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96、第 96 章(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不光解了我的旧毒,还在给内人诊病之时,发现她的身子着了人的暗手。”

“我原以为是自己原来那几个不省心的屋里人,怕主母有子对她们不利,才对内子动的手。谁知亓郎中当场在内子房里发现了几样不妥当之物。后来请他细查,那些不妥当的东西很是不少。我们自己查了帐本,都是内子与她姐姐节礼往来得到的回礼。”

“也是亏了亓郎中提醒,我们才知道在犬子之前,内子曾失了一胎,而小女也因母体过寒,胎内便带了热毒。我气不过,便让内子不再同其姐往来了。只是荣国府势大,不是我一介草民可以撼动的,也只能不再往来而已。”

薛沛算得上知无不言,他越说林如海听了越心惊,拳头握得越紧。薛沛说完,还问:“难不成是荣国府二太太想请林大人从中说和,想与我府上重新往来?不是草民要驳林大人的面子,象这样蛇蝎心肠之人,莫说是林大人做说客,便是当今圣上来劝,我也是不会再与其往来的。”

林如海听他提起王夫人,已经是眼内出火:“何止是你不想再与她往来,便是我也不想再与其往来。”

薛沛心内一笑,面上还露出不解之意:“哦?林大人是荣国府的乘龙快婿,尊夫人更是荣国府唯一的女儿,怎么能不与荣国府往来呢。”

他故意模糊了王夫人与荣国府的概念,意在提醒林如海,整个荣国府都不值得往来。林如海听得进多少,听不听得明白,听后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薛沛也有问题问林如海:“说来我初到庄子上时,整个金陵城里都没有个人与我往来,我家在庄子里如何行事,应该没有人知道才对。不知是谁对我家的事知道的这样清楚,还写信告诉了林大人。”

“林大人收到信后,可曾查出那封信是何人所写?这写信之人,竟对我庄子上的事情如此感兴趣,让人听后体内生寒。不查出来,薛沛真是寝食难安啊。”

林如海也摇头,刚收到信的时候,他就让人暗中查过,可是一丝有用的东西都没查到,只查出薛沛那时确实曾派自己的管家进了京。

他还曾悄悄想法子得到薛沛的笔墨,字迹也完全对

不上。两人一向没什么私交,林如海自然不能放下公事,因为一封信便从扬州跑到金陵,再去庄子里与薛沛对质,所以才趁着今天见面的机会问了出来。

现在看来薛沛也不知道那封信是谁写的,林如海对写信之人更加忌惮了两分:“薛兄提到的那位亓郎中?”

薛沛无奈的摇了摇头:“亓郎中医术了得,却是个行踪不定的。我有一两年没见过他了,好在内子与小女的身子,已经被他调理的无碍了。”

“连令千金胎内所带的热毒都解了?”林如海急切的问了一句。

薛沛肯定的点了点头。

林如海又反复问了亓郎中的相貌,还有他都在何处行医,薛沛都一一告知。最后一个不忍心,薛沛还是说了自己家里还剩下些亓郎中给宝钗制的养生丸药,只是剩下的不多,一会儿会让人送给林如海。

只是薛沛出于谨慎,还是好心的提醒林如海,那养生丸药最好还是请信的过的大夫试过,再服用才好。然后还给林如海提供了一个线索,说是接他任的皇商罗老爷,好象与亓郎中有些交情。

不过薛沛也请林如海不要透露是他告诉的消息,毕竟他与罗老爷两个是前后任,怕罗老爷心里不自在。前后任之间微妙的关系,林如海这个官油子自是知道,罗老爷除了接皇商之位,还接了什么,别人不知道,林如海也清楚。他连连向薛沛保证自己不会泄露分毫,才与薛沛拱手而别。

十万石米、二千匹布,还有足足六千斤的活鱼,薛沛只收了十万两银子,足以让闻者钦敬。林如海是有密折直奏权的天子的臣,替朝庭省下了大量采买粮食的银子,还提前运粮往西北,自是会报与皇帝知道,奏折里将薛沛的义举浓墨重彩的讲述了一回。

同样负有筹粮之职的杜知府,上的则是明折,也直白的在奏折里赞薛沛是“义民义举”。林中海的密折不经内阁,可是杜知府的明折却是要经过内阁才能报于皇帝的,几经转手,足以让重臣们无不知晓,金陵出了一位仗义疏财的义民薛沛,大手笔捐赠粮布救济灾民。

