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00章 吾妻亲启(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燕熙离开一日,府里便积了许多事,案上满满的文书,他没有费口舌继续寒暄,开门见山地说:“知晦,你对任职有何想法?”

董正甫虽没入过仕,在靖都呆久了,习惯了文人见面先要文绉绉地来往几句,他听说过燕熙实干,没料到这般直截了当,又紧张地站了起来说:“卑下做什么都成,听督台大人的安排。”

燕熙手指点在厚厚地文书上说:“眼下西境最危的还是战事,这两天玉关正在打战,到现在还没消息。战火一旦烧起来,三郡各种处也安生不了。西境大举招兵,这事捂不住,漠狄必定会抢先为难我们。”

董正甫坐得笔直,听这话不像是只对他说的,便聪明没有接话,侧着耳朵恭敬地听着。

周叙如今代执西洲巡抚,任命虽然还没下来,担子已经挑起来了。

他对玉关的事情有主官之责,从玉关打战的消息传来起便寝食难安,他没打过战,且西洲也没兵能救,燕熙比他更早的听到消息,宋北溟已经去救了。

他在这场战事里像是个隐形人,自知无能,连忙起身请罪。

燕熙抬手示意周叙坐下,说:“思礼不必自责,此番战事意料之外,你给玉关存了足够的粮,刀箭和战马也都添了,不然玉关也支撑不到梦泽去救。你刚接手西洲几日,能做成这样已经很好。”

周叙如坐针毡地擦着汗。

旁边的贾宗儒愁眉不展。

他如今升了岳西布政使,再往后升巡抚只是等日子的事,燕熙给他如此恩宠,他很想做出点成绩。

西洲的事,他前思后想,帮不上什么忙。加上他不懂军事,也不敢轻易出对策。

他今日来,原还想要诉苦,岳西供养着苍龙军主力,吃力得很。方才听了局势,见燕熙和宋北溟先行做了许多事,好多安排都没有来找他,他惊觉自己履职有愧,又在燕熙对周叙的宽容中更加羞惭。

他握紧了拳头,不给燕熙诉苦,说:“岳西与西洲相邻,岳西已着手修检官道,确保往来交通通畅,相邻的城乡也都专为西洲留了安置的地方,大夫名录也收上来了随时能到西洲支援。眼下西洲要什么,只管开口。”

燕熙点头:“季璋于民生上想的充分,就照着你的安排来。”

-

平川是西境的粮仓,近来梅筠雷厉风行地打倒了一批当地官绅,又整顿了粮行,手头存了一些粮。

梅筠只在进书斋时飞快地瞧了一眼燕熙,见燕熙面有愁容,心中格外不是滋味。

梅筠精通官场,听着旁人的话,便知自己该说什么。他在各有心事间开口:“西境三郡唇齿相依,必当守望相助。岳西和西洲有什么难处,平川便是勒紧自己的裤腰带,也要帮衬的。”

“平川是粮仓,凌寒这么说,本台就放心了。”燕熙目光从梅筠身上轻轻转过,向董正甫说,“西境三郡正逢战时,当以战时来管。我观西境卫所之所以毫无战力,根子还在军需供应上。各地卫所,由当地衙门供养,郡、府、县各级摊派,各自运送,乱成一团;且时间不保,若哪个衙门欠了,卫所当年的粮饷就不够,一年一年的赊下去就成了坏账。当兵的在卫所里肚子都吃不饱,回家去军户的田又被占了,自然要跑。眼下最重要的是,统一军需。”

这是要改西境的制度,而西境的供军制度是照着大靖的祖制来的,燕熙这一改,就是要翻了大靖的卫所制。

燕熙前头改编苍龙军,已经叫许多老臣心中忌惮了,现在又要改制,怕是靖都里会有别的声音。

这事太大了,贾宗儒和周叙对视一眼,不敢回话。

梅筠想的更深,他看燕熙端起茶杯抿水,又看周叙和贾宗儒额头冒汗,便知道燕熙在等什么,他接过了话锋:“下官斗胆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燕熙这才抬眼,正视梅筠。

他从梅筠沉着的目光中知道对方已经上道,蔼了声说:“凌寒请说。”

梅筠难得获得燕熙的注视,他心中直跳,好在要说的内容他这几日都在想,当下只要照着燕熙的意思定个方向即可。于是流畅地说:“督台大人说的问题,各地卫所也有此患,不仅是西境之难,也是大靖之弊。急事从权,西境试着改成例,是另辟蹊径,也是不得已自救。行军打战,粮草先行,必得管好粮草军饷,将士才能打得胜仗,我建议三郡的军需统一调配,统一运输,由三郡共建军需处来办。”

-

梅筠说的正切燕熙所想。

燕熙读过不少明史,对明朝卫所制和军户制败落略知一二。这本书里大靖的制度是照着明制来的,军事从鼎盛到荒废,可以参照一些明史专家给出的研究来理解,对策也有现成的。

燕熙亲自经历了,有了更深的体会,加上自己的琢磨,抓住了最关键的军事组织混乱无力这一要害,便有了当下的改制之法。

打仗是典型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后备组织不行,前方打仗必定畏首畏尾。

燕熙对自己的对策很有信心,因为已经有人先行给出了答案——宋北溟就做的很好。

踏雪军战无不胜,是因为后面有北原王府在供应,宋北溟的暗中筹备,是踏雪军的底气。

-

燕熙满意地点头说:“凌寒说的甚好,思礼和季璋怎么看?”

