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7章 第 57 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务府骂骂咧咧,也得赶紧冲去库房清点锅子。

要是锅子不够,他们还得连夜让人去采买或者直接做出来。

如今只盼着锅子是够的,不然也是够呛。

内务府总管叫了不少人,一窝蜂冲去库房开始清点,把锅子都搬出来,一个个点清楚,还得检查锅子有没坏。

一般用不了那么多锅子,有些是备用的,一直就放在角落。

有些放久了可能有点问题,能修补是最好了,不能也就无法用了。

不然千叟宴吃锅子,锅子是漏的,这不是丢人现眼了吗?

要乾隆知道,内务府这总管是没法继续做了,脑袋也得搬家!

清点了两天,内务府总算把库房里所有的锅子都整理出来了。

沐瑶这会儿跟娴妃在窗边的躺椅上,听着她说了后诧异道:“九十个锅子?那不是还差十个吗?”

娴妃点点头,她跟着皇后办事,消息自然灵通,低头喝了一口奶茶才道:“确实缺了十个,打算连夜让工匠补上,另外也派人出宫采买,看能不能买到一样的。”

如果工匠做不完,起码宫外还有采买的补上,算是两手抓,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了。

沐瑶听得想笑:“库房里能找到九十个锅子,那已经不错了,就十个的话,工匠应该能做出来?”

娴妃摇头道:“锅子得打,光是一个就得两三天,还是工匠不眠不休一起打,十个的话只怕要赶不上的。”

“不过内务府的总管去皇上跟前哭诉,加上户部那边接上千个老者过来京城确实也需要时间,皇上就答应千叟宴延上几天。”

原本定的是元宵佳节,如今是不可能的了,直接往后延了大半个月的功夫。

大半个月之后也是三月中旬了,估计是乾隆的极限了,再往后是不行的,天气都开始有点热了,吃锅子吃得浑身大汗,着实不太体面。

其他人能怎么办,只能苦哈哈答应下来,抓紧时间干活。

沐瑶问了问,听说刘银也被借调过去,忙了好几天在打锅子。

之前刘银给乾隆做的新锅子很不错,所以才被内务府特地叫过去帮把手。

大半个月功夫十个锅子,也是够呛,工匠们估计恨不得长出六臂八臂来。

沐瑶看着宫里忙忙碌碌的,她喝着珍珠奶茶,有些奇怪道:“曼音怎的闲了下来,不用去皇后娘娘那边帮忙了吗?”

娴妃就笑道:“最近宫里都紧着千叟宴的事,其他宫务没那么着急的都往后挪了。”

言下之意,宫里如今是完全分不出人手来,索性皇后也把宫人都借给内务府那边忙着千叟宴的事。

地点已经选好了,就是在太和殿前面的空地上。

离内宫不近,进宫门来能就坐,也不让老叟们太累,确实个不错的位置。

这片地方确实够空够大,唯一的问题就是天公得作美。

要下雨的话,哪里都没有遮挡的地方了。

为此内务府总管还特意请示了乾隆,让钦天监掐指算一算,哪一天的日子最好,尤其得是大晴天,不冷不热最好了。

钦天监也想打内务府了,你说选个好日子就算了,还要晴天也罢,不冷不热怎么回事?

他们能测一下究竟晴天下雨的,气温怎么可能测出来!

偏偏乾隆感觉这确实是个大日子,不能出一点差错,就让钦天监好好算一个好日子了。

钦天监都要头秃了,只能硬着头皮反复算,生怕挑了个不怎么好的日子,他就得被乾隆迁怒了。

足足算了三天,钦天监才算出一个日子来。

内务府总管特地来问了好日子,这才心满意足离开。

娴妃就笑道:“原本内务府还得准备雨棚等物件,回头要真的下雨了,还能遮一遮。如今让钦天监算过了,必然是个大晴天,他们就能省下这个功夫了。”

沐瑶恍然大悟,原来内务府的心思在这里。

并非真的要选个好日子,而是把天气的事推到钦天监身上去。

这宫里果然一个个心眼比筛子还多,谁都不想背锅,就把锅顺手递给别人了。

从御膳房递给内务府,然后内务府也递了一半给钦天监。

沐瑶眨眨眼,好笑道:“要真的下雨了,钦天监岂不是要倒霉了?”

娴妃也跟着笑了,点头附和道:“是啊,所以这内务府聪明得很,要真下雨他们没有准备,那就是钦天监的错了。”

既省了事,又不用背锅,内务府何乐而不为?

