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校场(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他一年的俸银才13两半银子,一个月才折合1两半银不到,听说去白鹭书院念书,一个学生每月光学费就1两银,这还是资质好的,能入得了院长顾世安的眼的,要是天资愚钝的,每月则要交1两半银的学费,一年下来就是13两,他一家老小不吃不喝都供不起一个小子念书。

说完,卫长海看了眼卫景平。

别说,卫景平还真有去上学念书的念头。穿过来之后他不是没有给自己打算过,六七岁的年纪,该上小学了,他不能成天这么晃荡着吧,虽说是在古代,不一样长大了要赚生活,得给自己挣个安身立命之所吗。

一向是士大夫统治的大徽朝,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首先考虑的就是念书考科举挣功名走仕途。后来他又想,念书考科举有个前提啊,那就是要靠家里先投入银子去念书,一供十年,一朝成名或者落榜无人问津,十年花费的银子打了水漂。

后者是大多数。

所以说念书考科举挣功名并不是十拿九稳的事。

正因为并不十分靠谱,所以怎么和家里说上学的事,又是个问题。

考上了就一劳永逸,考不上,或者到白头了都还是个童生,翻不了身的。而大部分人读书,能考上功名顺利入仕的更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

家里的收入他算得门清,不可能理直气壮地要卫长海送他进岳鹿书院念书,就算他爹开明同意送他进岳鹿书院去念书,除了卫景明,卫家和他差不多大的,卫景英,卫景川,都得送进去。

卫长海和孟氏再偏心,都不可能拿银子只让他一人进书院去念书。他打听过了,白鹭书院收学生很有意思,大抵和后世的招生掐尖有共通之处,为了吸引聪慧的小童进入书院学习,学院有个规定,但凡要进书院读书的,学费按照学生的资质来收,被书院的院长顾世安认定资质上好的,分文不收,资质中上一般的,每人每月收1两银,若是遇到资质下等又顽劣不服管教的,每月则要给书院交1两半银,尽管这样,学生还是排着队想把儿子送进来。

高明之处就在于,顾世安至今没有收过上等资质的免费学生,也极少有下等资质的,一般人每月拿1两银子就能到书院去学习,因而书院一直口碑良好,生源滚滚。

上等资质的学生分文不取……想到这个,卫景平眼睛一亮。

他能不能去试试这条不花钱的路呢。

不过,据他和孟氏去吃冰粉的时候无意中听说,顾世安本人并不喜欢天才,神童,口齿伶俐善辩之人,有人旁敲侧击,得出结论:白鹭书院的院长顾世安认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早慧易伤”等等是有道理的,而对于言辞拙笨的学生,他也会用一句“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1”来驳斥来呵护幼时不太灵光的孩子……四处听说了顾世安的种种事情之后,卫景平在心里给了这个人一个评价:世故圆滑而又不失清高孤傲。

既然他本人并不喜欢所谓的“天才”、“神童”,那白鹭书院给资质上好的学生免学费的事,在他看来或许是白鹭书院招生的噱头,并不会有谁来开这个先例。

卫景平觉得不花钱读书这条路没戏,不用费心思再想了。

等等,如果自己非跟他死磕一回呢?

能不能让他为自己打破惯例呢。

自打卫景平有了念书考科举的想法后,就经常脑子一热地……想好事。

虽然他经常这么异想天开,但卫景平不急,想着他一个成人的芯子,八、九岁再进学也能赶得上孩童,又冥冥之中总觉得有那么一天,他能获得顾世安的认可,免去一个月1两银子,不花钱就能到白鹭书院去念书。

没想到他不急,卫长海先替他急上了。

要他习武。

不过既不念书也不习武就这么晃悠着确实不是个事儿,也不怪卫长海着急。

习武能强身健体,卫景平倒不反对。

要不,先跟着卫长海习武打发下时光?一边习武一边留个心做着打算,要么让白鹭书院破例收他,要么找个营生挣够一年的学费银子,乖乖交了钱念书去。

卫景平边想着边跟着卫长海笨拙地扎起了马步。

其余卸甲的武将和他们的儿子们在校场上热火朝天地比划了一圈,到星月初上,人人都舒畅地各回各家。

到底是心疼小儿子,卫长海没怎么磨砺他,他带着卫景平扎了会马步,演了几个回合拳脚功夫,很快就领着四个小子回家去了。路上,卫景平走不动了,卫景明一把将人抱起来扔在背上:“腿酸不?”

卫景英和卫景川则对此极为不屑,他们七岁的时候大抵已经在校场和人打架都不哼一声了。

这个四弟却连道都走不动。

卫景平很是不好意思地挣扎着要下来:“我自己能走。”

“放下来让他自己走。”卫长海疾言厉色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