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我无尔诈(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出两路使臣分别去访问晋国和齐国。去晋国的名叫公子冯(与宋庄公同名,却是楚国公子),出使齐国的就是给楚庄王讲“三年不鸣”故事的申无畏。

去晋国要路过郑国,去齐国要路过宋国。按照当时的规矩,使臣路过他国领地要预先通报,名为“借道”。这是一种外交礼仪,表示国与国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但是此时的楚庄王收服了陈国、郑国、许国,正处在一种自我膨胀的状态中,他觉得自己不得了,甚至在心底已经把自己当成了霸主。他想:如果向那些弱国借道,还怎么体现楚国的威风呢?

于是,楚庄王对申无畏说:“你不用向宋国借道,就以楚国使臣的身份直接过去。”,他又对公子冯说:“你也不用向郑国借道了。”

公子冯没意见,因为郑国已经臣服于楚。他是真的可以用一种凌驾其上的姿态过去。

但申无畏犯了难。因为宋国并没有臣服于楚国,不单如此,他和宋国人还结过仇。二十年前,申无畏在孟诸打猎的时候,得罪过宋国的国君。申无畏担心宋国人会报复他。于是他对楚庄王说:“郑国人明事理。没问题。但宋国那帮人就不一样了,那都是些糊涂虫,不明事理,不知轻重。公子冯过郑国,肯定没问题。可我要是路过宋国,则必死。”

楚庄王说:“宋国人要是敢杀你,我一定给你报仇,你放心去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申无畏也不好再说什么。但他清楚,此去宋国是凶多吉少。

临行前,申无畏特意把他的儿子申犀叫来,叮嘱说:“如果我被宋国人杀了,你得提醒大王,叫他记得给我报仇。”

申无畏把该安排的安排了,该交代的交代了,就带着随从向宋国出发了。果然,他一到宋国就被扣押了。士卒们将他交给宋国大将华元来处理。

华元责问申无畏说:“你以为楚国的使臣了不起?就可以不‘借道’而过宋境?宋是一国,不是你们楚国的‘边邑’。你们太傲慢了吧,眼里还有没有宋国?难道宋国亡了吗?”

申无畏明知理亏,但他毫不示弱,强硬的说:“你要敢动我,宋国就会亡。”

华元笑起来,说道:“我知道。我杀你,楚国会来报复,宋国可能会亡。但是我不杀你,宋国却被你们视为楚国‘边邑’,跟亡了没什么两样。左也是亡,右也是亡,所以我先宰了你,再去考虑以后的事情吧。”

华元不是说着玩的,他说完,即令手下把申无畏杀了。

申无畏被杀的消息传到郢都的时候,楚庄王刚刚睡醒,他听完汇报,顿时气冲顶门,摔了一下衣袂,猛然起身,光着脚就往外走。他的侍者赶紧拿了东西追出去。追到过道上,喊他穿上了鞋。追到寝宫外,喊他挂上了佩剑。

楚庄王穿了鞋,挂了剑,依然满面怒容的往前走,就好像要去找谁厮杀一样。侍者们一路跟随他出了宫,来到大街上。伺候他的人见他步行,赶紧叫来马车。楚庄王看也不看,闷着头,继续走。伺候的人和赶车的人只好跟在他身后,一路随他到一个叫做蒲胥的集贸街市上。这里人来人往,那群伺候他的人终于将楚庄王劝上了马车……

可见,楚庄王真的气得够呛。

楚庄王回到宫中就开始琢磨对宋国用兵的事情。恰好郑国使臣来报,说晋景公出兵攻郑,请楚王出兵救援。楚庄王只好把宋国的事情放一放,将孙叔敖和公子侧等人叫来,商量救援郑国之事。

孙叔敖说:“郑国是咱们的属国,宋国是晋国的属国。他们打我们的属国,咱们就打他们的属国。”

楚庄王笑道:“我也想打宋国。宋国人杀了申无畏。我有言在先,他们敢杀了申无畏,我必定给他报仇。”

公子侧说:“主公,就打宋国。相比于直接打晋国,打宋国就要容易多了。”

楚庄王说:“那咱们就商量一下如何打宋国。”

公元前594年9月,秋高气爽,大地微寒。楚国大军踏着飘落的黄叶,浩浩荡荡开进了宋国。宋军抵挡不住,没几天,楚军便围住了宋国都城睢阳。

此时,宋国大夫乐婴已经赶到了晋国,他跪在地上连声呼救,希望晋景公发兵救援。晋景公安慰他几句,叫他先退下。然后召集群臣商议起来。

晋景公说:“如今中原诸侯中,跟咱们有交情的,就剩下一个宋国了。要是不去救,这最后一个朋友也要丢了。”

大夫宗伯说:“不可。古人有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如今楚国气盛,似有天助,不可与之争锋。晋国虽强,安能违背天意?”

