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十五章(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况且这个院子被林先生折腾得要坑有坑,要沟有沟,从低到高一堵一堵的墙,各种桩子架子,架子上面悬垂的绳索。宽阔平整的大院变得支离破碎,奇奇怪怪。

南竹在乡下的庄子里给他们开辟了马场,花重金买回来公马,母马,大马,小马,用一年天气,在林先生严苛的训练下,四个孩子都是控马骑马的高手。

再下来李先生教他们战地急救知识,急救技能。

苏锦学这些马马虎虎,他认为这是女孩子该干的事儿,他们应当冲锋陷阵。

从当年定下的规矩就没有改,习武不忘学文,四书五经,算数,地理,法文,甚至还教他们写新体诗。按苏府家规。孩子到岁数启蒙送到正规的学校去学习。

培西老爷回来带人检阅了他们四个人的学习状况后,决定不用去外边学,林先生足够教他们。

第五年开春,林先生领上小错,苏锦苏万开始游学,苏秀终是没有去成,哭了,闹了,绝食了,老爷太太是不允许苏府的闺秀出去抛头露面的。小错和太太拍着胸脯做了担保,一定能护的苏秀周全,还给太太打了一套拳,和府里最有力的仆役掰了腕子。七步之遥就窜上了一丈高的墙。苏锦苏万也跪地求,没用。

没有办法,林先生带上他们三个,让小错打扮成男孩子的样子,这个时候小错的面貌也进入尴尬期,几年风吹日晒下来。肤色堪比男孩子,正是长个子的时候,瘦骨伶仃和苏锦苏万没什么差别,怎么看也是齐刷刷的三个愣头小子。

林先生决定按老祖宗的路线先走西口,一路北上,去了蒙古高原,到归绥盘恒几日,西去包头,到了包头,联系上旅蒙商人,贩了些三蓝地毯,柿子铜壶,胡麻纸等等时兴货,买了几匹骆驼,跟着大队的商人,从包头西脑包出发,向北出西北门,后营子,到公益店,经由二相公窑子,从贵西沟开始翻越阴山,晓行夜住,驼铃声声,沐风栉雨,看大漠孤烟,赏长河落日,一路向北。

到了外蒙,出售了他们带去的货物。苏锦看着那薄薄的一摞银元。第一次感觉钱不是白来的,钱不是从他娘柜子里往出掏的,是这样辛苦挣出来的。

只不过苏锦不知道,他爹挣的钱可没这样辛苦。

从外蒙直返北平,进城后卖了骆驼。去拜访培问二老爷,领略了北平官宦人家的生活。

为官三代才知道穿衣吃饭,培问老爷家一进七出的院子,仆役丫鬟成群,生活奢靡,那规矩是一套又一套的,这又是苏府不能比拟的,苏府所在的城市是以会过日子出名的。

几个人逛了北平城,看了大大名鼎鼎的北京饭店,就是1907年法国人在王府井大街南口建成的,一开始规模不大,现在扩建成了一座七层楼高的法式建筑,王府井,西单这些新崛起的商业圈子,逛这些地方的时候,小错就顾着吃了,酱肘子,火烧,咯吱盒,灌肠,冰碴羊头,奶酪,豌豆黄,艾窝窝,连那么难喝的豆汁儿都能喝两碗,哎呦,走一路吃一路,嘴就没停。

就不知道她那瘦弱的身子,怎么盛得下这些个食物?苏锦苏万一起撇嘴,:“真是饿死鬼托生的”。

游历了北京故宫,天坛地坛,莲花池卢沟桥,领会了北京城的厚重古朴。

然后南下,九省通衢天津,清苑,邯郸,洛阳,孩子们在烟台第一次见识了大海,坐船看到了黄海,渤海交汇处的奇景,来到蓬莱,领略海上仙山的缥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