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45|第四十五份产业:(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等过了好一会儿,宗室兔们清点了一下人数才发现,不对啊,好像少了一个。

泰王老爷子很头疼,说话都有点不利索了:“这是哪个脑瓜子不好使的没跟着一起出来?”

他都把梯子搭成这个样子了,哪怕不懂他的暗示,无法见机行事,至少应该学会随大流啊!没看到大家都从那龙潭虎穴里跑出来了吗?

有人举手:“好像,大概,可能是豚儿。”

全体:“……”蜜汁沉默。

谢介尴尬的坐在椅子上,身边几乎成了一圈真空地带。不是他脑子不够用,不晓得跟着大部队撤退,事实上,第一声喊着要送舅姥爷下去的就是他,但是他还没站起来呢,就对上了神宗的眼神,意思很直白,你敢抛下我,咱们今天就死亲友!

所以,谢介只能留了下来。

宗室里只剩下了谢介一个人了,对于朝臣们来说也就没有了意义。他们又不可能真的一个一个数的投票表决,一开始拉宗室过来只是想凑数,造成一种人多势众、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正义”掌握在哪边的感觉。很显然,如果只有谢介那个小体格,有他和没他,对于两边来说都不会有什么大变化。哪怕谢介代表着大长公主,但也没人信他真的能做了他娘的主。

这就是纨绔到天下皆知的好处了,根本没人指望过谢介,谢介自然而然也就不用担心会被强迫着去做些什么。

于是,接下来朝臣们的焦点,就变成了撕那些两边都不站的中立派了,想要用压力迫使他们二次做出决定,必须站队!这种时候了,哪里来的没有想法?朝廷每年那么多俸禄给着,就是为了养一批应声虫吗?文人的风骨呢?!

谢介本以为房朝辞会是中立派,等仔细一找才发现,根本不是。

大概房朝辞早就猜到了如今的这一幕,中立派并不会两头讨好,只会在后期被看做是墙头草,不如早早站队,是输是赢都能全了他有自己的主意与主张的名声。

谢介可以百分百肯定,房朝辞站队的那边……会输。

因为房朝辞是反对派。

反对泰山封禅的一派。神宗和聂太后对此接受良好。看来这也是早就商量好的了,房朝辞算是打入敌人内部的自己人。而对于那边的人来说,房朝辞也是自己人。这才是真正会玩的。简在帝心,又不至于像孙参政那样给人一种落于谄媚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房朝辞当年参加科举的主考官便是如今刚刚成为宰执不久的邵相,有这么一场官场上默认的师生关系,房朝辞在大众的理解里,一直都是邵系一派准备日后培养起来的青年力量。他不可能不跟着邵系的决定走。

事实上也是如此,乘着邵系一派的清风,与房朝辞同官龄的人中,就没有比他扶摇而上更快的了。

房朝辞也确实与邵系一派有感情,不过他真正的交流对象是绍相的爹。

是的,邵家的老太爷还活着。他与太-祖是一个时期的大人物,前不久才过了九十大寿,虽然常说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但实际上见过的人对于他能活到一百都没有任何怀疑。

如果说邵宰执是老而成精,那他爹邵老国公就是老而弥坚了。

世人都知道,邵老公国与太-祖那是良将与军师的关系,一辈子君臣相得,邵国公还是少数几个异姓封了国公的。可惜,这爵位不能传下去,这也是大启大部分朝臣获爵后的规矩,身死除掉爵。太-祖他老人家在爵位方面就是这么吝啬,对自己的儿子都狠的不行,更何况是外人。

邵老国公也曾当过宰执,好几回。每新上任一个皇帝,他就要被请出山一次,位高权重,主持大局。等朝堂安稳了,老爷子就又会上书乞骸骨,告老回家含饴弄孙,“不恋权又忠君”几乎就是他的代名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闻家这么前后折腾的死皇帝,国家依旧没有乱,与邵老国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神宗继位时,邵老国公也出来当了一段时间的宰执。然后在国家大乱时引咎辞职。

大启和其他朝代不一样,不怎么流行皇帝下罪己诏,因为往往是宰相背锅辞职。大启走的是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路子,皇帝管理公务过多,都会被御史上书含蓄的谴责一下。真正管事的是宰相,所以出事后请辞的也只是他。

如果宰相就是不主动辞职呢?也不用怕,因为大启还有独特的台谏制度。御史台和谏院就靠着骂别人和骂皇帝来升官发财,哪怕是宰相也是该骂就骂,算是对权利过大的宰相的一种政治牵制。

不能细说,因为……

再细,谢介也不知道了呀。他对政治真的是只知道一些皮毛,很皮毛。

蛮人入侵,占了京城,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和邵老国公没什么关系。但老爷子还是引咎辞职了,引得神宗愧疚不已。偶尔也有点小羡慕,怎么就不能让皇帝也引咎辞职呢?