晋景公说:“天意咱管不了。眼下这口气就受不了。”

宗伯文绉绉的说:“俗语有云,是高是低,在于内心衡量。河流能够容纳污秽,山林能够隐藏猛兽,美玉能够隐匿瑕疵,既为一国之君,自当忍辱负重。此乃天道常规。主公,这个事咱们还是缓一缓再说吧。”

晋景公看了看群臣,大家似乎也跟宗伯的意见一样。他又想,眼下晋军主力还在郑国,一时也调不回来。于是便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但是作为霸主,不出兵也得表个态。于是晋景公令大臣解扬出使宋国。他说:“去告诉他们,千万不可投降,一定要坚守待援。晋国很快就要出兵了。”

然后,他又派人去告诉宋国使臣乐婴,叫他先回宋国,等待晋国出兵。

解扬出了晋国,一路南下,路过郑国的时候,被郑国人逮住了。郑襄公知道楚国打宋国,实则是帮自己,所以就把解扬押送给了楚庄王。

楚庄王劝解扬投降,解扬不干。但楚庄王很有耐性。他请解扬喝酒,又送了大批礼物给他。解扬觉得,不投降怕是脱不了身了。于是玩起了假意投降。

楚庄王问:“晋侯派你去宋国,到底做什么?”

解扬说:“我不骗你。我去宋国,就是告诉他们,晋国很快就要出兵了,叫他们不要投降,坚守待援。”

楚庄王说:“那你就去告诉他们,晋队来不了啦,叫他们放弃抵抗,赶快投降。宋国人断了念想,就会投降。这是好事,免得老百姓受苦。”

解扬低头不语。楚庄王说:“你要是不答应,我只好把你当敌军办了。”

解扬叹口气说:“好吧。”

第二日,楚军将一个瞭望高台推到城边,让解扬站在台上向城中喊话。解扬喊道:“宋军将士们听着,我叫解扬,奉晋侯之命前来传话。”

他这一喊,无论是攻城的楚军,还是守城的宋军都停了下来。尤其是宋国将士,他们一听说晋国来了人,纷纷竖起了耳朵。

解扬高声喊道:“宋国的将士们,晋侯叫我告诉你们,晋国很快就要出兵了,叫你们坚守待援,决不投降。”

楚庄王赶紧叫人把解扬弄下来,然后怒斥道:“你答应帮我,怎么又失信于我?你这是找死嘛,别怪我不客气。”

解扬毫无惧色,甚至还咧开嘴笑了笑。然后就一本正经的讲起了大道理。他说:“我听说,国君之所以能发号施令,靠的是义;臣子能听命于君,靠得是信。信如同水,义如同舟。以信载义,则舟行顺利。惟其如此,想干的事情才能干成,国家才能稳固,百姓才能凝聚。心中有义,则能守信用,既守信用,就不会背叛君主。大王,您拿钱来收买我,这是不懂国君靠的是什么来驱使臣下。我受晋侯之命而来,完不成使命,只有一死。怎么可能因为一点钱而放弃呢?我之所以答应帮你,无非是我想做到‘食君之禄,终君之事’。就这点心思,别无他求。”

楚庄王听得一头雾水,早已不耐烦了。他瞪着眼说:“我现在就把你扔在油锅里炸了,你信不信?”

解扬仰天大笑,环视大帐中的楚军将领,然后说:“你们都看到了。我没骗你们。我既是忠臣,又讲信用。没想到,一个讲信用的忠臣在楚国会是这种下场。拿忠臣来下油锅,这大概是你们楚国的风格吧?我死不要紧,但我得提醒各位将军,你们以后得小心点啊。”

解扬这番话既是调拨,又是煽动。在场的楚军将领们似乎都被触动了。楚庄王看着将领们,将领们也望着楚庄王,大家好像都有点心动。

忽然,有一个人出来为解扬求情,接着众人纷纷上前去求情,仿佛谁不表态,谁就不是忠臣一样。楚庄王有点尴尬。他的眼睛看着油锅,心里在想,炸他?还是不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