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or5-ep1:合流(19)(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or5-ep1:合流(19)

迈克尔·麦克尼尔坐着博尚借来的车子去汤都区挨家挨户寻找汤约·巴拉尼所说的那家医院时,正巧碰见了率领一伙武装人员在路边巡逻的弗拉基米尔·马卡洛夫。他觉得住在汤都区附近的人肯定更了解情况,便停下车并向着马卡洛夫打招呼。

“真让我意外,附近的市区没有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麦克尼尔心不在焉地坐在车上和对方谈话,“血盟团在马尼拉的指挥中心也设立在附近,按理说叛军应该集中兵力攻打那里。”

“他们无法在附近集结足够的人手,只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难民接受了他们的招揽,但那些家伙在我们表明态度后就很快反悔了。”马卡洛夫三言两语点明了自己让血盟团总部免于受到叛军袭击的贡献,这不禁让麦克尼尔刮目相看。麦克尼尔敬佩那些在残酷的战斗中能够额外完成任务的战士,他愿意和这样的英雄或领袖成为朋友。

叛乱发生前,东盟军和血盟团在明,共和护国联盟等叛乱武装组织在暗。既然东盟军和血盟团都无法通过执行斩首行动、摧毁叛乱武装组织的指挥集团来结束叛乱,他们当然也不会让自己的指挥中心轻易地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尼古拉斯·王和他的神秘客人们一直住在指挥车里,随时准备转移阵地;汤约·巴拉尼则身先士卒地前往最危险的战场,敌人肯定想不到血盟团的指挥官竟然和普通士兵一同在前线作战。

要不是汤约·巴拉尼在救出麦克尼尔等人时战死,他的策略确实可以算得上是成功的。

博尚以最慢速度开着汽车,以便让麦克尼尔能够和一边步行前进一边和他交谈的马卡洛夫保持平齐。或许是意识到了这种谈话方式隐含着的冒犯,麦克尼尔忽然决定也要下车步行。这让博尚有些不满,他知道麦克尼尔的腿伤还没养好,那么他就必须扮演麦克尼尔的拐杖这一工具角色。

“巴拉尼支队长的事情,我听说了。”马卡洛夫突然主动提起了汤约·巴拉尼的死讯,打了麦克尼尔一个措手不及。

“……我和他的交往不多,但我能看得出来,他是个好人。”麦克尼尔有些自责,“作为血盟团在马尼拉的负责人,他熟练地掌握了管理组织的手段,又巧妙地把这些手段控制在不会让人恐惧的程度上。”

“他也给我帮过不少忙。不如说,这里的每一个穷人都欠血盟团一份人情。”马卡洛夫加重了语气,“不瞒你说,我今天来这里,是想要代表汤都区的难民、代表我们这些在定居时受过他帮助的普通人,去看望他的母亲。”

从马卡洛夫口中,麦克尼尔得知了汤约·巴拉尼的家庭情况。这位血盟团马尼拉支队长原本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可惜两人都已经因意外而身故,如今他的家中只剩下患有癌症的母亲住在汤都区第二医院中。汤约·巴拉尼没有其他亲属,也没有孩子,他那可怜的老母亲如今算是成了举目无亲的被遗弃者。

听了马卡洛夫的描述,麦克尼尔更感到自责了。汤约·巴拉尼应桑松教授的请求、前来救援麦克尼尔,这是他自己的选择,麦克尼尔不会因此而产生半点愧疚;然而,汤约·巴拉尼本可以随便打发一队血盟团民兵代替他完成这项工作,他亲自指挥战斗的唯一理由便是他重视麦克尼尔,而这份重视只会是桑松教授的压力带来的。

加上伯顿当时的回忆,麦克尼尔心里生不出半点责怪桑松教授的念头。桑松教授好心好意派人去救他们出来,麦克尼尔只付出了腿部中弹和背部被划伤的代价就保住了一条性命,他是最大的受益者,没有必要假惺惺地为别人的损失而伤感。

“唉,以后的日子会很难过的。”他不由自主地感慨道。

“日子只会更难过的、”马卡洛夫随声附和,“死掉的人是幸运的,他们永远也不必目睹更加悲惨的现实了。”

言外之意是,侥幸活下来的人根本不必暗自庆幸,等待着他们的很有可能是最终令他们彻底丧失活下去的勇气的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艰难生活,被同等程度的苦难折磨的人们甚至难以对那些处于相同境地的其他不幸者产生同病相怜的感触。这进一步加剧了各自的不幸和悲哀。

麦克尼尔不是汤约·巴拉尼的亲朋好友,巴拉尼身边的熟人也不见得认识这样一个人微言轻的小角色。于是,继续往前走过了几条街道后,麦克尼尔站在半倒塌的棚户区前,请求马卡洛夫代替他去问候汤约·巴拉尼如今唯一在世的亲人。这么残酷的消息,麦克尼尔自是没有脸面说出来的,更何况汤约·巴拉尼是为了救他而死。

“这些事有血盟团的人去管,我们不用在意。”马卡洛夫也对汤约·巴拉尼的牺牲感到遗憾,“托我去代为问候的人也不止你一个,没关系。”

