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22章 第 122 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胤禛既然对年羹尧的事情上了心,自然会对此略做探究。

恰好当时都察院去了趟花街柳巷“抓人”的时候,他没事就跟着走了一趟,当时去那些勾栏院的官员们,他也算认识。

第二天,胤禛找了都察院官吏,装作无意地问了几句。特别问了一声那个叫做年羹尧的。

都察院人笑着打趣:“四贝勒怎的认识那个猖狂子弟的?不过是个从七品的庶吉士而已,整天夸夸其谈,搞得自己比一品大员都还嚣张。倘若他循规蹈矩就也罢了,争一点口舌之利而已,没人和他计较。可他偏去那种地方,找那种女人寻欢作乐……里外都不算好东西,这种人也真是令人生厌。”

年羹尧即便文章不错,也只是个翰林院的小小从七品而已,刚刚做官。

如今都察院的五品官员自然嘲他不用丝毫的顾忌。

这都察院人又问四阿哥:“四爷今儿怎么想起来问一问这个人了?这种小官员,犯了错儿罚些银子,再教训一下便是,不劳您费心。”

他们以为四阿哥过问此事,是因为昨儿四阿哥跟着去了一起抓人,面子上过不去方才稍微过问一下。

胤禛便随意说了个托词:“我妹妹的公公连同夫家的几位伯哥都是从翰林院出来的,昨儿见有翰林院的官员,我就多留意了下。”

他此时说的就是张英和张廷瓒张廷玉他们几个了。

都察院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难怪四阿哥对此上心,原来还有七驸马那边这一茬。

大家说开了,就也没什么多遮掩的。

都察院人就把年羹尧当时被“抓”的时候,怎么和那窑姐儿勾肩搭背不堪入目的情形,尽数讲给了四阿哥听。

胤禛初时越听眉头皱得越紧,到后来反而眉心慢慢舒展开了。

就年羹尧这种货色,想必四福晋也看不上。

或许她只是觉得那人才华甚好,对才子颇为另眼相看?!

胤禛抓心挠肺地考虑着这件事,却也不好面子上表现出来,只淡淡叮嘱了这些人几句就作罢。

他觉得这年羹尧品性如此恶劣,藏在都察院的监牢里实在是委屈了此人才华。

恰逢今日要和康熙帝谈及江南治水的相关事宜。

胤禛便凑着去乾清宫议事之余的空档,唤了一句“皇阿玛”,洋洋洒洒说了一通长篇大论,引经据典足足说了一炷香时间,为的就是讲一个很重要的中心思想。

——翰林院是古今清贵大学士们年轻时成长的沃土,应当是个清静之地才对,绝对不容许有品性恶劣的人混迹其中,污染了这一片净土。

康熙帝自然不可能知道都察院查花街柳巷这种小事。

不过他从儿子那慷慨激昂的言说中咂摸出来了一点点的味道,迟疑着问:“现在翰林院里有害群之马?”

“正是如此。”胤禛躬身而立:“昨日儿臣跟着都察院众人去查处劣迹官员,恰逢一名刚刚上任庶吉士的学子出现在那种地方,方才有此感悟。”

康熙帝知道,胤禛平时没盯着翰林院那边。不过想到有张英父子几人这么个间接关系在,他就能理解胤禛为什么会这么激动了。

“你说说看,那边被查出来的翰林院庶吉士,是个什么人。”康熙帝道。

胤禛就把年羹尧的名字报给了皇上。

康熙帝对这个年轻人很有印象。

前段时间任命庶吉士的时候,这个年轻人表现不俗,言谈间可见其雄心壮志。且文章写得漂亮,很得康熙帝欢心。

如今看他因为德行缺失都被都察院给抓了——

康熙帝喊了梁九功来:“你让人去都察院一趟,把那个叫……”他望向四阿哥。

胤禛揖了一礼:“年羹尧。”

康熙帝颔首:“让他们把那年羹尧给朕叫来,朕亲自问问他,为甚做事如此放浪猖狂。”

梁九功领命而去。

胤禛恰好这会儿没太多事情,就去永和宫探望德妃,又去了趟宁寿宫探望太后。等他绕完一圈儿回来,恰好乾清宫这边的训话有了个结果。

梁九功看看屋子里,压低声音:“快出来了。刚才里头那人给皇上磕头认罪呢。”

胤禛听着里头好似有好几道声音,不由问:“就皇阿玛和那年羹尧两人在?”

“不止呢。皇上叫了好几个翰林院的大人过来,还有张大学士,都来了。”梁九功道:“不然那年羹尧怎的如此痛哭流涕。”

只在皇上跟前挨训,不如当着天天见面的几个顶头上司的面挨训。后者更丢人。

胤禛深以为然,指了一下院子外头的方向。

梁九功会意:“那年羹尧出来后,奴才会让他去找四爷的。”

胤禛满意地颔首出了院子,往指着的等候位置兴趣。

约莫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那年羹尧方才姗姗来迟。

这一次年羹尧远不如之前升为庶吉士向皇上谢恩的时候意气风发。现在的他,灰头土脸不说,身上的衣服皱皱巴巴的还沾了泥土,全然没有了风流才子的模样。

胤禛看着他这落魄样子,想到他是跟着窑姐儿厮混方才落到了这个田地的,丝毫都同情不起来他,冷淡地问:“如何?”

