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六章血统种姓(今天五更)(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朕即大宋第一百九十六章血统种姓今天五更

“种姓制度?”张浚讶异的出声,不明白一向开明的官家怎么会提出这种明显落伍于时代的制度。

张浚说道:“自三皇以降,先贤治国,我诸夏就推崇唯贤唯德可以服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要有才,何问出身。百里奚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即便是贩夫走卒,盐贩渔夫亦能晋位朝堂。”

“如此才有我诸夏文明之璀璨。前唐所以外邦俊杰云集于州郡,豪杰胡人效命于疆场。”

赵桓点了点头,关于阶级流通性这一块,诸夏真的是独树一帜。

在西方,如果出生为一名农夫,怎么也不可能成为贵族老爷。

哪怕贞德这个农村小姑娘力挽狂澜,拯救法兰西于危难,依旧没能活着成为贵族。

所以西方中世纪愚昧而贫瘠,社会黑暗,农夫麻木。

但你要说种姓制度毫无用处,那也未必。

若要问有没有一种种姓制度可以延续三千年,维持了一个地区的长期平稳?

那还真有,就是印地的种姓制度。

大概是公元前1200多年,雅利安人灭了古印度文明,为了能千秋万代统治印度,雅利安人发明了种姓制度。

后来漫长历史中,印地将人口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到如今建业年间,这个种姓制度也差不多存续了两千三百多年。

秦始皇也想过秦一世、秦二世至秦万世,不过理想不遂人意,只到秦二世大秦就没了。

但种姓制度却真的如雅利安人所想,存续了两千多个春秋,而且一直有效。

在种姓制度的统治下,印地非常平稳。

可以说,如果没有外敌入侵这个选项,印地在一个封闭的生态圈里,那种姓制度几乎不可能被推翻。

赵桓对张浚说道:“如今王室已宁,诸侯贡职,天下渐一,外藩日众。宇内即便是皆推行王化,也总归是有个苗裔之分,种姓之别。”

“朝廷上下,民心表里,都想着一个诸夏贵女,不嫁番邦。还不如把这个约定俗成的东西以明文固定下来。”

没错,赵桓就是想给印地的种姓制度打上一个超级大补丁。

印度的种姓制度最大问题就在于,他无法形成闭环,总会有来自北方的入侵势力进来掀桌子。

可如果大宋能够实现一个超大的闭环呢?

大宋将藩宗体系涵盖了所有的国度,广阔至亚欧非美澳五个大陆,总不能有外星人来打破这个闭环吧?

张浚博学多识,说道:“关于种姓,据臣所知,在先周之时,先王征服部落,乃设国野制。将子民分为国人和野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