“那就好。”麦克尼尔叹了一口气,“说到底,没有这场叛乱,这座城市里会少很多悲剧。”

他没有见到过汤约·巴拉尼作恶的场面。不过,迈克尔·麦克尼尔坚信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两面性,汤约·巴拉尼也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罪行和阴暗面。真正让他对汤约·巴拉尼的死产生了自责的是对方的死亡对其家人带来的致命打击,况且汤约·巴拉尼的家人们并非因其罪恶而受益的从犯。

两人在棚户区的边界处告别,麦克尼尔随即乘着博尚的车子返回餐馆,一面和伯顿恢复餐馆的正常运作,一面准备一次特殊的晚宴。他原本就想邀请桑松教授来他们的餐馆、好好地招待这位在他们落脚的过程中给予了诸多帮助的学者,而桑松教授确实也答应了他的请求。

叛乱在东盟军和血盟团的全力打击下被迅速镇压,城市恢复了原有的秩序。然而,大学城在叛乱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和东盟军的无差别或者说故意打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麦克尼尔猜想桑松教授正因为重建工作而焦头烂额,此时提起宴会无异于火上浇油。令他措手不及的是,没等他想好重新提出请求的日子,桑松教授却很快向麦克尼尔列出了一份清单,指明了宴会的日期和所需的食材。

“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奇怪的菜谱。”迪迪埃·博尚接到通知后,陪同麦克尼尔一起检查菜单,“它显然不符合我们的饮食规律。”

“没错,您的猜测是正确的。”麦克尼尔收起了菜单,招呼伯顿从仓库里搬来额外的肉类,“我在韩国当过一段时间的厨师,对东亚地区也略有了解。这份菜单上面的菜肴……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都属于中餐。”

看来,不是桑松教授主动响应了他们的邀请,而是有一位神秘的华人访客要来拜访桑松教授。麦克尼尔为此做了精心准备,他决定亲自监督食材的运输和处理过程,力求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桑松教授和那位身份不明的神秘客人。

麦克尼尔已经在心里做好了打算,也预估了来人可能的身份,但事实永远出乎他的意料。2114年4月2日那天晚上,正和伯顿一起在厨房里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的麦克尼尔得到了博尚的意外通知:附近的街道上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血盟团民兵。

“……难道他们要在这时候来集体吃晚饭?”麦克尼尔睁大了眼睛,他就怕这时候有人来搅局,“那可能不妥。”

“不,他们只是在周围徘徊,看样子是要保护什么人。”博尚也有些怀疑血盟团此时出动又不进入餐馆的原因,“我们先等等吧,桑松教授应该不会违反约定。”

然而,十几分钟之后,一伙血盟团民兵冲入了餐馆,并进入厨房包围了手足无措的麦克尼尔等人。为首的血盟团民兵指挥官小声告诉他们,血盟团不希望餐馆里出现任何能够造成人身伤害的工具。

无奈之下,麦克尼尔接受了搜查,并让博尚把餐馆内储存的用于防身的武器送到另一个仓库中。值得血盟团大费周章清理现场的大人物必然是身份比桑松教授更重要的领头羊,只是麦克尼尔直到这时候也没能猜出对方的身份。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和伯顿商量着盘子拜访顺序的麦克尼尔发觉正门有人出没,连忙朝着那边望去。这一看把他吓了一跳:和桑松并排走进餐馆内、穿着灰色西服的白发中年男子,正是东盟和兴亚会目前的领袖韩处安。

麦克尼尔急忙叫伯顿出来看热闹。伯顿只瞧了一眼,便怪叫一声,跑回了厨房里。这不经意间的举动把周围埋伏着的血盟团民兵吓得反应过度,十几名血盟团民兵猛地冲出,把伯顿结结实实地按在地上,生怕他准备借机行刺。麦克尼尔尴尬地在围裙上擦着手,告诉血盟团民兵把伯顿放开,他本人则走到桑松教授面前表示问候。

“晚上好,桑松教授。”他停顿了一会,将目光转向韩处安,“……向您致敬,韩将军。”

站在他面前的韩处安和麦克尼尔在新闻节目中看到的人物形象几乎完全相同,或者说韩处安不到五十岁便须发皆白使得他很难通过化妆等方法来美化自己的形象。生长于战乱之中、在钢铁和鲜血中度过了青年时代的中年人大概也不会需要那些毫无意义的装饰。这些孔武有力的军人往往具备强硬的作风和坚定的意志,既有决心和毅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也有灵活的策略和残忍的手段。

由于麦克尼尔过于紧张,他甚至没有看到躲在两人身后像个专门负责携带公文包的秘书一样唯唯诺诺地跟随着前面两人的谢顶中年男子,那正是吕宋岛现任的国务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德兰勒布·阿巴坎教授。

“祝这个小餐馆生意兴隆。”韩处安象征性地说道,“我们进去吧。”

迈克尔·麦克尼尔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和刚被释放的伯顿一同继续做好准备工作。他们将贵客请到了僻静的房间中,同时催促监督其他厨师干活的博尚注意工程进度。

大门紧闭,外面则是负责把守现场的东盟军士兵和血盟团民兵。室内,心思各异的三人之中,桑松教授首先打破了沉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