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81章 第 81 章(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被德妃这样一番说之后,康熙帝轻轻把朱笔放到了桌案上。

“是这么个理。”康熙帝道:“她这孩子,唯一的缺点就是太重情义了些。因为这个,旁的都顾不得管不上了。”

德妃:“可不是么。我也劝过她多次了,遇到事情的时候,理智一些考虑一下。可她每每的遇到了事情,就真的感情大过理智,脑袋一热就上去了。”

康熙帝道:“那就慢慢来吧。费扬古他们离开也有百余日了,对她来说也已足够。你看看情况,给她送去些翡翠首饰和几件松绿月白的衣裳。她是个聪明孩子,心中有数。先穿些浅淡色的衣裳,往后慢慢来。”

这已经是身为帝王的让步了。

德妃喜不自胜,福了福身:“多谢陛下。”

康熙帝“嗯”了声,又道:“也是她自己的造化。”若不是四福晋平时做善事良多,也不至于一个个的都在为她求情。

先是公主们,后是阿哥们,继而太后,看出他的不悦后,都在为她说话。

现在就连他主动找来的德妃也都向着她……

康熙帝仔细想想,老四媳妇儿就是这个脾性。他原先觉得这个儿媳妇好,也是因为她秉性善良。

既然如此,他也不必多计较这些个了。

只是凡事要有个度,超出来就过犹不及。这也是他让德妃用首饰衣裳提点老四媳妇儿的用意所在。

就看那孩子是不是知情识趣,能否领略他的心意了。

德妃当即就要让人去准备衣裳首饰。

康熙帝抬手拦住了她:“倒也不用这样麻烦。”

德妃一愣:“嗯?”

康熙帝慢吞吞说:“前些日子内务府新进了一批料子,朕觉得那些松绿色的布料和月白色的布料,给老四媳妇儿做几身衣裳挺不错的,而且那些颜色也不扎眼,正适合她用,就让人做了几身。”

德妃眨眨眼,福了福身:“臣妾先替她谢皇上赏赐了。只是那翡翠首饰——”

“朕那儿也有。”康熙帝急急说完后,觉得自己好似是嘴太快了些,忙收住神色,板着脸,铿锵有力地说:“不过是些首饰罢了,内务府那儿肯定是有的。等会儿朕让梁九功去内务府找一找,若是寻到了合适的,就让人给你送来。”

德妃会意:“而后臣妾再给四福晋送去。”

“你就说是你赏赐的就行了!”康熙帝赶紧补充道。

德妃笑着颔首:“那是自然。”

康熙帝这便松了口气。

过了没几日,永和宫的赏赐就由慧仪姑姑亲自送到了四贝勒府上。

如今到了夏日,四贝勒的新宅邸已经修葺完毕。

只是四福晋的父母刚刚亡故,四贝勒府不好庆祝乔迁之喜,搬家的事儿就一直搁置了下来。

慧仪带着人送赏赐,来的就是旧宅邸。

德妃这样给了一拨赏赐,一则是提醒四福晋可以搬家了,另一则也是借了这个由头让四福晋进宫一趟。

有赏赐就有谢恩。

一来二去的也就开始走动了。

四福晋素来机敏,很快领会了德妃的意思。

第二天,珞佳凝进宫谢恩,穿戴的刚好就是德妃之前按照皇上意思,送去四贝勒府上的首饰衣裳。

珞佳凝去过永和宫后,在德妃的明示下又去了趟乾清宫谢恩。

康熙帝见到她今日的穿戴,只觉得这样的年轻女孩儿就该这样朝气蓬勃的穿戴。

他看着孩子明艳的模样,身为父亲便也心里舒坦了,就侧头悄悄和身边伺候的梁九功说:“她穿着正合适!”

忽而帝王又轻轻拧眉:“朕怎么觉得她瘦了不少?”

