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34章 浮生物语(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万历皇帝提前半年驾崩。

刘招孙很同情这个老皇帝。

朱翊钧这辈子堪称挺悲催。冲龄践祚,权力被内阁、司礼监以及太后架空。好不容易熬死了张居正,赶走冯保,准备大干一场时,却发现敌人无处不在,于是不再抗争,用消极怠政来抵抗这个世界。

万历对大明王朝造成的影响是致命的,在他的努力下,大明王朝好不容易出现中兴局面很快消失。百官懈怠,贪腐横行,后金反叛,民变渐起。

有人说,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

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至于新登基的泰昌皇帝朱常洛,相比他爹,这位大明历史上存在感极低的皇帝就更倒霉了。

朱常洛出身卑微,因为万历的一次不负责行为,才有了他。

朱常洛母亲贵妃的身份长期得不到父皇承认。

国本之争,朱常洛惶惶不可终日,直到梃击案后,他才算勉强坐稳太子之位。

然而好不容易继位,不到一个月便驾崩。

有人说朱常洛是纵欲过度,也有人说他是被文官下毒谋害。

晚明三大案,其中有两个都发生在此人身上,不得不说朱常洛具备锦鲤属性。

因为自己的穿越已经改变了太多的历史细节,刘招孙不能确定,提前八个月登基的朱常洛,在这个位面上能做多久皇帝。

一月?一年?十年?

如果泰昌皇帝能稍稍继承一点他爹的长寿基因,多活个十几年,那么,天启和崇祯便不存在了。

这位兄弟的治国能力应该比木匠皇帝、煤山战神这对难兄难弟高出一丢丢。

大明的未来在哪里?一切都在走向混乱。

穿越者没空替大明天子感伤。现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按理说新皇继位,自己需要去京师朝贺。然而康应乾力劝他不要去京师,随便找个借口推辞过去。

刚杀了袁应泰,万一皇帝听那个言官劝说,效法煤山战神,直接把刘招孙像袁崇焕那样剐了,来个自毁长城,那他到哪儿喊冤去。

从浑河战事开始,到斩杀袁应泰,驱散辽镇兵马,开原上下已连续征战两月。

十二月初,刘招孙生了场病,老宋头说是伤寒过劳,喝了几服药后,才渐渐好转。

不止是刘招孙,全军将士都疲惫到极点,是时候好好休整了。

泰昌皇帝虽不像他爹那样,刚登基就被别人架空,然而此人性格懦弱,手中没什么权力,朝廷大事还是由内阁和司礼监说了算。

新皇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权力需要重新分配,东林党楚党浙党争得头破血流,内阁无心也无力对付刘招孙。

司礼监就不用说了,现在魏公公一手遮天,全力支持他拜把子兄弟,不听话的人,能杀的都被他杀了。

于是朝廷对开原连表面的敲打都没有,将这次辽东动乱的所有罪责全都推给三个死人。

袁应泰和张铨等人,下狱的下狱,抄家的抄家,对幕后主使却是一番嘉奖,新皇帝还给开原军补发六十万两军饷。

刘招孙不知这是不是欲擒故纵之计,不过既然封了侯,还把辽东五城划给自己,可见朝廷不想撕破脸,至少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撕破脸。

他顺水推舟,不再提无礼要求,只让朝廷落实对一众将官封赏。朝廷给杨镐补了个天津海防道的缺,把老杨安排在京师脚下做官,多少有点留他做人质的意思。

刘招孙来不及劝说,杨镐就自己乐呵呵的跑到天津走马上任,老爷子走的匆忙,连女儿杨青儿都没见,便匆忙重新开始他新的宦海生涯。

杨青儿忿忿不平,因为这件事好几天都阴沉着脸不说话。

刘招孙对这个官迷岳父也无可奈何,老杨想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那就让他去吧。

他嘱咐章东,让驻守天津的情报局人员暗中保护这位杨老爷,遇有风吹草动,便立即护送杨镐逃回京师。

不过,刘招孙觉得,只要自己在辽东一日,杨镐便不会有什么大麻烦。除非皇帝哪天真要和开原军掀桌子了。

浑河血战所得白银十五万两,斩杀袁应泰张铨得十万两,加上新皇帝赏赐的六十万两,这次共得白银八十五万两。

缴获的后金粮草物资堆积成山,考虑到乔一琦他们在辽东圈地扩张,收获更丰。

接下来一段时间,开原上下应该能过上富裕生活了。

忙完所有事务,不知不觉,距离自己二十岁生日越来越近了。

这是刘招孙穿越到大明后过的第一个生日。

短短九月时间,他浴血拼杀,百战问鼎,从小小把总,一步步升为辽东总兵。

赫赫战功下,是几万将士堆起的血海尸山。

还有他至死不渝的执念。

腊月初三,新任辽东巡抚王化贞走马上任。

王化贞带着标兵营来到沈阳,替代一直和刘招孙走得很近的前任巡抚周遇春。

和已经凉凉的袁应泰比,王巡抚对平辽侯的态度非常友善。

在此之前,康应乾已经给他送了份大礼,三千两银子,辽东商铺的贸易份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