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开战的借口(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提出战争的这个事情,这些臣子们做的就很巧妙。

毕竟不论怎么说,中原都是有慎战反战的传统的。

可以说这是爱好和平,也可以说这就是当今社会的道德制高点。

反正那些欧陆蛮子,如今脑袋里肯定不想这些。他们的观点很简单,我穷的都快活不下去了,东面、南面邻居看起来似乎挺富有,那干嘛不去烧杀抢掠?

所以欧洲有煊赫一时的十字军东征和维京海盗。

这就不像中原,历经五千年,你竟然想不出来,诸夏什么时候干过这种缺德事。但诸夏的领土却是确确实实的翻了几十上百倍。

而且可怕的是,看起来这个爱好和平、不声不响的角色,一直屹立东方,而他的对手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就比如匈奴,这个种族绝对是诸夏境内的原生种族,他们的最初活跃位置就在河西一带,也就是凉州武威郡附近。

可是到了汉末这里就成了中原军阀混战的疆土,是中原毋庸置疑的汉地精华。而再抬起头,环顾域外,曾经起源在这里的匈奴,早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反正视线内已经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想要找他们,必须跨越万里疆域,到欧洲才能看见他们。

而曾经号称戎狄炽强,亘古未有的突厥,一度活跃在关中长安,逼着李世民签下了渭水之盟。可在大宋朝,早已经不在百姓视野中,已经逃到了河中一带。

大宋都已经灭了高昌,再往西终于发现他们的视野。

而几位大臣提出的目标也就是这些突厥。

提出的方式也很巧妙,没有用之前大宋打吐蕃用的那个烂借口,你言语不敬,所以我要打你。

这一次就非常很正式,韩穗言之凿凿:“我大宋工商发达,所以商旅遍布于丝绸之路,如此财富,如小儿抱金行走于闹市。”

“所以突厥蛮夷,常奢姿无厌,苛难盘剥,抄掠商队。故我朝商队,苦之久矣。此诚可谓,百姓为鱼肉,中夏化犬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赵桓抬头看向韩穗,他这说法非常精准,全篇没有一句假话。但连在一起,很显然就不是那个意思了。

他也没说突厥人杀戮商队,伤我百姓,阻断丝绸之路。

毕竟现在的突厥人被用汉人语言、文字和制度的中夏国度西辽和东辽打的喘不上气来。

这可只是中夏帝国下面的两个小藩臣,他们就这么能打了,突厥人是脑子瓦特了,会去打劫来自天朝的商队?

丝绸之路的存在,受益最大的就是他们。煊赫一时的河中十六国,就是靠着这条丝绸之路,才能成为富裕数百年的沿途国家。

可是,利益是平衡的。他们多吃一点,那显然就有人要损失很大一部分利益。

毋庸置疑,承担这份代价的就是大宋的大豪商、大工坊主们。

道理很明显,突厥人在沿途收税!

来自中原的商队,每经过一个国家都要上缴一部分财富。

那商人们的想法就很简单了,把他们纳入大宋疆域,统一在中原关税之内,不就不用交税了?

大宋商人在关税范围内经商,是不需要缴纳关税的。这样下来,能少交几十道关税,还能少向许多乱七八糟的当地官府征收各种进城税、商税、交易税之类的破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