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 我也不信(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刚说过的狠话的刘亨很快就被打脸了。陈群虽然侥幸料中,却也没想到会是以这种形式。

刘亨沉着脸,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

这封文书中的内容居然和刘亨所料想的全然不同,不是召刘备到下邳去,而是以州府的名义下发给治下所有官员的公文。

“冬后,盗贼又起,岁终上计,首牧不必入下邳陈事。”

怎么回事?

这不是在打刘备的脸吗?

所谓上计,就是汉代的年终考核制度。汉代《上计律》规定,郡县每年年终将管内的租赋、钱谷、刑狱之数上报于上级官府。

县令、县长上计于郡国守相,郡国守相往前上计于朝廷,如今则是刺史、州牧。

通常是派地方的计吏前往,可是情况越发展越不对。上计结果事关官员的前途命运,是升是降,是赏是罚,都被上计左右,哪个官员能全然漠视呢?

所以到了后来,往往都是地方首牧亲自前往,接受主持考课官员的盘问。一旦情况不妙,也能快速作出反应,跑东跑西,从中斡旋。

这种情况即使是两千年后依然不能免俗,一到年末那几天,地方上是你多半是找不到一把手的所在的。

按理说刘备是豫州刺史,应该是豫州官员向他上计,然后刘备再向朝廷上计。可刘备这刺史只是个空衔,除了治下几座城池之外,根本没多少人鸟他。

这跟陶谦有什么关系?从哪方面算,这上计也扯不到刘备身上,为何徐州那边要专门派人把这份公文送到他手上呢?

难不成是陶谦瞧徐州的版图还不够大,就是想让刘备承认他是自己扶立的傀儡,要向他上计。

当然不可能,那样陶谦当初就没有必要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了。

那是什么呢?

刘备当然明白,这是在借公文告诉他,不必前往下邳。

原来陶谦之前让徐州的事全是装出来的,真到了徐州易主的时候,反而要把刘备按在小沛,只是让他为徐州看门守户。

刘备自诩有些识人之术,当初救援徐州时,他还以为陶谦相让是相中了他。

现在看来只不过是徐州情势危急,陶谦随便找了个冤大头而已。

曹兵一退,徐州转危为安,陶谦就又重新把徐州看作自己的禁脔,不容染指。

刘备悲叹一声,是我自作多情了。

也罢,也罢,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次就算长了个教训吧。

刘备神色的变化当然没有逃过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陈群其实也没想到,陶谦两让徐州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真切到让他也不得不相信。

原来竟是作秀吗?

对呀,这才对,这才是合理的。

陈群怜惜的看了一眼刘备,收回目光的时候,却见刘亨满脸的震惊,似乎到现在还不敢相信这是来自徐州的公文。

还是太年轻啊,陈群在心里暗叹一声,元拙恐怕是把陶恭祖想的太好了,或者说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太浅薄了,以至于完全接受不了。

陈群也不想指责刘亨什么,其实在看到这份公文之前,他不是也被蒙蔽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