沐瑶从窗边看着外头的天色,感觉钦天监过得还挺不容易的。

不过哪怕延迟大半个月,三月份在室外还是有点冷的,吃着锅子虽然暖和一点,却都是老人家,火盆就得准备起来。

哪怕在室外用火盆没有室内那么暖和,也不能真的一点不用。

外边又没有挡风的地方,让老人家吃风冻着,那不是开玩笑的。

这时候医疗条件不太好,风寒都可能要人命,更何况是这些年迈的老人家。

他们能活到如今的岁数不容易,别是因为参加千叟宴给冻病了,一命呜呼,那就太不值得的。

沐瑶想了想,跟娴妃低声问道:“要说这千叟宴如果能在屋子里头就好了,起码要暖和得多。在屋子外头的话,火盆也不知道够不够用。”

娴妃看出她的担心来,迟疑道:“内务府应该会准备这个吧?让人问一问就好了。”

她扭头让石榴去问一下,平日跟内务府打交道不算少,都是石榴传话的,去问一问倒也无妨。

内务府总管倒是被问住了,他们想着老叟围着炉子吃锅子就该暖和了,怎么还需要另外准备火盆?

石榴就答道:“炉子前头是暖和,后头却见风。都是年迈的老者,吹着冷风可不是开玩笑的事。要是他们参加过千叟宴之后有什么事,对皇上的名声有碍,这就要归咎在你们头上去了。”

毕竟准备火盆这样的事是内务府的职责所在,他们没准备让老叟们冻坏了,那就是内务府的问题。

乾隆一个不高兴,内务府就得倒霉了。

内务府总管连连拱手道:“多得石榴姑娘提醒,我这就去准备准备。”

他苦着脸,锅子还在加紧做着呢,好在火盆倒是够了。

上千老叟需要百个锅子,也得至少百个火盆才行。

好在锅子得一样,火盆倒不必,四处勉强凑一凑,好歹还是能凑上的。

皇后听说这事是娴妃问的,后来叫她过来处理宫务的时候不由问起。

这才得知是沐瑶担心老叟们冻着了,娴妃才帮着问了问内务府。

显然内务府没想过这回事,就没准备了,这会儿准备还来得及。

皇后就笑着点头道:“纯嫔妹妹心善,倒是很为老叟们着想。”

内务府就是为了办差,只要乾隆挑不出毛病来就行了,哪里会如此体贴入微呢?

乾隆更不可能在意这个,可以说压根就没注意到,他想要的就是一个热闹的场面罢了。

回头皇后就跟乾隆提起此事,笑着道:“纯嫔妹妹心善,还为皇上分忧。想想那些老叟在千叟宴后回去家乡,必然会口口相传皇上的恩德。他们回去后比之前更是精神奕奕,乡人哪怕没能有幸目睹圣颜,也与有荣焉。”

言下之意,要是老叟们给冻病了,回去病恹恹的,再大的人荣耀就缺了个口口相传的源头了。

乾隆挑眉笑道:“纯嫔确实用心,连这些细枝末节都想到了,内务府办差的还不如她来得细心。”

好在他暂时没有责罚内务府的意思,不过也让李玉去敲打一番。

沐瑶都帮忙想得那么仔细了,要是千叟宴还没能办好,老叟们出什么问题,就是内务府的错了。

内务府冷不丁身上多了一个锅,总管吓得冷汗都要下来了。

他嘴里发苦,一时明白要不是沐瑶提醒,这些老叟冻着就不好了。

一时又觉得她要没提醒,就谁都不会想到这个。

那些老叟们回到家乡去,谁还会在意他是病了还是死了呢?

李玉冷眼一瞥,多多少少就能猜出内务府这总管的心思,冷哼道:“你还觉得娘娘多事了吧?想想皇爷爷当初的千叟宴办得是妥妥当当的,回去的人口口相传,四处称赞。要是这次还不如上回,你说让皇上怎么看?”

是觉得乾隆不如康熙,还是底下人办事不如以前?

大冬天的,内务府总管后背的冷汗都出来了,连连点头哈腰告罪道:“是小的想岔了,多得李伴伴提醒。”

李玉冷笑道:“紧一紧你的皮,别怪我没提醒你,这事回头要是办砸了,你这脑袋就别想要了。”

“是是是,”内务府总管连连应下,亲自送李玉出去后,回去拼命敲打了底下人一番,火盆也仔细看过,又让人准备了中等的木炭。

最好的银丝炭是不可能都用在这里了,毕竟这边用了,后宫那边就少了。

给千叟宴烧上一回,哪怕只有一天就能把宫里存的银丝炭烧掉一半多。

而且千叟宴就在殿外,不是在殿内,银丝炭最好的就是没什么烟,不熏人,在外头散烟要好得多,就没必要用上这么好的炭了,反而是浪费。

当然也不能用最糟糕的木炭,不然烧起来烟熏火燎的,光是想想那个场面,到处浓烟滚滚,老叟们的脸都看不见,他们也要看不清乾隆,这千叟宴有什么意义了?

在上首的乾隆很可能也会被熏到,到时候内务府有多少脑袋够砍的?

