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没有了

第781章 正面碰撞(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芝加哥的工作室里,罗杰·艾伯特在给朋友打电话,电话另一边的人叫做约翰·威尔逊,正是金酸莓奖的创始人。

“约翰,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提醒好莱坞避免电影过度商业化!这个世界需要的是《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独立日》这样的烂片!拜托你好好考虑一下,我的朋友,今年不可能有比《独立日》更烂的影片,也不可能有比冯一平·罗森伯格更烂的导演!”

“罗杰,我保证,我会认真考虑,但这对一个年轻导演来说……”

听到对方稍有顾虑的声音,罗杰·艾伯特换上了语重心长的口气,“这是在挽救冯一平·罗森伯格的导演生涯,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充满才华的年轻人走上歧途……”

单从语气看,似乎他真的是在为冯一平的导演生涯考虑一般。

挂断电话,罗杰·艾伯特坐在办公桌后面,阴沉的脸色异常难看,他可以装作看不到《独立日》大卖的票房,也可以装作不在乎《独立日》的票房,只从艺术角度去看这部影片,寻求这只是烂片的心理安慰。

但是,那个年轻的导演,恶狠狠的践踏了他和许多影评人的尊严,尽管首个周末之后,他发声的次数越来越少,却能看得出对方和背后的电影公司,分明是在借用他们的抨击为电影炒作!

践踏了他们的尊严还要利用他们的尊严来获益?这种事有几个人能忍下去?

何况,冯一平·罗森伯格的行为还直接触动了影评人行业的利益,不去说其他人,就说他自己,本来会参与《燃眉追击》和《变相怪杰》的试映会,从而拿到一笔不菲的收入,但《独立日》大卖以及冯一平·罗森伯格抹黑影评人的言论之后,片方取消了对影评人的试映邀请……

这可是实质性的金钱损失!

有多少年了?有多少年没有出现这种公然与影评界对喷的导演了?

双眉紧皱,罗杰·艾伯特细细回忆,当年他们抨击乔治·卢卡斯时,对方也只是闷声发财;批判雷德利·斯科特时,英国人一句强硬的话都没有回;还有公认的导演界脾气最臭的詹姆斯·卡梅隆,也没有与影评人真正对着干过……

从五六十年代起,如果有影评人抨击,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导演都会选择忍下去,或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前两部电影的上映的时候,专业评分也不高,影评人批评的声音同样不少,但冯一平都没有回声,选择了沉默。

而这次,冯一平选择站出来的原因很简单,他签订的是一份票房阶梯分成协议,只要能引爆话题,拉动票房数字,他才不在乎那些影评人的感受呢。

当然,成为影评人公敌也要有足够强悍的心理素质,否则那些讽刺的评论能让人发狂。

时间缓缓进入七月底,《独立日》的北美票房刚刚迈过亿万美元,正努力向着亿美元攀升的时候,影片的海外票房也突破了亿万美元!

全球票房相加五亿美元,这已经是电影史上最顶尖的票房成绩之一了,进入八月份,哪怕是以前抨击冯一平和《独立日》的媒体,都调转风向,开始把各种赞誉的词汇向他头上扔,特别是率先出版的《名利场》,上面的文章让人啼笑皆非。

尽管没有出现在《名利场》的封面上,但这篇文章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因为没有专业公关加之南希·约瑟夫森一直忙于谈判,两边事先没有经过足够的沟通,好在文章虽然隐隐带着讽刺,却也没有很过分的词汇,总体还是以善意的调侃来吸引读者。

“好莱坞最不可能事件终极猜想——冯一平·罗森伯格拍摄文艺片!”

这是文章的题目,也符合《名利场》以名人作为报道主体、稍稍有些夸张的风格。

“不可能理由——我们都知道,冯一平·罗森伯格能在好莱坞扬名立万,靠的就是一手‘石破天惊’的爆破本领与绚烂无比的运镜技巧。震耳欲聋的爆炸,紧张刺激的追车,彪悍刚硬的男人,火辣性感的美女……但凡能够刺激肾上腺激素飙升的元素,冯一平的电影里从来都是应有尽有。这一切的一切,和小成本文艺片、作者电影什么的毫无交集。”

“终极猜想——因为太擅长爆破,冯一平·罗森伯格最近以来都被谣传是‘彗星撞击地球之时出生的男人’……”

“为了击碎这一流言,冯一平·罗森伯格决定拍摄一部自传色彩的文艺片,重点讲述自己高中时代的生活以及青年时期的梦想。但在拍摄过程中,冯一平发现慢悠悠的校园青春片实在是太过无聊,所以他决定亲自在片中出演一个角色——一个持枪的校园保安。有了强悍的男主角又有了枪,剩下的就非常好办了,枪战、爆炸、火海……一切都水到渠成。唯一的问题是,这到底是一部小格局的作者电影还是校园版的《勇闯夺命岛》?”

