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13、车水马龙(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大槐树就在巷口大马路边上,树干粗大,五、六个壮汉手拉着手才能合抱的过来。树梢如冠,遮天蔽日。阳光透过叶子缝隙,星星点点的洒落在地上,就像一枚枚古钱,故人们又把它叫做摇钱树。走进树荫中就有一股凉意,加上一阵微风,倍增清爽。

相传此树是北宋年间苏东坡种下的,当年他贬谪杭州,路过浔阳时寄住在向阳胡同附近,闲暇无事亲手种下这棵槐树。此树历经千年风霜,依旧生机盎然。

后有不知道哪个朝代的乡绅,在树下立块石碑,碑上刻着两个古字释怀。取苏轼和槐树的谐音,却又意境不凡。告诫后人,多大的苦难,多大的仇恨,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唯有释怀心中的痴嗔,才能浩气长存。

槐树下摆着两张八仙桌和十几条长凳子,桌上一溜大茶杯,杯子里是泛黄的苦根茶。桌边上有个大瓷水壶,桌下是几个暖水瓶,这是巷口黄老头的营生家当。

老黄头是外来户,没儿没女没老伴,孤家寡人住在一间很小的房子里。这房子是居委会提供的,本是杂物间,收拾收拾倒也像模像样。没有人知道老黄头叫什么,也不清楚他以前是做什么的,因为他很少说话,整天笑呵呵的。

在老人们印象中,刚开始运动时他也被揪过一回,挂着大牌子you街,牌子上好像写着打倒gd反d派。后来就再没有被批d过,听说是上面大领导发的话。所以老黄头是他们眼中的神秘人物,各种传闻也随之而来,但最让大家能接受的是这老黄是gd大官,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时期立过功。

每到夏天黄老头就会摆上茶桌,这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多,特别是些运输公司的人,每天都要从火车站货场中往市里拉货,行至大槐树下就会歇歇脚,掏上一分钱,喝上一大碗清凉消暑。

附近的老人们也常聚在这里,或下下木刻的象棋,或摆下龙门大阵侃天说地,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小鬼阎罗,没有他们不知道的。

每逢周日,还有一项固定的活动说书。这说书的是狗子他爷爷,姓况,早先站在马路上指挥交通,解放后继续留任。况大爷读过几年国小,年青时为了生计拜他老丈人为师,正儿八经地学过说书,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此为生。后来生活有保障,说书就成为他的业余爱好,每星期给邻里来上一段。说的人是口沫横飞,听的人是如痴如醉。一张小矮桌,一块醒堂木,抑扬顿挫,京腔京韵。说的是无尽的人生,流传的是灿烂的文明。

王援朝舔着扭儿糖,寻到赵虎头身边,低下身轻声说“爸,有电话。”

赵虎头正听的高兴,闻听有电话,立即起身,笑着对况大爷和其他老人做做手势,示意家里有事先走一步。走入巷口,碰到金良拉着板车出来,车上摆着箩筐,小宝和阿霞各坐在两边的车沿上。

金良看见赵虎头,停下车叫声“赵叔。”

虎头点点头“去换薯干啊?”

代金良点着头说“想早点换完,明早赶回去,家里也离不了人。”

虎头和援朝向巷口边上挪了挪,侧着身子给金良让出道来。援朝冲小宝问“你又去凑什么热闹?”

小宝对着他爷爷回答“我去玩。”

城里的粮店有好几处,统归粮食局管。小宝他们所处的地方在城西,故这粮店的名字就叫城西粮店,座落在火车站广场边上一条老街里。城西老街并不是很长,临街的店铺也就十几家。其中一家两层楼长条形建筑叫食堂,是老街标志性建筑,也是老街的起点。往西是城西的繁华中心,往东就是城东地区,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两座桥。这两桥之间的间距并不是很长,这不长的间距恰是城西的中心区域。

在这区域里,食堂的功能从名字上就可以知道,它原来是一家老字号的饭庄,公私合营后取了个英雄名字,既清脆朗口又有纪念意义。主要对外卖些饭菜、面食和糕点,香喷喷的比家里要好吃的多。这是小宝最愿意去的地方,虽然吃不到,闻闻香味,过过眼瘾也是好的。

食堂旁边是桥西合作社,里面卖些针头线脑和五颜十色的大花布,还有些铅笔盒,绿书包,乒乓球等文具用品。这地方是女人喜欢去的地方,小宝是不感兴趣的。小宝感兴趣的除了食堂,还有就是红旗水果店。青中泛红的各色果子,闪着诱人光泽,散着迷人的香甜,闻上一闻就倍感舒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