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七章:《故事会》(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突然,他无意间撇到报纸上的一则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心念一动,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1978年!”

“十二月!”

“或许……会有转机”

斟酌再三,贺建军最终还是决定按照原计划,创作一篇“民间悬疑传说”故事。

“还是赌一把吧!”

…………

既然决定要创作一篇短篇“民间悬疑传说”故事,贺建军便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开始收集素材,思索创作方向。

他白天在动画培训班听课,晚上就待在宿舍内,伏在桌上,借着台灯的灯光,一边阅读从图书室借来的书,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偶尔,他还会停下来,沉思琢磨,亦或是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

这时间一晃便到了八月。

离他创作之初也已经过去十多天了。

如今,贺建军已经将他准备创作的短篇“民间传说”故事,撰写出了一份大纲。

这个民间短篇故事,名字叫《画中画》,题材为小说,字数大概八千字左右,分为“上篇”与“下篇”。

故事所讲述的是明初“沈万三”与聚宝盆的事。

沈万三与聚宝盆的传说,在民间自然广为流传。

尤其是“聚宝盆”,更是被后人传得神乎其神。

故而,贺建军以此为小说背景,自然能够使“这故事”更为接地气,有很广的受众人群。

其次,他在这个故事当中所描述的故事也颇为离奇。

故事的大概,是这样子的:“元末明初时期,还未发财的江南首富沈万三偶然获得了一副古画,古画名为《步辇图》。没错,正是那唐初时期著名画家,右丞相阎立本的传世名作之一。”

“沈万三请友人鉴定此画,却发现此画乃元朝时期临摹绢本,非唐原作者真品,便低价从卖画之人手中购得此画,因非真品,便随意将其搁置于聚宝盆中,某日,沈万三竟发现搁置于聚宝盆当中的《步辇图》摹本伪作竟乃一幅画中画,他再请友人小心揭开画上摹本之后,友人竟发现画中之下竟暗藏着唐阎立本真迹《步辇图》。”

“后沈万三将此画真迹卖掉,获得一大笔金银,而他也借此笔金银发家,最终成为了江南首富。于是,便有人传言,说那幅摹本之下之所以藏有真迹,得归功于聚宝盆的神奇之力。”

其实,贺建军所创作的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取材也是出自民间传说“沈万三”与“聚宝盆”的故事。

甚至这个故事大部分都是虚构的,然在故事的最后,他却加上了一个惊天大逆转。

原来,在这篇故事的下篇末尾,他借清代乾隆皇帝的角度,叙述了“画中画”所隐藏的幕后故事。

“乾隆皇帝发现,他辗转所获得的步辇图也并非真迹,而是北宋摹本,只因当时沈万三发现画中画为北宋早期摹本后,想卖得更高之价,故而才会故意编造出聚宝盆将伪作变唐真迹的传闻。”

当然,为了使得整篇故事让读者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贺建军又故意借了另外一位名人,纳兰性德的口吻来否定乾隆的说法。

可以说,为了使得这个名为《画中画》的民间改编通俗故事,能够更加吸引人,贺建军不仅从他“国画”的专业角度去分析了这幅画,还运用了后世大量的“反套路惊天大逆转设计”手法。

这样一来,整篇故事,不仅夹杂了民间传闻元素,还夹杂了悬疑离奇以及专业的国画鉴赏等元素。

而这自然也符合他这位“国画”专业毕业生的身份。

p:求追读,票票,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