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一千九百三十章以静衬动,相互呼应(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明清两代的瓷墩有一个显著区别,明代墩面普遍隆起,而清代多系平面。

这区别来得有点突兀,下知隆起的墩面坐起来是否舒适。

后人还有以墩面性状为清瓷墩代瓷墩断代者,认为康熙朝瓷墩为拱面,雍正朝瓷墩为凹面,乾隆朝瓷墩为平面。

确切与否,众说纷纭。

不管有什么区别,反正明清时期瓷制绣墩较为流行,生产窑口众多,生产量较大是肯定的。

现存的瓷绣墩也多为明清时期,宋元少见。

明清时期瓷墩迅速普及,但清末之后瓷绣墩的数量又迅速减少。

绣墩的发展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明清时期瓷墩作为一种常见的家具不仅数量较多,普及区域广泛,类型丰富,装饰华丽精巧。

而且在陶瓷发展史上、家具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所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瓷墩的器型、纹饰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瓷墩的工艺,浓缩了古人制瓷艺术的精华。

这样的精华作品,陈文哲自然要好好研究一下。

历朝历代的瓷墩,都是中空的。

说是瓷墩源自对熏笼的仿效,熏笼必漏空,瓷墩也就亦然。

这个发现初始令人吃惊,进而又觉不足为奇。

本不相干的两件事物,一旦搭配到一起,就不知会弄出什么状况来。

比如将瓷墩辅之以彩色锦垫,旁边再设一梳妆台,那分明就是美人刚去余温尚存。

比如将瓷墩靠于炕沿,墩下再偎上两双龙凤鞋,那就活脱脱酝酿出一股股柔情蜜意来。

悠远的传统文化,总能给人以出奇不意却又意在其中的经典表达。

现在陈文哲面前就有一只瓷墩,它原为一对,乃是古人院中亭园之坐物。

相对于室内瓷墩而言,显得略为清瘦。

墩高30厘米,腹围126厘米,面径35厘米,腹部略鼓。

属缸胎酱釉,腹部上下各雕有乳钉纹一圈,排列有序,粒粒饱满。

墩壁中间浮雕有两朵盛开的大朵牡丹,线条疏密有致,色泽饱满柔润。

两边有手抠,镂空的,堆塑成俯首狮子头,威风凛凛的模样,这是沿袭明代的装饰手法。

腹壁另雕有列称的回字纹,使整个画面以静衬动,相互呼应,不仅传达了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之寓意,还影射着惟我独尊的王权意识。

除瓷檄外,我国还有绣墩、藤墩,但总也抢不去瓷墩的风光。

瓷器是我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我国素以瓷国著称,的英文单词就有陶瓷的意思。

我国瓷器最常见的有三大类:一是饮食起居用具,如碟、盘、罐、壶、盅,以及凉枕、瓷墩等;

二是陈设玩赏器,如各种赏瓶、花盆、鼻烟壶、人物像、佛像等。

三是文房用品,如笔筒、笔洗、水盂、笔架等。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