“当然,这一切都是笔者的猜想,未来的某一天,如果你惊奇地发现冯一平·罗森伯格改行拍起了文艺片……千万不要怀疑自己是在做梦,须知在好莱坞这个世界梦工厂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看到这篇文章,冯一平也只是笑笑,好莱坞这个梦工厂确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他也不会一条爆炸路走到黑。

此外,还给冯一平带来了另外一个考虑,他是不是应该向其他大牌明星或者导演那样,聘请一位专门的公关经理?

“肯定需要。”

在冯一平问到的时候,索菲亚·科波拉给出一个理由,“我觉得你需要一个出色的公关团队,来帮你处理未来的八卦绯闻。”

“有那么夸张吗?”

相比于其他成名的导演,冯一平觉得自己还算是很收敛的,“导演的绯闻也没什么好炒作的。”

“前提是你别与成名的那些女演员待在一起。”索菲亚端起自己的咖啡杯,在办公室里踱了一圈,站在窗户前,说道“比如昨天约你吃晚饭的卡梅伦·迪亚兹,她现在走红了,你们肯定被狗仔拍了下来。”

冯一平耸了耸肩,两人昨天出餐厅的时候,确实遇到了狗仔,不过因为都有事要忙,他们也只是一起吃了晚餐而已。

“事实上,今天有小报在炒作你们交往。”索菲亚的眼睛向这边斜了斜,又转回去看向远处,“或许改天你与娜奥米·沃茨被人拍下来后,还会有八卦媒体炒作你脚踩两条船。”

“随便他们好了。”冯一平并不在乎这些。

他短期内根本没有交女朋友的打算,也不会傻到承认与任何人交往,与女性走得近些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就算被拍到进出同一间公寓的照片,也没什么大不了。

再说了,等《独立日》的热点过去,也不会有太多媒体继续关注一个导演。

“索菲亚。”

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冯一平叮嘱,“帮我留意合适的公关经理。”

南希·约瑟夫森不止他一个客户,也不可能长期兼任这一职务,她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有限。

从进入八月份开始,随着《变相怪杰》和《燃眉追击》上映,《独立日》热度骤减,八月份第一个周末的北美票房已经降到了万美元,上映院线数也只剩下了多家,收敛票房的速度大大减缓,这也是所有电影的必然规律。

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热度下降的比《独立日》还要快,按照二十世纪福克斯的预估,北美票房不会超过亿万美元,由于影片投资巨大,想回本的话,就要看海外市场的表现了。

而《肖申克的救赎》,早就退出了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行列,再加上接连受到新上映影片的冲击压缩,院线还有不到家,最终的北美票房不可能超过万美元。

按照如今的形势,冯一平估计影片即使像曾经那样奥斯卡后重映,依然是院线扑街货。

就在《独立日》不断冷却降温的时候,华纳发动最后一次猛烈的宣传攻势,上个月对冯一平进行了专访的《时代周刊》,终于刊出了专访,并且将他作为了封面人物!

这是最简单的宣传策略,借助此前的热点炒作,以宣传导演的方式,重新凝聚影片热度。

纽约,位于曼哈顿的兰黛集团总部,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艾琳·兰黛取过了早晨买到的《时代周刊》。

封面上是一个棕发黑眸的年轻人,他双手抱胸,坚毅的目光看向远方,显得极其自信,而在他身旁还有文字注解——好莱坞的毁灭公爵!

“毁灭公爵?”

回忆起自己看过的三部电影,艾琳不禁笑了起来,这个名号简直太合适了。

然后,她翻开杂志,开始仔细阅读。

“让普通大众挚爱有加,让影评人深恶痛绝——冯一平·罗森伯格便是这样的导演。他执导的卖座影片,拥有炫目的快速剪辑,永无止境的爆破和打斗,和百分之二百的视听享受。”

“迄今为止,他所拍摄的部电影已经获得了超过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盈利能力在好莱坞绝对一流!特别是还在放映的《独立日》,先后打破北美午夜场、首周末票房、最快破亿、最快破亿等记录,甚至即将造就最快破亿的纪录!”

“与影片的高票房截然相反的是,冯一平·罗森伯格在影评人中的口碑普遍不高,影评人不喜欢他,甚至称他是恶魔和虐待狂……”

“但有人道出了其中的关键——冯一平·罗森伯格是那种明显要走大众化路线的导演,在总是突显高端品位的影评人中,一些评论人如果打算称赞冯一平,都要十分谨慎,以避免被同行嘲笑。但无论你是承认他,爱他,还是恨他,你都无法忽视他!”

