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1章 北边之旅(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田耽在家里刚刚把饭做好,给他们每个人都盛好面条,家里人少,能吃的都不在家。

几个人把厨房里的小桌子支起来,就坐在厨房里吃饭,暖和。

周源看到饭桌上还放着小鱼,满脸惊喜。

“奶奶,这是小鱼。”

田耽没吭声,她把给周温盛的面条放在她的面前,“慢慢吃,等稍微凉一些,被烫着。”

周温自己会吃,棒着碗也不会吃洒,原来田耽还不信,见她自己能把自己照顾好,后面也就没非要喂她。

周源见奶奶没搭理他,也无所谓,自己夹着小鱼吃了起来。

“奶奶,这是你抓的吗?”

田耽看他吃的很香,&ot;那咋的,鱼还能跳到咱们家锅里。&ot;

周源满脸好奇,“奶奶,那是您抓的吗?这样的话,您也太厉害了吧。”叔叔在他心里已经不是最最厉害的人了。

田耽被他给逗笑,“吃吧,吃吧。”

余秀敏把鱼汤给向阳单独盛到碗里递过来,“这是鱼汤,你喝了,多补充营养。”

向阳接过来看大家都没,有些不好意思,&ot;给他们几个孩子分了吧。&ot;

田耽给周温夹了两根炸的脆香脆香的小鱼,“不用,你自己喝,你这前面都吐的吃不下去东西,这人都瘦了多,得多补补,这快过年,我过几天就把鸭子给杀了,你得多吃点,身体可不是开玩笑的。&ot;

向阳抿抿嘴才端过来喝了。

“周场也不知道来个信,别让我见到他,非揍他不行。”田耽觉得儿子真是让她操碎心。

余秀敏看着向阳笑笑,“娘,这要是人站在您面前,保证您一根手指头都不舍得动。”

田耽哼了下。

向燃最喜欢喝这个绿豆面条,黏糊糊的又暖和,他吃饭也不吭声,埋头就喝了两大碗。

正好家里吃完饭,周洪山到家,外面已经飘起来了小雪。

余秀敏把晾晒的粮食收起来,本来也就没弄多少,中午那会太阳也好,天变的太快,只能等明天去打面。

周洪山回来进屋倒上热茶喝了起来,然后把饭盒从兜里掏出来,还温乎着呢。

周源跟向燃本来在用小石子下棋,他眼尖的看到爷爷掏出来的饭盒立刻就跑了过来。

“爷爷,您拿的是什么啊?”

周洪山直接打开,“牛肉,去拿着让你奶奶切开,你们吃吧。”

周源馋的口水要掉出来,立刻就接了过来,俩人又跑到厨房里。

周洪山把周温抱起来,“你怎么不跟着哥哥去啊?”

周温要说多馋也还好,她还能控制自己,“爷爷,冷。”她伸出来自己热乎乎的小手去捂他的耳朵。

周洪山被孙女这么一哄,心里感动的都要落泪,“爷爷不冷,没事啊。”不由得再次感慨,还是孙女好,小棉袄,他在外面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田耽看着这么一大块的牛肉,也不知道周洪山又是从哪里弄得。

周源眼巴巴的看着他奶奶也不切,“奶奶,不会不让吃吧。”

田耽看他一眼,放在案板上,全部都切成片,然后又给装回到饭盒里,“怎么,奶奶是个老巫婆,啥都没让你吃吗?”

周源赶紧摆摆自己的小手,“没有,我可没这么说。”然后眼里只有切好的牛肉,“奶奶最好了。”说完端着就又小跑着回了堂屋。

田耽没好气的笑出声,她把厨房收拾妥当才回到堂屋。

周洪山又在记录果树苗,算着地里的情况,眼看着这下一场大雪,来年肯定也差不了,只有大丰收,才能去想别的,不然温饱都不温饱,想再多也没用。

“来,这是孩子们给你留的。”

田耽看了一眼,只是尝了一口,确实不错,有嚼劲而且腌制的也有味。&ot;剩下的留着明天早上吃吧。&ot;

她是个大人也不至于馋这点吃的。

“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

周洪山把公社的事情讲了一遍,“吴主任这个人虽然有些时候很圆滑,但也不得不说很多事情他也愿意去推荐也是不怕麻烦的。”

田耽把饭盒里的牛肉收起来,&ot;在他来咱们大队拉西瓜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骂人家的不是你吗?&ot;

周洪山没觉得哪里有问题,嬉皮笑脸的,“这并不矛盾,田耽同志。”

