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070章 老实些,还得干正事呢(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大乾苏乞儿第070章老实些,还得干正事呢

李或被苏灿抱着,她觉得很安心,虽然袄子里的大手很恼人,这个时节又太冷。

必须到被子里,才能交流。

她都都嘴道:“老实些,还得干正事呢。”

“好,那我不动。”

苏灿答应一声,真的老实了下来,他就这样抱着李或一起看报表。

东油记账目:

销售:

1月01日,销售:264桶,得银:3960两;

1月08日,销售:248桶,得银:3720两;

1月15日,销售:286桶,得银:4290两;

1月份半旬销售总计:3686桶,得银:55290两。

支出:

花生:1200石,支出:3600两;

油桶:3686桶,支出:370两;

支出工钱:370两;

支出杂费:185两;

1月份半旬销售总计:4525两。

盈余:50765两。

这一张小小的表格,就把东油记内的账目,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张表格是总表,分表还有每天的记录,比如1日这264桶销售时间,拿的是几两的银子,找了多少零等。

当天的各项支出,也会记录得很详细。

过去是,写得让人牙疼,现在几个阿拉伯数字就搞定了。

其它人看着云里雾里的,但是太子署的管事们,各个门清。

“这1月份半个月,又净赚50765两银子,或儿再过不久,就要成小富婆了。”

苏灿看着清单,笑盈盈的。

李或努努嘴道:“才五万两银子,好期待水车推广后的收益。”

“你这脑袋瓜里是怎么想的,卖身份牌这种事项都能想得出来!”

苏灿的双手下移到李或温软的小腹,轻轻的摩挲起来,他轻笑道:“制作一个水车的成本是五两银子不假,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小。”

“按统算,一个水车日夜不休,在春耕和夏补时,可以负责百亩良田。”

“哪怕一亩良田增产1石,也有百石的增产,相当于15两银子的收益。”

“过去通过人力,百亩良田至少需要人力10人,这10人哪怕都是死契,人吃马嚼的消耗绝对不小。”

“加上水车一次投入,至少可以用三年五载,故而,一个水车价值50两绝对不为过。”

李或点点头,苏灿说的数据,绝对是调查过。

特别是夏补时,水田内的水充足,和不充足差别很大,无水的田,别说减产一石了,两三石都有可能。

苏灿又继续道:“大乾有水田9600万亩,按一个水车管100亩算,水车至少需要做96万架。”

“当然有些地域,不适合架设水车,就当三成数量可用,那也是30万架。”

“一年可增产15两银子收益的水车,总代理只收5两银子的技股费,不过分吧。”

说到这个技股费,李或一脸笑意,轻笑道:“对于成立专技署,保护技术创新,满朝文武都踊跃支持。”

“等这水车问世,不知道他们是哭还是笑。”

苏灿呵呵一笑,把脑袋搭在李或的香肩上,戏谑道:“谁叫你抛出的诱饵那么诱人。”

李或噗呲一笑,想起七日前,按苏灿的教导,李或返回皇宫参加议政。

抛出了专技署这个构想,也就是后世的专利局。

李或言:“英于皇庄终日研读经典不缀,感念诸位臣公无私批注前人经典。”

“英以为,当设专技署,将经易批注,利国利民的器物认证成文录。”

“如书局需抄录勘印时,应支付技股费。”

“如此,才能对得起,臣公及巧匠的呕心沥血。”

李或此言一出,雾草,满朝文武就炸了,作为大乾最尖端的那小戳人。

谁没有批注过经典,谁没有写过几首酸诗,过去是自己花钱求推广,现在是别人要用,得花钱!

而且还是国家层面的保护和认可。

那么好的事情,怎么可能会有人反对,当然也有人警惕李或的目的,但看到李或没有染指这个新署的想法。

作为主导施政的朝权一脉大老们一商议,觉得这事妥妥的。

于是,专技署就那么成立了,专技署分成三级,总署设在京都,各州有分署,最后一级到县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