内务府总管恨不得三头六臂到处看了一圈,总算是妥当了,感觉整个人都累到虚脱了。

接送老叟上京的人陆续回来了,安置这些老叟也是个问题。

人数那么多,不可能当天来回,自然得找个适合的地方给他们住。

不说特别好,遮风挡雨和暖和一点总是要的,别是还没进宫就给冻死了。

短时间内要凑够这么多人,户部底下小官跑得腿都快细了。

原本要求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叟才算,但是实在凑不到上千人,最后上禀了乾隆,他才勉为其难往下降低了一些,六十岁以上就可以了,才叫户部凑到了。

京城内没有那么多的地方能住下上千人,最后只能在京郊外圈了一片地方,给老叟们临时住下。

搭的是帐子,帐子不算大,能住好几个人。

里头有火盆,也有足够的木炭,让老叟们凑合住上几天还是可以的。

一切准备就绪,已经过了二月,来到三月了。

大名鼎鼎的千叟宴,沐瑶也想去看一看。

乾隆自然没有不乐意的,不过让人抬了屏风,挡在前面,让皇后带着几个嫔妃过来凑热闹。

高贵妃、娴妃,再加上沐瑶,满打满算只有四个嫔妃过来了。

哪怕乾隆点头,人太多却没必要,只点了她们几个跟着一起来了。

嘉贵人简直羡慕坏了,看着娴妃离开的时候拽着手里的帕子,心想要是自己也能晋升上去,这样的热闹就能凑上了。

可惜不管她心里怎么想,这回是绝对没份的。

皇后领着她们三人共用一个锅子,正好几人坐一起,吃着也热闹。

沐瑶看着这个锅子有点新,不由笑道:“内务府那边不是说锅子不够,突然添上我们几人,他们是去哪里凑上的锅子?”

高贵妃也好奇了:“对啊,之前不是说锅子不够?这才提前几天,新锅子又多做了一个吗?”

皇后就笑着答道:“内务府当然不可能缺了十个锅子就只做十个,要是今儿哪个锅子坏了或者不好使了,他们一时之间也变不出一个锅子来。”

沐瑶听得恍然大悟,内务府也挺聪明的,还知道留几个备用的,临时也能换上。

如今乾隆临时加上她们几个嫔妃,内务府也能立刻多送一个锅子来了。

内务府总管在边上擦着冷汗,要不是刘银提议多做几个,还提出请京城铁匠铺的匠人来帮忙,只怕那十个锅子也就勉强打出来,更别提是备用的了。

要不然皇后带着嫔妃来千叟宴居然没锅子,这不是要笑掉大牙吗?

乾隆今儿穿了一身明黄常服,腰上挂着龙纹玉牌,意气风发地坐在上首。

底下百张桌子坐满了老叟,沐瑶偷偷从屏风角落看了一眼,只觉得十分震撼。

难怪帝王们都喜欢坐在最上面,在高处一眼能望到头的感觉真的很爽。

尤其上千人起身一起行礼,那场面就更加震撼了。

这上千人还都大多是白发白眉的老者,那就更难得了。

沐瑶心想乾隆的心情肯定不错,虚荣心也是大大被满足了。

当年康熙帝第一次办过千叟宴,也就雍正还没来得及办,乾隆是赶上好时候了。

这才登基多久,他就迫不及待办这个,肯定还会办下一回!

果然乾隆满脸笑容,抬手示意老叟们起身落座:“众位不必拘束,今儿朕是与民同食。”

老叟们又是一拜,这才慢悠悠落座。

火锅的锅底早就满上了,火也点好了,如今咕噜咕噜冒烟,可以放肉放菜了。

有些老叟没吃过这个,旁边还有两个小太监伺候,口齿伶俐教导他们怎么吃。

内务府好歹这次留了心眼,想着这些老叟可能大字不识,更别提见过锅子,挑了百来个年纪不大却机灵的小太监在旁边守着了。

这一点确实做得好,老叟们听着很快就学会了,一个个吃了起来。

不同的肉有不同的火候讲究,猪肉稍微放久一点,牛肉就要快,这才足够鲜嫩,羊肉也得煮一煮才好吃。

这些老叟有些牙口不好,吃着豆腐却也不错,肉煮烂一点也能入口。

大伙儿吃得都好,很多人更是一边吃一边落泪,还起身给乾隆行大礼,嘴里喃喃说着什么。

离得远,沐瑶是听不见,却有机灵的小太监记下,赶紧上前来转告乾隆。

不外乎是天佑我朝,得新皇登基,万民归心之类的。

沐瑶眨眨眼,这些老叟很多说不识字,倒是很会说话,没见乾隆开怀大笑的模样有多高兴吗?

因着这老叟会说话,那一桌乾隆就让人多送了几盘肉。

其他人一见,每个锅子面前都推出一个会说话的老叟给乾隆灌迷魂汤。

他们说的不像书生那样文绉绉的,直白得很,但这种直白却是朴素又热烈,让乾隆听着一晚上都笑得合不拢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