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41章 留个后(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万历四十七年腊月十三,年关将近,辽东平原,天寒地冻。各处田间劳作早已停止,土地冻得比铁块还硬。

从现在到明年三月,是辽地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候,也是辽人猫冬的时节,老婆孩子热炕头是辽民此时的生活常态。平辽侯很羡慕这些农户,可以如此惬意休闲,他本人就没这样的好福气。

他已经五六天没回总兵府,和两个丫头嬉戏打闹,现在每天都冒着严寒在外面奔波。白天忙着训练战兵和安排屯堡事务,偶尔还和袁崇焕乔一琦孙传庭等人讨论辽东商贸公司的筹建进展。晚上来不及不回家,就住在城外军营,睡在他的总兵大帐。

作为开原军统帅,尽管有心腹部下协助,很多事情还是要平辽侯自己要亲力亲为。

每天晚上临睡前,他还要对着幅并不精致的辽东地图一遍一遍的看,在地图上标注,有很多次,他都是精疲力竭,懒得脱掉铠甲,在地图旁坐着睡着了,直到卫兵张潮上来给他披上毯子。

“朱元璋真是精力充沛,怪不得能开局一只碗最后当了皇帝,我不如他。”

可是老朱家的基因,为什么传到后来,都成了短命皇帝呢?

目下只是占据辽东五城,刘招孙便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也不知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要过问的朱元璋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好在平辽侯前世便是工作狂,不分日夜敲代码,随时都有猝死危险。

可见穿越能改变历史,却很难改变穿越者的性格。

~~~~~

戚金作为负责农兵的日常训练。从沈阳带回来三千多人,在本地招募两千多流民,北直隶、山东各地也陆续有人投奔。截止腊月十三,应募加入的农兵总数超过八千人。

戚金敌人对这些兵源进行初步筛选,清理掉几百个兵油子青皮。人多了难免鱼龙混杂,像海滩上高高垒砌的沙子,水一冲就塌。

戚金的任务,就是替开原军把关,把这些沙子中的水分挤掉,练出一支真正的强军。平辽侯给戚金交了底,八千人,只留下两千便可,其余全部淘汰。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当然,被刷下来的人,只要品行端正,能吃苦耐劳,也可留下,表现优异者,可做辅兵或是火兵。当然,辅兵和火兵的待遇,要比农兵差,每人只能分田二十亩田地。

天气寒冷,屯户不能下地劳作,新兵训练却不能停。冬练三九不是说说而已。

后人评价戚继光:“明季语将帅,具文武资,多推南塘(戚继光)。”

《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成书较早,到万历中期,开始风靡九边内地,被很多将官奉为圭臬。平辽侯虽是刘綎义子,然而十几岁起便对鸳鸯阵耳熟能详。

当然,他那点道行和戚金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戚金是戚继光养子,深得戚帅真传,在选兵、编组、授器等方面,要比行伍出身的刘招孙更专业。

练兵定在开原东门的大校场,八千多人将校场站的密密麻麻,后面来的人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在戚金的反复劝说下,平辽侯减少了长跑的训练比例,加大了鼓号队列练习。眼下农兵暂时都不用下地干活,所以定为三日一练。

三日一操是古代强军操练的标准,平辽侯急于求成,但也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果然,随着训练的持续,很快有人体力吃不消,被淘汰出局。六日之后,有五百多人失去农兵资格,其中一半被驱赶出开原。

剩余的新兵更加卖命的训练,绝大多数人终于能跟着鼓声,排成队列。平辽侯对这样的进度还算满意,于是将接下来的练兵全部交给戚金去做,他的工作重心,也从练兵转向了屯堡,从军事转向民政。

~~~

除了靖安堡,开原周围还有三十二个屯堡。各堡民户人数,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两三百人,总人口超过三千人,正白旗围攻开原时,这些民户大都撤退到开原城中,所以损失不大。

由于之前开原体系之前是军民分离,屯战各不影响,战兵作为职业军,精力只在战斗之上,而这些分到地辽民,则是一心一意好好种田。

平辽侯不准备对这群辽民进行训练。这批人大都是从浑江开始追随自己的老人,他们中很多人刘招孙都认识。说的直白一点,这些人是嫡系中的嫡系,是可以完全信赖的人。

凭着他们追随自己这么久,不离不弃,平辽侯也不可能做出卸磨杀驴的事。

民政官陪同视察,平辽侯在这群辽民中威望很高,每到一处,都会引起屯户热烈欢呼。

不过在巡视途中,一些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平辽侯对这群老兄弟向来颇为宽容,没有像对战兵那样严苛约束他们。

没想到离开短短两个月,三十二屯长便滋生各种问题,主要还是贪腐和渎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