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形制罕见(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它于1983年,在慈溪市彭东乡寺龙桥头泥沙中出土。

经专家鉴定为越窑青瓷,是越窑青瓷中极其罕见的国宝。

1985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这件文物馆藏于慈溪市博物馆中。

值得一说的是,这慈禧博物馆中,馆藏有历代文物三千多件,其中越窑青瓷文物超过一千多件。

但是这只越窑青瓷三足蟾蜍砚滴,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只北宋越窑青瓷三足蟾蜍砚滴,高62、长104厘米,托盘高15、口径108、底径35厘米。

取荷叶为托盘,三足蟾昂首立于荷叶之上。

双眼呈桃叶形,两前足自然支撑,后独足曲蹲若欲跃之势。

蟾背上开一进水孔,蟾嘴留小口用于出水。

此器工艺精湛,釉色青莹,造型匠心独具,意趣盎然,堪称宋代蟾滴中的经典杰作。

这蟾蜍砚滴中空,背上小孔便是注水孔,出水孔。

当然是蟾蜍微张的嘴,水一滴一滴滴入砚台,慢慢把墨推磨开。

这个细而漫的过程,雅致的调调就随着墨色渐浓而出来。

制瓷大师将情态优雅、形神兼备的蟾蜍,与出污泥而不染的荷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这既符合文人雅士的美好祈盼心态和审美情趣,实在是一件富含艺术美感、价值连城的越窑瑰宝。

这件宝贝值得研究的还有很多,比如为何用蟾蜍题材来塑砚滴?

这“三足蟾蜍”的地位,可见于国内首次窑址博物馆合作打造瓷器精品展。

当时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多达20多件,可慈溪这只“蟾蜍”待遇最特殊。

它陈列于展厅最显眼的位置,国宝青瓷“北宋蟾蜍砚滴”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传言兴起时,还适逢一本新书《蛙》获诺贝尔奖。

当年的网友更是烧脑猜测,这是否根蟾蜍砚滴有关?

古人磨墨前,需要滴些清水,但水量难以控制,于是有了砚滴。

砚滴做工都比较精美,材质除金属、玉石、玛瑙外,大多是陶瓷材料的。

在造型设计上,也是穷其工巧,堪与后世出现的紫砂壶艺术相媲美。

它们大都古雅别致,多姿多彩,散发着浓郁的华夏文化气息。

砚滴做成蟾蜍状,自汉代就有,到三国两晋,已屡见不鲜。

南宋陆游,就有“水冷砚蟾多薄冻”的说法。

在民间,三足蟾蜍又被称为“金蟾”、“金钱豹”,专以钱币为食,寓招财进宝、富贵祥和之意。

北宋越窑三足蟾蜍砚滴,金蟾与淤泥而不染的荷叶于一体,形制罕见。

像北宋三足蟾蜍砚滴这个造型的青瓷砚滴,十分少见,国内完整无损的也只剩这一件了,因此十分珍贵。

这样的东西,像是陈文哲这样的古董爱好者,只要看一眼,就绝对不可能忘却。

而眼前的很显然不是瓷质的,也不是青瓷,而是金器。

一件黄金器,而且用料敦实,可造型却跟那件北宋越窑三足蟾蜍砚滴一模一样,怎么不惹人怀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