田耽没理他。

周将他们的车队已经离开本省,沿着国道往北边走,越往北越冷。

上次他们也是到这边来拉货,拉的是罐头,做的是相当不错,越过河北地界,刘师傅就再往里面,因为他们打听到这边一个最大临海的村子,就停了下来。

周将从车上下来,冷的跺了跺脚,这边其实算是沿海。

他们这群大男人赶路这么久,几乎没洗过脸,吃的都是买好在车里对付一口。

看各家各户晒的还有渔网。

周将大概心里已经有个谱,“刘师傅,咱们一车在这里兑换,一车还要往里面走,来换山货。”

刘师傅听周将的肯定没错,“行,你说的算。”他说着打了个喷嚏,又上车拿到茶杯,赶紧喝了一口热水。

周将到村里先打听,然后找到这边的大队长。

这个村子叫山鱼大队,大队长是个一米九几的高猛汉子,看起来是有些凶的。

“你找我?”

周将一米八几站在他身边也是矮了大半个头,“你好,我叫周将。”他简单的把情况介绍了一下,又把介绍信拿出来给对方看了一遍。

大队长看了一眼他们后面跟着的大车,心里有些相信,原本他担心是骗子来着,“我叫李大兵,你们这带的就都是布啊。”

周将点头,“你可以过来看一下。”

李大兵身上穿着的衣服算是补丁摞补丁,周将打量了一下,鞋子是皮质的,估计也是因为经常下海的原因。

周将把人领过去,刘师傅把车上盖着的布掀开一个角露出来。

李大兵伸手摸了一下,确实是好的,“你们是国棉厂,怎么跑这么远来到我们这边。”

周将也没隐瞒,布料有什么问题也都解释清楚。

李大兵这会才恍然大悟,态度变的热情起来,心里最后一丝疑惑也散去,&ot;行,这样吧,你们先跟我到家里喝杯茶,我这边得大喇叭通知一下,我们这里是非常缺布。”

刘师傅留下来两个人看着车,他跟周将一起到家里去。

沿海的村子房屋修建的最要紧的是防潮,但是冬天也是冷的不行,湿冷湿冷的。

李大兵一进家里就大声喊,“婆娘,快来倒茶,家里来戚了。”

一个包着头巾的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手里还提着冒着热气的茶树。

几个人坐下来才说了起来。

李大兵长的是五大三粗的,一眼看过去也不太好惹,不过这会稍微熟悉起来,人还是很坦诚的。

“那你们想换些什么,我们这也就靠海吃海,大家都是捕捞的。”

周将来之前查过资料,&ot;李队长,实不相瞒,我们就准备兑换一车的布,那一车,想再往里面走一走,换一些山货。”

李大兵哦了一声,“没问题,山货的话其实我可以帮你去联系,我那边有亲戚。”

事情谈的还是很顺利的。

中午,李大嫂做了一桌子鱼虾之类的,就连汤都是海带汤。

刘师傅因为开大货车的原因,走南闯北也见过不少,不过其实这边很少来,一是民风彪悍,二是不太安全,但看着这些东西也是挺惊讶的。

“家里实在也拿出不来什么精致的吃的,就只有一些鱼虾。”李大兵还有些不好意思。

周场在饭桌上也都聊清楚能兑换的东西,李大兵没想到他们会愿意要咸鱼啥的,&ot;这个玩意我们每家每户都有,你要这个话没得说,下午就能给你弄上半车。”

吃过午饭,李大兵就大喇叭广播,没一会村大路上的都站了不少人。

布在哪里都是个稀缺的东西,他们没那么多钱也没那么多的票,就家里有些海鲜,能换布对他们来说很划算,一开始还抱着试试的态度过来看的,一看到布,转身就跑回家拿家里的干货了。

一车的布料,不到俩小时就给换完,车里还堆满了不少各种海干货。

刘师傅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他们一行人在这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李大兵还特意给他亲戚拍了电报,周将他们这都已经出来大半个月,要抓紧时间才能在过年前赶回去。

周将按照李大兵给的地址一路往里面走,只是快到地方的时候,必经之路上面坍塌,又在原地等了三天才过去。

这次他们到的时候,人早早的就等着了。

大队长见了周将很热情,看到布之后就更热情了,原先还以为自己的侄子在胡说八道。

周将被大队长拉着手不松开。

大队长有五十多岁,人有些像周大山,不过话语间都是淳朴。

“周同志,我们这边的乡亲们,早早的就把东西都给准备好了,你到家里看看,能不能行?”

