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2章 第 52 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一张纸得来得并不容易,以竹纸为例,砍好的竹子,至少要在水塘里浸沤三个多月,然后还要脱去青皮,捶洗捣烂,蒸煮几日后,用草木灰水、石灰水浆洗……

人力物力,姜蓁可以加大投入,但时间门却是省不了的,整套流程下来,制一批纸需要花四个月的时间门。

不过姜蓁早就做了准备,让人提前挖了池子浸沤原材料,给了作坊里的人许多试错的机会。

在重奖之下,第一批合格的纸张,终于放在了姜蓁的案头。

想到自己以后可以不用每天批阅几十斤奏折练臂力,姜蓁没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提笔就想在纸上写几个字。

一个字都还没写完,姜蓁脸上兴奋的笑就僵住了。

“这墨怎么这么黏?”

她现在用的墨,在竹简上写字倒没觉得有什么,放在纸上写,手感立马就变得很奇怪。

“还得让匠人调试一下墨水的配方才行。”姜蓁把笔放下,丧失了写字的乐趣。

【墨的配方发给你了,不用谢。】

【毛笔制作技术也发你了,不用谢。】

【桌椅图纸发给你了,不用谢。】

时代的每一点进步,背后都有无数的技术创新,姜蓁和直播间门的人想揠苗助长,就不能只单单扶持一样技术。

卫蝉替姜蓁抱来一堆竹简,看着书案上洁白如玉的纸,问道:“难道作坊这次产出的纸还不算合格?”

“合格了,可以让他们按照这个方法加大产量。”

除了纸之外,姜蓁又下发了一系列的研发任务,准备再另起几个作坊。

卫蝉提醒:“刘县令来的密信里说,最近蓝河县多了许多可疑人士,企图靠近公主的作坊,尤其是那个时常发出巨响的炸药作坊。刘县令想建议公主把作坊都搬到都邑来。”

不单是炸药,青瓷、水泥、精铁、纸……每一样对姜蓁来说都很重要。作坊里干活的人,是姜蓁买来的奴隶,作坊外也都有重兵把守。

在蓝河县这个地盘,有蓝河县的百姓帮忙监督,那些作坊都还算安全,可要是搬到都邑,那闲杂人等就多了去了。

而且不管是纸、水泥、还是精铁,都需要利用蓝河县的水利资源,搬到都邑来,成本反而还会增加。

生产上的事,姜蓁没让县令他们插过手,他们不了解情况也理所当然。

炸药在卫国发了威,不止卫国会来打探,其余各国也都会派探子过来,为了自己老巢的安稳。

姜蓁干脆的说道:“在蓝河县的城外划一个工业区出来,除了炸药作坊,其余的作坊都搬进去,这个工业区,要派重兵把守,不许闲杂人等进出。”

“可炸药作坊才是探子最多的那个。”卫蝉小声提醒。

“炸药太危险,不能在人多的地方做实验。”姜蓁淡定的说道:“把炸药作坊搬到都邑来,我亲自的盯着,我不信他们能在我眼皮子底下拿到东西。”

作坊里安排的流水线作业,不仅能提高效率,对生产工艺的保密也有很大的作用,除了几个统筹全局的大师傅,其他人都知道得很少。而那几个大师傅的家人,都生活在姜蓁的地盘,他们不敢背叛姜蓁。

等把炸药作坊搬到都邑,姜蓁才亲自见识到各国探子的疯狂。

“这是掉进作坊后山的陷阱里的?”

“是的公主,他想在山顶观察作坊内的情况。”

“那这个呢?”

“夜间门翻墙被狗咬的……另一个是躲进粪车……还有一个想花钱贿赂匠人的妻子,被举报了……”

【怪不得蓝河县令晚上慌得晚上睡不着,这么多人惦记的,他不慌才怪。】

【这群探子真敬业,还真是啥招数都想出来了。】

【炸药配方唉,谁不稀罕啊。连姜王都忍不住好奇来作坊围观过,其他人就更别说了。】

姜蓁的其他作坊,在众人眼里,不过就是挣点钱而已,虽然看着眼馋,但重要性不高。

可炸药就不一样了,攻城利器,杀伤力巨大。事关一国未来,没人敢小瞧,哪怕填进去再多人命,他们也想把炸药的配方拿到手。

有炸药作坊在前面吊着,蓝河县那边的工业区都没人觊觎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都邑。

炸药作坊的护卫队长有些头疼的说道:“公主,作坊周围不止有刺探情报的人,今日凌晨,还有人企图点燃作坊。他们用的是火箭,应该是卫国人做的。”