“冯一平·罗森伯格何以能让全世界大部分的观众为之疯狂呢?何以能让西蒙·韦斯特、雷德利·斯科特这样的大导演,排着长队,就为了买一张饱受影评人恶评的《独立日》的电影票?”

“他究竟是什么样的导演?或许与他深入合作过的人最有发言权。”

“连续出演了他三部电影的女演员娜奥米·沃茨如此说道——冯一平的电影,为莓果男性注射了一剂雄性激素。”

“获得过奥斯卡提名的剪辑师麦克·道森这么说——冯一平很早就意识到,动作能量的连贯性能够取代剪辑逻辑,他擅长通过中景抓拍,混合向上的角度,制造出一种令人兴奋的感觉,再通过快速剪辑和镜头的配置,让观众有种亲临战斗的感觉!”

“电影作品是导演最好的代理人,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是这样评价冯一平和他的作品的——冯一平的电影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每一个拍摄细节都打磨得光鲜亮丽,包括那些以植入广告形式出现的产品,在电影里看上去都如此完美。第二、电影的每一个部分都很出色。”

“这些都是卢卡斯导演的原话——一般来说,分半钟的电影预告片,一定集合了影片里最好的拍摄、最好的视觉效果和最令人兴奋的时刻,但观看冯一平的电影,你会发现,两个小时的影片都是这种华丽的镜头,像排成一排的标签,每一个都让人极度兴奋。”

“看他的电影,只要几秒钟,就能判断出它出自冯一平·罗森伯格之手。毫无疑问,他正在影响当代好莱坞主流商业大片的视觉语言!这是来自著名制片人查尔斯·罗文的评价。”

“曾经发行了冯一平第一部影片的二十世纪福克斯的eo汤森·罗斯曼这么评价——冯一平知道观众喜欢什么,因为他也是观众中间的一员,他有很好的感觉,知道什么东西能够让人兴奋,懂得什么是大众喜欢的电影。”

后面还有很多关于《独立日》与冯一平的爆料,艾琳却不打算再看下去了,她拨通了好友的电话。

“安娜,晚上,上东区ag影院,不见不散!”

合上杂志,艾琳愣愣的出了会儿神,如果让她评价冯一平的电影的特点,那应该是什么呢?

“除了火爆的爆炸和追车等大场面外,冯一平·罗森伯格式电影最大的标志,应该是令人炫目的快速剪辑吧?”

怀着这样的想法,艾琳·兰黛开始了下午的工作,等下班后第一时间就向约好的影院赶去。

与此同时,放眼整个北美地区,很多人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也有些人将这一选择压到了周末,《独立日》短期内迎来了影片罕见的逆势增长! 每部影片都有一定的保值期,以特效为主要卖点的影片院线保值期相对更短,《独立日》经历过七月份的火爆,到了八月份票房下滑严重,而《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以及华纳和福克斯其他媒体的配合宣传,以冯一平作为焦点重新凝聚影片热度的策略,为《独立日》的票房带来了一次短暂的回潮。

连续两个工作日,《独立日》单日票房都较之昨天有了近百分之十五的反弹,而票房反弹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院线方在周末到来前,将影片的放映院线数增加到了家,这也为周末三天票房的逆势增长奠定了基础。

哪怕这只是短暂的院线数增加,冯一平与华纳和福克斯同样会感到高兴。

同时,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电话又打到了主要的几家院线公司,因为《独立日》占用的正是《肖申克的救赎》再次缩减的院线数。

后者的北美放映规模已经缩减到了家,单日票房只有万美元多一点,北美票房累计正在艰难无比的向着万美元的方向迈进,而且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海外发行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包括英国、澳大利亚等主流电影市场,拒绝在市场相对较热的八月份发行这部影片。

经历了四周多的放映,虽然竞争最激烈的暑期档已然结束,但八月份还有《燃眉追击》等影片陆续登陆北美市场,竞争还是相当激烈,已经被院线方和其他影片排挤到角落的《肖申克的救赎》,随时都有被强制下档的危险。

对于这部已经扑街的电影,冯一平早就扔在了脑后,这个周末三天,他唯一关注的就是《独立日》。

周末三天,家院线,《独立日》报收万美元,北美票房累计亿万美元,即将破三亿!

而伴随影片票房节节攀升的,是无数人的祝贺,还有更加疯狂的影评人的抨击和谩骂。

当然,祝贺什么的,冯一平都会收下,至于影评人?谁去管他们!

冯一平与他们的对喷基本达到了想要的效果,也没有主动去看影评找虐的癖好,自动屏蔽了那些狂吠的声音。

胜利者有属于自己的矜持和骄傲,哪会跟一群疯狗计较。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