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杨松VS宋廿六(感谢【贝尔菲格】的月票!)(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好个抖擞!”杨松身为对手,也不禁暗赞一声。随即他也将上衣下摆一卷,夹在腰间,两手上下穿梭,做出了八段锦的招式:“单臂上举调脾胃”。

没看错,正是道家八段锦。八段锦是养生功法吗?是,也不是。

至少,在古代,它很能打!

八段锦是古代导引术的一种,讲究的是以意领气,采用特定肢体动作,疏通经络,调和营卫,强身健体。久而久之,练气修脉,充盈骨髓,精足神旺,一路能修到化劲圆满。

再之后,便是那虚无缥缈的修仙之路了。

传说当初张三丰,便是吸收采纳了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少林拳和道家的养生学说,创立了太极拳。

而同为导引术的易筋经,则是达摩祖师为了给当时每日打坐诵经的僧人,去除昏沉、增强体魄所创。

后来,红尘三侠中的虬髯客,将易筋经传于李靖,而李靖便是依托日日勤练易筋经之功,成一代名将,跟随唐高祖南征北战,定下大唐基业,以其功绩,封卫国公,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八位!

对于杨松的动作,宋廿六没有理会,而是认真将两只铁臂在身前猛然一合!嘴里后槽牙紧咬,口中张开一丝缝隙,竟是发出了一阵响彻山坳的鹤唳!

“科噫!”(两声为一声,念ki)

不好!

杨松见状,脚下发力,立马抢攻,上举的单臂手腕一转,向胸前抡下,另一只手臂也是一转手腕,从身侧抬起:可不能让他三战成型!

三战,乃是宗鹤拳基础步法,也是桩法,在步中练桩,以桩代步。

每走一步,手上便是重重一击。三进三退,牢牢守住子午中线,力从足起,所向披靡。

“崩!”杨松苦练八段锦多年,早已步入明劲巅峰多年,此时以八段锦的劲力,催动道家绵掌,与宋廿六交了一手。

“好劲力!”杨松又是暗叹一声,可惜是敌非友,不然还能多打几个回合,好好感受这股弹、抖、撞的奇妙力道。

二人身影交错,在泥坑中你来我往,打了几个回合。

杨松的绵掌如同滔滔大河,绵绵不绝,一身功夫很是飘逸,确实有道家风范。

而宋廿六更像庄稼把式:无论你如何攻我,我脚下总是稳稳抓地,处处不离三战。

每次出招,他口中都会喷出强劲气流,带起鹤鸣之声。

而手上永远是弹抖之力,与杨松“嘭嘭”对撞。

而每一次相撞,杨松都会感觉一股麻痹之感,顺着经络传到全身,令人烦腻的紧。

“两手如竹绳,两脚如车轮,进如猛虎出林,退如老猫伺鼠,“

陈大成边看,边感慨道,“宋老弟的鹤法,又进了一步,应是突破明劲巅峰了!这一场,稳了!”

果然,十个回合结束,宋廿六忽然改变节奏,突进猛攻,脚下大开大合,手上更是添了几分力道。

而杨松没有察觉,接手后,一个不适应,半身麻痹,身法瞬间停滞。

“就是现在!”

只见宋廿六右手缩回腰侧,然后快速出拳,瞄准杨松的左边软肋,猛地一击,接着左手从胁下送出,拳变为掌,盖在对方的右拳之上,又顺势一扣,封住他的整条右臂。

“Ki”!“Ki”!

鹤鸣之声再度响彻云霄。

“不好!”

高手过招,不差半招,这一下,杨松明显落于下风,他脚下一错,腰部一拧,便要闪身后退。

但宋廿六也是浸淫武道多年的老手,出南少林后,便每日与徒弟对练,从未停歇。

他早已通过手臂上的汗毛,提前感知对方的一举一动。

只见宋廿六的右手,快速缩回腰侧,再度出招之时,已经变为横掌,斜斜一击,顺着中线,直接打中对方喉结。

然后,他便退步向后,站定不动。两手于胸前交叉合拢,又分向身体两侧,缓缓散去宗劲。

“阿弥陀佛。”明慧抬眼一望,接着轻轻摇头,继续念佛。

而宋廿六这个时候,浑身紧绷的毛孔才突然张开,原本已经干透的上衣,瞬间又湿了一大片,紧紧贴着他的蜂腰猿背。

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只见杨松左手捂住脖子,口中止不住地喷出血水,右手指向宋廿六,心有不甘似地,缓缓倒下。

“咚!”瘦高的身体,砸入雨后的土坑之中,泥水四溅。

场上静默了一秒,忽然,义乌这边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喊叫声:

“赢了!”

宋廿六得意地回头,却看陈大成满脸焦急,大声喊着什么,而他的右手,却指着自己身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