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or3-ep2:激流(7)(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or3-ep2:激流(7)

冬天的原野和往日相比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无精打采地站在路旁注视着士兵们通过的枯萎树木和过去一样死寂,只有农田的变化无声地告诉路过的行人们,这里正在度过一个史上最长的冬天。在韩国京畿道北部的连片农田中,最先应用于工业和服务业的新技术没有对当地农业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义体化成为了一种潮流,生化人和自动机器人也无法让农业的生产模式获得颠覆性的变化。不仅如此,生活方式的变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农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因为世上出现了一批完全不必依赖农产品或任何农副产品生活的生化人。这让农民的地位变得更加尴尬,激进的技术崇拜者更主张以全人类的义体化(与主张保持所谓人类纯洁性的群体不同)让人类过渡到一个新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显然不会有农民的位置。

但是,一些富有远见和责任心的学者很快地注意到了农业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的落伍,并试图利用新技术解决农业问题。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并尝试在农业区域实现能够基本无视外界气候变化的配套改造措施,被推到悬崖边上的农民们勉强地爬回了原地。他们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这些替代性的技术是否会解决他们面临的困境。

麦克尼尔藏身的农田更北面,有大片光秃秃的田地,上面没有种植任何农作物。这意味着他们虽然可以凭借农作物的掩护来打乱朝军的反击,但必须像柳参谋长的计划中描述的那样,在毫无掩护的情况下穿过暴露在外的地块前去进攻朝军设置在附近的防线和指挥中心。朝鲜人的军队源源不断地从北方开来,装甲车和坦克如履平地地在农田里横冲直撞。一次又一次正面交锋中,韩军没有占到半点便宜,他们总是被朝军的密集火力打得连连后退。

不仅如此,其他坏消息也如雪片般飞来——韩军第六军团在东北方向和朝军第二军团的战斗中承受了不小的损失,正在向后撤退。第七军团面临的压力陡增,而朝军对仁川方向发起的攻势也从未减弱。主攻仁川方向的朝军第四军团一路高歌猛进,其先锋部队已经抵达仁川外围。这样下去,第八师团恐怕等不到抵达仁川,其目的地就有失守的危险。韩军第八师团长黄闵少将获悉第一机甲机械化旅团的正副指挥官全部重伤后,连忙催促柳成禹加快节奏。

“不把这个据点打下来,北韓军就会控制附近的交通,他们的坦克能畅通无阻地南下。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攻陷据点,还要夺走敌人储存的全部物资……以避免我们一旦被围困后陷入绝境。”柳参谋长对手下表示,他们没法一走了之,不然很可能在逃离战场后遭遇对手追击,“我不想强迫你们,希望各位能在明年到来之前完成任务。”

然而,12月30日凌晨开始的攻坚战对韩军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附近交通状况的恶化迫使韩军冒着朝军的炮火和射击强行进攻,等士兵九死一生地冲到防线前方时,又会面临无法迅速破拆防线的问题。此外,朝军试图控制部分原本属于韩军的自动防御炮台,这进一步增大了进攻的难度。

12月31日凌晨四点,因曾经在战场上失控并攻击友军而不受信任的士兵们各自分组召开了一些简短的会议。

“我们在这块农田里蹲了整整一天多,被朝鲜人打得根本出不去。”伯顿每次说起这件事,总是气不打一处来,“很好,终于轮到我们给他们一个教训了。”

“顶着对面这么密集的火力往前冲,有多少人都没用,更不必说其实朝鲜那边兵力似乎更多一些。”米拉一如既往地给伯顿的满腔热情泼了冷水,“没用的。”

在昨天的战斗中,麦克尼尔的手臂中了两枪,好在伤势不算严重。两颗子弹除了给义体造成机械损伤外,没有明显地影响义体的性能。在米拉的协助下草草地对伤口做了简单的处理和修复后,麦克尼尔决定暂时不参加下一次进攻,他的亲身经历证明这种蛮干行为抵不过朝鲜人的子弹。

“有个问题必须解决。”麦克尼尔凝望着远处的商业建筑群,他在两天以前绝对想不到这处建筑群被朝军变成了一座堡垒和要塞,“朝军控制了韩国人的自动防御系统,虽然我不清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假如我们能夺回这些炮塔的控制权,战斗会变得简单许多。”

“问题是,你考虑到的这个办法,那个姓柳的上校肯定也考虑到了。”伯顿昨天没有出战,他的理由是不想跑到火力最猛烈的防线前面送命,“结果,这么大的一个旅,没人能解决相应的问题,那就说明这办法其实不可行。”

他盯着麦克尼尔左臂上的两个不规则的圆形缺口,补充道:

“……我们这里没有专业的技师,万一你被炮弹炸碎了,谁也救不了你。”

这条路是麦克尼尔自己选的,不管他们面临着什么后果,都必须承担。麦克尼尔相信这场战争背后存在阴谋,他愿意为结束这种荒唐的战争而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他没有办法说服伯顿像他这样投入同等的热情。伯顿也许会为了合众国而浴血奋战,让他去拼了命地为外国人打仗,那简直是难为他。

戴着头盔的韩军士官走到了麦克尼尔身后,和往常一样先咳嗽了一声,然后用韩语询问刚才还在用英语对话的三人:

“偷偷摸摸地凑在一起做什么呢?是不是想劫车逃跑?”

