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013章:君子行(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她走错教室了吧?

好吧,先不管她。

答题先。

苏亦一脸抱歉望向高教授,“《左传》-庄公六年!”

高教授不在意,“基本功可以了。”

他刚才之所说有点难,主要还是在于《春秋》的定义。

《春秋》太薄了,所以后人添加了《春秋三传》

《左传》也称《春秋·左传》,如果不读过《左传》,刚才那话肯定是懵逼。

他考究的是苏亦读文献的广度。

所以看得出来,他对于苏亦的基本功的认可。

结果没有想到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大有人在。

这不,高铭认可的话还没说出来,吕遵额教授就忍不住说,“苏亦同学可以啊,记忆力不错,不过刚才主要是高老师背,你猜,有点取巧,要不,一会你背几段,让高铭老师猜猜如何!”

瞬间,高铭的脸色精彩的要命,其他的老师也乐得看热闹。

苏亦亦是无奈,这是让自己跟高铭老师p啊。

吕教授,你过分了啊。

然而,论背书,苏亦还真不怂,但他也不能挑衅高铭老师,只好求助似看向苏秉琦先生。

这时,本家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苏秉琦先生笑容不变,“让高老师猜就不必了,不过你可以背几段让我们猜猜。”

“好的,那么我背几段吧。”苏亦大松一口气,然后开始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噗嗤!

这一次不止英语系小姐姐笑了,其他老师也忍不住笑起来。

吕遵额第一个不认同,“苏亦同学,你这是作弊啊。”

苏亦确实是在作弊了。

没法子,完全就是脱口而出。

因为隔壁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出自于《周易》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然而,苏亦也不是说说而已。

要知道清华校训的来源是有典故的。

因为清华是以庚子赔款为基础开办的留美预备学校,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在认识到应该向西方学习科学、民主的同时,不忘立足本土培养爱国建国治国之才。

梁任公为了劝诫留美学子,曾说过“清华学生除研究西学外,当研究国学;盖国学为立国之本,建功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

1914年11月5日他到清华作了以“君子”为题的演讲,以《周易》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学子。

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清华校训。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高校一度不提校训,清华校训也是九十年代校友提议才恢复的。

就好像北大,就一直没有校训。

当然,这是后话。

不管这个时候,清华有没有校训,大家都默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的校训。

这种情况之下,稍微对清华有点了解的人,就知道苏亦这话的来源。

也难怪,吕教授会说他是作弊。

然而,他不认,苏秉琦先生却认了,“我倒是觉得苏亦同学是发自以本心,之前他就说过自小受梁任公故事影响,那么率先背这段话也不足为奇,同样,这话也紧扣主题,高铭老师刚才就四书五经考问,吕遵额老师你也说过让苏亦背诵,而这句话又是出自于《周易·象传》,《周易》为六经之首,他率先背诵亦是正常,当然,如果还可以背诵其他段落就更好了。”

最后这话一出来,其他老师都憋着笑。

因为这话,基本上就是认为苏亦是在取巧了,只是比吕遵额的作弊更加委婉一些。

无奈,苏亦只好继续背,“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这话一出来。

苏秉琦先生笑容更盛,就连吕遵额教授也不挑刺了。

刚才出考题的高铭老师,更是连连点头。

没法子,能够背出这一段,绝对算是真材实料了。

然而,苏亦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之所以会这一段,全拜金庸大大所赐,里面的段落都是武功秘籍啊。

……

注[1]地下之新材料,是源于王国维提出来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