以地下天然涌出的石油做燃料,火苗不易熄灭,要是把院子点燃,再引燃炸药,作坊里的人说不定都得完蛋。

“卫军还真是不甘心,明明败局已定,还要垂死挣扎。”

姜蓁吐出心口的浊气,沉默了两秒,到底还是顾忌作坊内工人的性命,说道:“重新在深山里选个地方,悄悄把作坊里面的人转移,城外的作坊就留着当靶子好了。”

【炸药算什么,大炮才是永远的神。】

【遇上炸药这群人就疯成这样,要是大炮出现,他们不知道得癫狂成什么样。】

炸药奇袭的套路失效后,屠将军攻城的速度立刻就慢了下来,和卫军对峙了两个月,才艰难的夺下一城,现在双方又进入了对峙阶段。

有大炮的话,攻城一下就变得简单多了,哪怕是几米厚的城墙,几轮精准炮击下来,也会被轰炸到垮塌。

但现在姜国不过是和卫国小打小闹,还用不着大炮出马。只靠大炮,是赢不了几场战役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姜国的基础,等到姜国人强马壮的时候,就是大炮出山的时候。

姜国今年因为打仗,抽调了不少青壮去前线,哪怕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产量也不高。

唯有蓝河县是特例,今年的粮食亩产高到超出众人的预料。

因为姜蓁有钱,连带着而蓝河县也变得富裕,百姓可以跟官府租用铁质的新农具,还有耕牛,减少了壮劳力不在家的影响。

但这都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陈冬所在的农庄,推出的新的种地方法,良种、育苗、粪肥……甚至连种地的时间门,农庄那边估算得都比普通人更精确。

今年初春的时候天气寒冷,很多地方都推迟了水稻栽种的时间门,导致后期减产,只有蓝河县的百姓,跟着农庄的步伐走,获得了大丰收。

当初为了推广粪肥,农庄一直都对外开放,各乡都能派人来学。

刚开始大家还心有疑虑,见识过农庄的几次丰收之后,现在蓝河县的乡民,都紧跟了农庄的步伐。

陈冬说这几日该种豆了,那各乡就会跟着种豆,陈冬说这段时间门该沤肥了,那各乡就会跟着沤肥……

蓝河县的农庄,靠实力取得了大家的信任,让蓝河县的百姓今年都获得了大丰收,名声一下子就扩大到了全国。

有这么一个典型在,连推广粪肥都变得容易了许多。

至少在都邑的街道上,姜蓁已经看不到牲畜的粪便了。

做出这样的成绩,陈冬当然不会谦虚,赶紧上奏章鼓吹大坝和水渠的功劳。

“蓝河县的粮食产量,之所以能翻两倍甚至三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坝蓄水,水渠灌溉……”

“姜国的良田不比宋国少,若是能把大河的水患治理好,全国的粮食产量都能翻个两三倍,到那个时候,我姜国就再无饥民……”

“现在不比从前,有炸药可以采石,有水泥可以修坝,可以不用征召大量民夫服役……”

陈冬在议事大殿上侃侃而谈,说得连姜王都忍不住心动,侧头对姜蓁问道:“陈冬说的,可是真的?”

其余大臣的目光,也都对准了姜蓁。

淡化其他因素,重点提水渠,是姜蓁和陈冬的共识,所以姜蓁一脸淡定,“我可以为陈冬作保。今年蓝河县的亩产,确实翻了三倍。”

有姜蓁作保,其余的大臣也忍不住心动了。

“老百姓一年能积累三年的财富,长此以往,我姜国必然领先各国。修渠确实是我姜国的百年大计。”

“真这么厉害?可我老家挨着溪水的良田,产量也不见得有多高,这是怎么回事?”

陈冬正经的反驳:“那应该你家的佣耕不会种田。你可以派人去蓝河县的农庄免费学习。”

三倍的产量太让人心动,只要是心有姜国的人,都忍不住会关心。

左相问道:“能不修大坝,只让各郡县自己组织修水渠吗?治理大河,修建大坝,需要大量的钱粮和民夫,国库快没钱了,要是再和卫军对峙几个月,三年内姜国都动不了这样的大工程。”

陈冬一脸无语:“你砍树难道只砍枝丫,不砍主干?只有治理好了大河,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刚刚左相说得有理,刚打完仗,就又征召民夫,难道不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门?而且你那大坝一旦开始修,至少要拖累姜国十年。”右相抬起眼皮瞄了一眼姜蓁,无情的说道:“反正国库里是没钱的,除非太女愿意拿自己的私库支撑。”

扯到姜蓁,姜王就开口了,“虽说要耗费十几年的时间门,但以后姜国可百年无忧,治水也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若是人够多,钱够多,水泥和炸药够多,几年的功夫就够了。”陈冬淡定反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