周将看他是很着急,也是,越往这里面走越冷,脚下的雪都已经到小腿肚,穿着军大衣,戴上帽子,也是鼻子脸都冻得发红。

刘师傅觉得他这辈子都没到过这么冷的地方,搓着手跟在周将的后面,一路上看他对见到的也不惊讶,到底是看书多,懂的也多。

大队长把家里的东西都放在地上,&ot;我听大兵说,你要山货,我们这边就山货多,各种蘑菇,都是山里大家伙采的,这些是药材,算是稍微好一些的,不过我们也多,这个要是能换的话,我们也换。”

周将半蹲下拿起来那枚药材,闻了闻,这东西可好着呢,“这个有多的话,我们也要的。”

大队长看周将就是个识货的,之前也来过一些换东西的货郎,硬是说他们这些药材都是没用的,他知道个屁。

“行,那我去通知让大家伙都赶紧过来安排。”说完他就急匆匆的出了门。

刘师傅凑近周将,“他们这边看着也不穷,为啥就缺布缺的多呢。”

周将把手套戴好,“咱们一路过来是不是看到很多厂子,都是国营大厂,但做的都是一些钢铁,重工企业,占用了大片耕地,当然大家进厂上班,种地的也就成了少数,这几年收成也不多,所以他们就会很缺这些日用品,还包括一些别的毛巾啥的,大多数都是需要外面运进来的,但其实他们并不穷。”

刘师傅听着周将说的话,竖起大拇指,“这都是书上看的。”

周将笑着点头,其实多关注一些国家发展布局也不难猜,只是现在百姓们都还停留在温饱线上,也不关心这些,他就多看了几份报纸罢了。

“刘顺傅,咱们可以额外多收一些别的,到时候给家里人带回去,这个药材,你看,很滋补,家里有病人老人都能熬着喝的。”

刘师傅对周将的话都听,“行,放心吧,这一趟出来我可长了见识。”

没一会大队长也就回来,他刚刚已经广播过,进来拉着周将的手。

“咱们在家里吃饭,我们这边的小鸡炖蘑菇老香了,那鸡都是走地鸡,在山上养着呢。”

周将到这会才知道人家姓胡。

“胡叔不用这么破费,咱们家家都不容易,留着家里过年吃吧。”

胡叔哎哟一声,“不破费的,我有钱,我三个儿子都在厂子里上班,放心吧。”

刘师傅在旁边听见这话哈哈笑了起来,周将刚刚说的居然是真的。

周将也没再拦着。

中午吃的可是丰盛,烛的杀猪菜,还有小鸡炖蘑菇,蔬菜也就一个炸的花生米。

刘师傅都吃迷糊了,太香,他愿意年年都来给他们做生意。

胡叔看着他们吃的香,心里也高兴,非要跟周将喝酒。

“下次还来,咱们这边啥都不缺,就缺这玩意。”

“胡叔,下次要是有机会,我们一定还来。”

胡队长忙点头,“那肯定有机会的。”

吃饱喝足,下午才开始干活,一车布按照家户拿拿来的东西进行物物交换。

周将想着这就是交通不发达,如果交通发达起来,再加上运输,南北方的物品就能得到很好的交换,以及售卖,这个想法在他心里一直存着,只是现在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希望有一天他能实现。

刘师傅跟其他三个人把换到的东西按照分类都放到袋子里。

周将拿着本子记录具体的斤数,原本想着要是不够的,其实还要再用钱买一些,但现在两大车压的厚实的布,换了三大车的东西,也是不少了。

这边换完东西都没敢停留,周将跟刘师傅赶紧回家。

路程还有大半个月,只是在路上又因为大雪耽误了好几天。

一直临近大年三十,周将跟刘师傅也没有消息,人也没回来。

厂子里也着急,家里也着急。

余秀敏这几天都心不在焉的,家里准备年货也有些走神。

田耽都看在眼里。

周喜放假回来,周繁在医院值班没能回来。

周洪山跟田耽商量好,等到过了年,她要是还不能回来,田眈自己带着东西到省里去看她。

周温是最能感受到余秀敏有多着急的,在她怀里,伸手搂着她的脖子,默默的陪着她。

周洪山去厂里也打听过,就说他出去置办年货也没信,厂里也就半个月前收到一封电报。

不过厂里对于没到手的年货也都没着急,毕竟人家人都没回来,说不定万一遇到啥危险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