为了弥补这份愧疚,神宗就提了邵老国公的长子,年纪足以做神宗爸爸的邵执中做了宰执。

邵宰执并没有应了那句“虎父无犬子”,反而读书读的很匠气,守成有余,魄力不足,唯一一点让神宗喜欢的地方就是他是邵老国公的儿子,以及他是个不那么偏激的主战派,不赞同偏居一隅的主和想法。但很多时候,邵宰执在政务的处理上,还是需要他爹在背后支招。与其说邵系一派听命于他,不如说大家还是听命于邵老国公。

这一回反对泰山封禅到底是邵宰执的意见,还是邵老国公的,还尤未可知。

因为邵宰执的拘泥于礼天下皆知,他可以耿直到对神帝直言,你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连太-祖太宗那样真厉害的英主都没动过心思泰山封禅,你神宗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

我不同意,打死不会同意。

这也是苏皇后让神宗贿赂副相而不是宰相的原因,邵宰执刚正不阿,根本不会吃你贿赂的那一套,说不定还要写书骂你,闹的天下皆知。

绍宰执的优点是守规矩,缺点也是守规矩。

相比来说,绍宰执的爹绍老公国就要圆滑的多,哪怕他也不赞同神宗封禅,他肯定会选择更加怀柔的手段,不会在朝堂上和神宗硬碰硬,说那样的话。这也让不少人都怀疑这次是绍宰执的自作主张。

支持泰山封禅这边的人以孙参政为代表,有想要讨好神宗的,自然也有真的被孙参政忽悠的。他们表示,官家怎么就没有功绩啦?就拿最近南京城的来说,不就是官家的功绩吗?

城是大长公主守下来的没错,但那也是在官家的英明领导下啊。

当初朝上有多少人都在暗暗害怕大长公主的负隅顽抗会遭到蛮人更厉害的报复和反扑?不相信她能赢的人有多少?还不是官家力排众议,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始终相信着自家女兄?

结果怎么样?大长公主赢了!

而且,泰山封禅的重点也不是和老天吹嘘皇帝做了多少大事,而是证明皇帝的正统性,安定民心,让四海臣服。这不正是大启所需要的吗?

最重要的是……

其实大家对于神宗要去泰山封禅的真正目的,自以为是心知肚明的,他想要确立小皇子的正统。

小皇子至今还只是皇子,并不是皇储。他们若想要文帝的孩子继位,那必然是要赞成神宗的这个举动的,不是吗?人的心是会变的,虽然神宗如今看上去很抗拒这个九五至尊的位置,但谁又能保障神宗尝到了权利的滋味之后是否还会放手呢?他们肯定要趁着神宗还未有其他想法的时候,把这个事情砸实了啊。

这样也好早早的建立皇储未来的班底。

最后这个理由没有办法拿到明面上来说,大家只能急在心里。

反倒是神宗没什么羞耻心,看朝堂的局面过于僵持,直接就从聂太后手中抱过了小皇子,然后又转交到谢介手上,示意谢介把孩子抱到绍宰执眼前。

神宗对绍宰执问道:“若我不去泰山封禅,你让这稚儿如何自处?你看着他的眼睛说!你对得起他爹昔日对你的看重吗?!”

绍宰执在文帝在位时还不是宰执,却已是礼部尚书,后面还有各种加官,深得文帝器重,要不然也轮不到他来当科举的主考官。文帝明显是在给他培养门生,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若不出后面的事,绍宰执也肯定早晚会成为宰执,更加名正言顺而不是靠老父亲推荐的宰执。

文帝时期的宰执因为文帝的身死已经引咎辞职了,甚至因为愧疚过度,差点自杀,追随文帝而去,他对自己下手是真的狠,如今还在养伤,出气多进气少。

一提起文帝,这位前前任宰执的人都动摇了。

谢介没出声,却往前把念儿送了送。念儿也十分给力,一双水润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宰执,充满了信任。

绍宰执明显开始神思不属。

神宗一看有门,本想要乘胜追击,却听到了一声不高不低的轻咳声,而生生刹住了。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被阻止,但还是没有自作主张的照办了。

“卿们都下去想想吧,朕累了,今天先到这里。”

谢介之前一直在殿内犯瞌睡还不觉得有什么,等出来看到外面日照高头,才反应过来这场朝会一直从天还未亮开到了中午。

怪不得他饿了呢,简直都可以用饥肠辘辘来形容。

房朝辞本来还在与同派系的人聊天,却突然好似似有所觉,与别人歉意一笑,就先暂时退出了队伍,找到了谢介。从袖子里拿出几块精致的软糕,塞到了谢介嘴里。

谢介被塞的出其不意,却被一嘴的香甜给彻底勾住了,吭哧吭哧像松鼠一样,两个腮帮子都鼓起来了,吃的特别开心。

原来真的可以偷偷带点心啊。

“检查的时候不会被没收吗?”谢介今天早上就没敢带宅老给他准备的点心,虽然宅老一再保证,他爹当年当翰林学士时也是如此。但谢介还是没带,却没想到房朝辞带了。

房朝辞低头,一副传授秘笈的样子:“如果检查的人与你认识就不会啊。”

一直被誉为资深走后门对象的谢介,忽然有点不甘心,他竟然在走后门方面输给了房朝辞!天惹!不行,明天也要这样!不仅带点心,还要带别的!

是的,明天早朝继续。

也不知道谁出的损招,不得到满意的结果,就要一直上朝,这简直是在软刀子杀人。谢介一边啃点心,一边撇了房朝辞一眼。

“我冤枉。”房朝辞真诚的表示这招不是他给神宗出的。

谢介不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