也有人觉得薛沛这个名字很熟悉,要想一想才能想起,原来的皇商薛沛同样出身金陵。只是听说

皇商薛沛前些年已经中毒伤身,还失了家业,被去了皇商的名头,不知这两个薛沛是不是同一个人。

朝臣们不知道两个薛沛是不是同一个人,皇帝却是知道的。在收到林如海的奏折的同时,皇帝也收到了罗老爷的密折,内里详细的说明了薛沛手里存粮、绸缎的来历,还奏明了金陵附近农田按着薛沛的法子种地,收成提高两成之事。

这让皇帝对薛沛这个前暗探满意极了,觉得自己当年留了薛沛一命,还给他写了一副楹联之举简直再英明也没有。试想,若不是自己大度的信任薛沛,他又怎么能安然退居乡野,还能种出这样的好田来。

所以薛沛之功,都是自己这位皇帝给他的呀。自觉想明白了真相的皇帝,对几个上奏薛沛冒赈贪功,应该抄没家产予警示天下的朝臣,言辞前所未有的激烈:

“尔等觉得薛沛冒赈贪功,朕巴不得你们都来贪这个功。不求你们如薛沛捐出一样多的东西,只要有他一半,朕便信你们弹赅是一片赤心为国!堂堂朝庭命官,还不如一个草民心胸大度,居然弹赅起草民来,朕都替你们脸红!”

上奏的臣子都蒙了,皇帝这套路不对呀:历来天灾最易引起民心动荡,朝庭每每赈灾的同时,也要防着有人借天灾之机,用财物收买人心。所以不管是谁捐的银钱多了,都会有人奏请皇帝留心处置。皇帝不独不会怪罪,还会出言表扬一下上奏的人。

怎么到薛沛这儿就变了?

皇帝何止是套路变了,他还当着朝臣的面,大写了一幅横幅:上体天心。写了还不算,还郑重的盖上了自己体仁居士的闲章,说是要赏给薛沛,以表彰他替自己分忧之举。

要是薛沛知道皇帝又要用几个字换自己手里的东西,一定会觉得天下最会做生意的还是皇帝。原来一副楹联让自己的几百万两银子不了了之,现在四个字又换了自己二十几万两银子的东西。

等到杜知府带着金陵城内的官员、士绅,敲锣打鼓的把已经刻好的匾额送到庄子来的时候,薛沛还是不得不带着全家人一起,恭敬的跪在地上接过了匾额,放了鞭炮后恭敬的高悬于庄院的正门。

这时送匾额的人才发现,庄院

门两边的楹联字体,竟与匾额上的字体如出一辙。细心看时,才发现下联处那方小小的体仁居士的章。

所有人的心里都翻起了惊涛骇浪:原来薛沛早已经得到了圣人亲笔手书的楹联,难怪他自己刚不做皇商,就敢让自己的弟弟科举。还有那个孙乾,只是当面羞辱了薛沛几句,就全家都消失无踪。原来不是薛沛拿住了孙乾的把柄,分明是圣人在暗地里护着薛沛呀。

好些人心里后悔自己没在薛沛刚出事的时候雪中送炭,可是天下哪儿有卖后悔药的,只能现在尽力的锦上添花。

最吃惊的其实是站在最前面的杜知府,他以前来薛沛庄子上时,也见过这副楹联,可是上面的内容简直过于俚俗,所以他连字体都没仔细看——知府只是四品官,还没有直上奏折之权,杜知府也没见过几次皇帝的笔迹。

现在想来,薛沛那日敢当着自己的面说“替圣人分忧”,完全不是一句场面话,人家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杜知府心想,要是圣人也给自家来上这么一副楹联与匾额,他也想替圣人分忧呀。

说来这薛沛也是够能忍的,就算是被人羞辱都没抬出圣人名头来教训人。自己为了多收税银,要求他将桑基鱼溏之法教给别人,分明是与他夺利之事,他也没与自己计较,看来人家对自己还是手下留情了。

想到这里的杜知府,对薛沛笑的更加真诚了起来,还主动问起薛沛还有什么难处,只管向他这个知府提出来。薛沛本不欲说,可是杜知府再三的要他说,好象不提个要救市杜知府都不能安生回金陵似的。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蛀书虫子、秦一歌灌溉了营养液,谢谢天使们每天的鼓励,爱你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