麦克尼尔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很不规矩地向着中士敬礼,然后汇报道:

“我们在考虑怎么打赢。最好是组织敢死队从后方进攻。”

“那两条路每个小时会有十几辆敌人的车辆通过,跑到那里就是送死。”

没过多久,新的命令证实了麦克尼尔的猜想。对他的想法不屑一顾的中士告诉他,上级很快就会命令他们发起下一次进攻,从后方突破朝军的防线。他们没有办法保证自己不会在半路上迎面撞上朝鲜人的援军。

米拉一言不发地跟在麦克尼尔身后离开,随后是骂骂咧咧的伯顿象征性地举着步枪做出刺杀的动作,也跟着其他士兵来到了装甲车附近。残酷的战斗或许让周围的士兵放下了对他们的戒:和那些过去自恃所谓高等人身份的败类不同,这几名外国人只是一些走投无路的难民,并且还愿意拿起武器和他们并肩作战。

“嘿,你真的去过墨西哥打仗?”刚坐进装甲车,旁边便有认识麦克尼尔的韩军士兵热情地询问起他过去的战绩。

“对手都是游击队,战斗的技术含量也很低。”麦克尼尔其实记不起他的作战经历,全靠那些零散的记忆碎片拼凑出能够自圆其说的谎言,代价是他每次都要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真相,“大部分游击队士兵使用的装备都十分地简陋,九成以上的敌人没有携带自动瞄准装置。”

“不过,也有一些仅凭血肉之躯就能和完全义体化的精锐士兵对抗的战斗天才。”米拉补充道。

“……你也去过墨西哥?”麦克尼尔大惊,他从来没听过米拉说自己去过墨西哥,而且他一向认为米拉的记忆还没恢复,“那实在是太巧了,说不定我们以前在墨西哥见过……我开玩笑的。”

面貌有些凶恶的中士坐在车厢的另一头,嘴里叼着一根香烟,这让车子里的空气变得有些污浊,空气净化系统也不能让士兵们百分之百地摆脱烟雾的困扰。对于可能在下一刻就会丧命的士兵来说,麻醉自己的神经比保持清醒更重要。

这位士官在麦克尼尔心目中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改变,自从他昨天把中了两枪的麦克尼尔从前线救回之后,麦克尼尔对他那种有些不近人情的作风有了更深的体会。名叫曹人虎的中士和麦克尼尔一样不喜欢这场战争,因为他家里还有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等着他回去探望,谁知战争把他的假期彻底搅得一团糟。在共同控诉了一番对战争的不满之后,曹中士就不再阻止这些外国人和自己身边的士兵接触了。

“你是说,我们有可能在突袭中关掉北韓军对自动防御系统的控制?”

“对,他们肯定没本事直接从平壤或者是开城进行控制,否则他们连出兵的必要都没有,直接让你们自己陷入混乱就能解决问题。”麦克尼尔回忆着舒勒给他提供的地图,“这个处于高速公路交叉位置的商业建筑群中,原本有一家销售有机义体材料的专卖店。从昨天侦察到的情况来看,朝鲜人加强了那里的防御……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这么做。”

几辆装甲车沿着公路驶向呈现出三角形的转盘附近,到了这里,他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前进,以免被朝军迅速击溃。北侧完全受到朝军控制,坦克和装载着大量士兵的装甲车不停地沿着公路南下,但凡有一支坦克部队通过这里,他们的突袭行动就会完全以失败告终。

麦克尼尔有自己的打算,他不会轻易地把所有想法都告诉韩国人。利用米拉的能力,想办法先让自动防御系统瘫痪,然后再搅乱朝军的指挥,这场战斗的结局便注定了。困扰着麦克尼尔的难题在于朝鲜人的防范意识远远超过他的预期,米拉不可能隔着这么远入侵对方的武器控制网络,他们必须攻入建筑后才能做出一定的破坏。作为试探,麦克尼尔尝试跟随其他士兵一起从正面发起进攻,而他得到的战果是两颗子弹。

路面有些颠簸,紧张地说着笑话的士兵们强作镇定地交谈着。麦克尼尔听不懂这些属于韩国人的笑话,这不妨碍他跟着其他士兵一起开怀大笑。当这些年轻的士兵让麦克尼尔也来讲个笑话时,他勉为其难地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说起了黑色幽默故事。

“我那些还过着【人类生活】的朋友总是跟我说,他们面对着许多烦恼,尽管他们平时嘲笑我的生活完全像使用干电池的机器人一样。上一次,我的朋友钱德拉说,他这辈子头一次在测试中得了高分,可惜是胆固醇测试。”

和胆固醇有关的冷笑话还没结束,机枪手的吼叫声让所有士兵立刻进入了战斗状态。车顶的机枪疯狂地鸣响着,胡乱地向着出现在不远处的目标射击。尽管那只是一辆普通的卡车,每一个曾经和朝军真正有作战经验的韩军士兵都明白朝军会确保每个基层战斗单位都配备两名持有火箭筒的士兵。凄厉地呼啸着飞向装甲车的火箭彈一头扎进了后方的车子中,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将那辆卡车从公路上炸翻,冒着滚滚火球的卡车在打了几个滚后一动不动地卧倒在田野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