贾宗儒和周叙都是一点就通之人,他们如今对燕熙是五体投地、言听计从,当下听明白了各中利害,立即表态。

贾宗儒说:“岳西驻兵多,又有着连接三郡的交通,可在军需中作为中转,一切听凭督台大人号令。”

周叙说:“西洲的战马多,几处马场供应了西境一半的战马,可以在西洲建战马司,也纳入军需处管理。”

燕熙面色越来越温和:“齐心协力,必成大事。温演,你就军需处的运作拟个章程,两日后三郡主官再来议定。”

温演立即行礼应了,在纸上写下方才议到的要紧之处。

-

董正甫竖着耳朵听了半晌,这些事都与他无关,可燕熙偏偏让他听了个全,便知燕熙有深意。

他不由往某个方向想,可又觉得那职位牵扯重多,做好了极是出彩,燕熙未必会把这种要紧的职位给他这么一个未经事的监生。

董正甫心中七上八下,忽觉得斋内一下安静下来,几双目光都落在他身上。

他缓缓抬头,正对上燕熙柔和的目光。

燕熙说:“见晦,军需处草创,连个编制没有。往吏部去报,能否批下来,或是多久批下来皆没个准数。可眼下事情千头万绪,事事紧急,立刻就得做。我在总督府里安排个从六品经历,办的是军需处的事,你可愿意?”

董正甫眼中升起光来,他一身壮志,竟然这般奇迹地有了用武之地。激动之情翻涌,眼眶肉眼可见地红了,他跪到中央,磕头诚挚地道:“谢督台大人抬举。”

燕熙说:“往后往各群、府、县去要粮必有各种扯皮,送粮到军营又要事事周全,马场的事涉利不小,每一样都不好办,又都要事无俱细地办好,难为你了。不够人,你只管问我要。”

董正甫听燕熙句句都切在利害上,又句句都在照顾下官,闻名不如见面,他总算知道为何执灯者会选中这样的储君。

优秀的储君,是执灯者的希望,更是大靖的新生。

董正甫心中澎湃,强忍热泪再拜。

-

书斋的议事一开,连着两个时辰都没散。

紫鸢是得了宋北溟死令的,要盯着燕熙吃饭和休息。

眼看午时都过去了,她硬着头皮在书斋外说:“主子,北原王府送了要紧的东西来。”

靖都的北原王府?

燕熙一时摸不着头脑,再一看日头,便猜到是宋北溟叫人催他吃饭,他嘴角不由含了笑,在沉闷的屋子里说:“今日暂议到此,还有要我定夺之事,下午再议。不急的,大家都累了,便各自回去,后日再议。”

他率先起身出去,紫鸢便跟着他往内院走。

穿过了内门,紫鸢在他耳边小声说:“三爷着人从靖都把账本和钥匙都搬来了,今日上午刚到。共有账本二百四十册,各地商号铺子的钥匙一百二十把。各堂口主事人这些日子分批来认主子,今日有几位在客院住下了,主子有空时随时能传。”

紫鸢现在贴身跟着燕熙,改口叫燕熙主子,为了分辨宋北溟,便改口叫宋北溟三爷。

燕熙没料到北原王府当真送了东西来,而且送来的还是宋北溟最要紧的身家。

颈上戴的那枚金钥匙升起热意,贴着胸口烫得燕熙心中千回百转。宋北溟就是有这种本事,人不在跟前,也能把他心里搅得天翻地覆。

燕熙停步在自个的房门前,看到里面整齐排开的檀木匣子,贴着红纸,绑着红绸。

中间躺着一枚描了红色吉纹信封,上头烫金的字迹刚劲有力——吾妻亲启。

是宋北溟的字。

要命,宋北溟给他下聘了。

作者有话要说:哇,100章了!这章很长吧~虽然无法保证日更,但我真的有在努力写。

已经凌晨了,今天是1016,热烈庆祝二十大胜利召开!

感谢在-1417:43:-1601:13: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凯安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胭脂泪、34瓶;作业使人头秃25瓶;瓶;吃饼干的番茄、更新更新更新更新更新、平芜春山2瓶;惜。、秦家小九吖、落潇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