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临安杂事(三)(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道理是如此,朝廷也是这般做的,但是如今朝廷缺铁,却未见有多少商人贩铁归来。”

正如高山答应将阿卜杜勒引荐过来一样,先不说他还能不能贩来乌兹钢,当他得到了官职之后,他是否还会愿意再千里迢迢冒着巨大的风险继续做这种买卖,难道像蒲家那样从南洋贩运香料不好吗。

贾似道听高山说完这些,也陷入了沉思,他总不能将商人扣住,逼迫他们必须买卖什么货物吧,那岂不是要闹得人心惶惶、物议沸腾了。

他才将起复,屁股都还没坐热呢。

贾似道心想,既然高山能问出这样的问题,那么他一定有想法,便让他试言之。

高山哪里有什么新奇的办法,不过老一套,关税调控。

宋朝的海贸是从贩来的货物中采取十抽一来进行完税,而且只征收进口货物的税,当然不是说要征收出口税,一般也不会征收这种税,那会降低产品的竞争力。

高山只说,对于国家缺少的货物,可以减免税赋,对于国家不缺的东西,可以调高税率,对于国家无用的东西,甚至可以征收重税,这样商人无利可图,便会减少贩卖这种货物。

海贸货物的税收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国家需要适时调整,商人逐利,什么东西赚钱就买卖什么,要让商人跟着国家的脚步走,而不是商人想如何就如何,这样才能让商人为国家所用。

高山临走前还说了一句这个税率的调整不能随随便便决定,必须经过缜密的筹算,而且不能朝令夕改,每次调整要预留出一定的时间,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至于其中细节,就让贾似道和朝中诸位相公慢慢商议。

留下苦思的贾似道独自一人在书房,高山走了。

这是一个宏大的问题,不是高山能说清楚的,也不是贾似道一个人能想明白的。

他走出贾府,算是松了口气,这事算是糊弄过去了,他能如此轻松的走出来,想来贾似道也没有真的要追究的打算。

只是没能再见到贾蕙还是让他有些失望。

贾家人没有像数月前那样再将高山留在府中,贾义也不知去了哪里。

无处可去的高山只能在临安城中闲逛,临安还是那般繁华,并没有因为北面的战事而收到丝毫影响,下层百姓只是在忧心自己的生计,上层人也只是只顾自己的享乐。

高山只觉得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就像早日离开。

走着走着,他转到了报恩坊,来到了王婆子的鱼汤店。

远远地就看到了郑旦生正在忙碌着,他似乎过得很充实,脸上也有肉了,也红润了。

“王干娘,来碗鱼汤!”

“哎哟!是小郎君来了,快请坐,旦生,快弄完鱼汤来。”

“王大哥呢?”

“说是有事要办,出去了,瞅这光景差不多也该回来了。”

王顺应该是要办那招募人的事情,关键是要说服人家愿意迁移家人,都是一起的伙伴,应该一切顺利吧。

王顺没有什么家人,也就眼前这个王干娘,不知道她能不能受得住海上的颠簸。

“三郎来了。”

王顺一脸喜气的走进店里,想是事情已经办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