年羹尧听门口那个老太监说了,四贝勒在这儿等他。

他撩着衣衫就跪了下去:“学生见过四贝勒。四贝勒吉祥。”又恭恭敬敬叩了个头,这便老实交代了刚才屋子里发生的一切。

年羹尧来的时候,几位大人已经等在那儿了。

他一进屋就被皇上呵斥着跪倒,而后细数他的种种罪状。他直接抬不起头来。不敢看皇上圣颜,也不敢看自家几位上峰的难看脸色。

但是,训诫归训诫。

康熙帝狠狠臭骂了年羹尧一通后,倒是没让人把他送回都察院牢里继续待着了,而是让他直接“下去”。

这就是可以回家了。

年羹尧被皇上当众训斥,觉得抬不起头来,心里难受得紧。可一转眼能够直接回家去不用再在牢里受苦,他又觉得这一趟来得值。

年羹尧诚心诚意给四阿哥行礼叩头:“幸得四阿哥相助,不然学生还得在监牢里再待几日。”

他以为,是四阿哥想要帮他一把让他早点出来,所以让他来挨皇上这一顿训的。

胤禛倒是没想到会突然来了这么个转折。

不过转念想想,他有些了然。

皇上八成是卖给张家一个面子,也顺带着卖给他这个四阿哥一个面子,所以训斥完年羹尧后没让他继续回都察院大牢。

胤禛虽然不喜欢和这个年羹尧车上关系,但是皇阿玛给他的好意,他还得收着。

胤禛朝年羹尧微微颔首:“没什么,些许小事而已,不足挂齿。”

这就等于间接承认了是他的“好意”才让年羹尧免去牢狱之灾的。

年羹尧愈发感激他。

想自己年轻气盛又十分轻狂,方才做下这种事情。之前没有受罚还只当自己运气好,现在看来,好运也不是一直都能在的。

比如这一次,就翻了船栽了跟头。

年羹尧在监牢的时候已经悔不当初。如今更是下定决心,暗道往后得收敛着些,不能再如此狂狼行事了。

在四阿哥的示意下,年羹尧慢慢站了起来,还不忘朝着四阿哥深深揖礼:“学生谨遵四贝勒教训,一定诚心改过。”

说罢,他顺口问了一句:“过几日学生在家中小摆一桌,诚邀四贝勒过去一叙,不知道贝勒可否赏脸?”

年羹尧是真的随口一问。

因为他想着四贝勒一定不会过去,所以抱着一定会被拒绝的心思说出来了这番话。

胤禛虽然不太喜欢年羹尧这个做派,却因四福晋对此人颇为上心,他就顺势答应了对方的相邀:“既然你诚心诚意邀请我了,那恭敬不如从命,我就去贵府拜访一次。”

他是不可能邀请年羹尧去自家的。

引狼入室这种事情,聪明如他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所以想要私下里见一面,他宁愿去年府。

年羹尧没想到一向冷心冷清的四贝勒居然这么好邀请,一时间喜不自胜:“那学生就在家里恭候贝勒的大驾光临了。贝勒爷平时喜欢吃什么?学生命人去酒楼买一些。”

年父任湖广巡抚,举家前往任上,只留了一双儿女在京中。

现在年府的主子只有年羹尧和其妹,家中事务都是年羹尧一个人说了算。

这也是为什么年羹尧现在如此放浪形骸的缘故之一:没有了父母的约束,他自己给自己做主,不免有些猖狂了。

年羹尧想,年家的厨子水平十分寻常,没什么特别的手艺。招待贵客的话倒不如去酒楼买一些好酒好菜的去。

可是,胤禛身为皇子,从小到大御膳都能天天吃的,又哪里需要吃什么酒楼饭菜了?

他道:“在家随便弄点就行。我也是赏识你的才华,去你那儿切磋一下诗词。倒也没什么旁的事情。”

年羹尧欢喜着说:“学生会尽力置办的。四贝勒一定要来。”

他目送四贝勒远走后,兴高采烈甩着袖子往外头走去。

如今几位翰林院的官员都还在乾清宫内。

康熙帝既然把人都叫来了,便不可能只为了一个小小的年羹尧的事情就让他们再离开。

康熙帝问起另外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先生们觉得,那秦道然为人如何?”

秦道然乃是江南士子,人至中年,脾性温和行事端方,是个不可多得的儒雅之士。难得的是他饱读诗书,才学甚高。

他的这种这种“才高”,就比年轻气盛的年羹尧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几位大臣对秦道然的才华都予以肯定。

康熙帝问张大学士:“张英你说说看。这个秦道然,他做些什么比较好。”

张英应了一声后,想起来之前四阿哥和四福晋去张家做客的时候,闲聊时谈起来的一些话。

当时弘晖跟着张廷玉在里间屋里念书,四福晋就和他们老两口谈一些生活上的趣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