就是他现在种的这种,所以这事他有印象。

宋玉安是一个喜欢未雨绸缪的人,断不会把自己逼到那个份上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