明明这些衣裳都是按照她几个月前在宫里裁剪的尺寸做的,这次衣裳尺寸与几个月前的想通,居然显得空荡荡的了。

梁九功轻声说:“遭遇如今坎坷,瘦一点也是正常的。”

康熙帝就轻轻叹了口气。

珞佳凝刚才在自顾自地吃茶,即便是隐约察觉到了皇上在那边窃窃私语说的可能是她,她也不可能为了偷听皇上说的话而浪费成就点。

成就点这东西,多多益善。不必要的时候断然不能浪费了去兑换什么偷听装备。

珞佳凝悠然自得地喝着茶。

康熙帝回头望过来,看着老四媳妇儿这样子,他着实放心了不少。

他有些开心得想笑。

转念商量着,自己家身为皇帝,理应喜怒不形于色。不能明明白白地就这么告诉别人,现在他很开心。

康熙帝故意板起脸,与珞佳凝说:“今儿你也是来得巧了。太后正好叫了佟佳家的舜安颜和张英家的张廷璐进宫。宫里的德妃她们和这俩孩子不熟,那些公主们也不能随意去见他们。既然你来了,不妨帮朕招待一下吧。”

珞佳凝一下子就听出来了,这事儿恐怕就是太后早就打算好的。

两位公子来了,妃嫔和公主们不好招待他们俩,不还是有阿哥所的阿哥们么?

显然皇上早就打算好了让她来办这个“苦差事”,故意说得冠冕堂皇而已。

珞佳凝心知皇上是好意,太后也是好意。

毕竟她窝在家里那么久为父母守孝,已经是“与世隔绝”太久了。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原身已经嫁给四阿哥几年了,她一来就住在宫里,和乌拉那拉家的长辈其实是没有接触过的。

后来出了宫,因为政治关系,她也不能经常回娘家。

所以硬要说她和父母亲有多么深浓的骨肉亲情,并不现实。

实际上,那些悲从中来无法抑制的痛楚,很大程度上属于血脉传承下的“骨肉至亲”之情。

在费扬古和爱新觉罗氏离世后,血脉之间传递出的那种悲痛,让她真的是短时间内缓不过劲儿来。

如今过了百日后,许是她帮两位老人守过了的关系,那种血脉相连的悲痛倒是淡了一些。她就也能够渐渐舒缓过来了。

只是身子还虚弱着,得好好调养才能像前段时间那么健康。

她明白,如今太后和皇上这样安排,也是希望她和旁人家的孩子们多走动走动。

恰逢公主们和舜安颜、张廷璐的事情是喜事,两位长辈许是想借了这样的喜事,冲去一些她的愁苦与哀伤。

珞佳凝就也没戳穿皇上的“装模作样”,笑着应了:“一切听皇阿玛安排。”

康熙帝看她这样乖顺,反倒是心疼她起来,忍不住说:“你安排好他们的茶点就行了。他们许久不曾进宫,太后让他们多吃两盏茶再走。倒也不至于留饭。”

自打上次珞佳凝在宫里见过这两位公子后,太后就没有再宣他们进宫来。

很简单。

本来这俩孙女婿就是四孙媳妇来张罗着相看的,没了四孙媳妇,德妃又是个沉默寡言没意思的,太后独自一人了,也提不起精神来安排这事儿。

昨儿听说德妃赏赐了老四媳妇儿一些东西,太后知道今儿再怎么说,老四媳妇儿也得进宫来谢恩。

她心中一动,和皇上通过气儿后,把这俩儿郎也找到了宫里。

没别的,就是年轻人凑一起,热闹,喜庆。

康熙帝看四福晋瘦弱得很,担心她的身子,直接让梁九功送了四福晋去太后的宁寿宫。

路上,梁九功小声劝四福晋:“……恕奴才多嘴。奴才还没见过陛下和太后为了哪个阿哥或者公主这样费心呢。福晋您的头一个。可既然陛下和太后都这样为您费心了,奴才斗胆劝一句,福晋还是把心思收敛回来的好。”

珞佳凝忙说:“多谢公公美意,我明白的。”

她这段日子一直在四贝勒府里不曾出来过,也真的是想替原身的生身父母守一守。

毕竟那种吃不下睡不好的日子挺难捱的。

血脉割舍不断,就顺其自然。唯有帮助原身给父母守了孝,她把该做的做了,往后的日子才能不留遗憾。

对她,对不知是不是已经魂飞魄散的原身来说,都好。

如今百日已过,她身为女儿也只能做这些了。即便胤禛惯着她,她也不能不识大体继续郁郁寡欢下去。

毕竟身为四贝勒的福晋,她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虽然心中依然忧愁,她只要把对父母的思念好好放在心里,便没辜负了二老的养育之恩。

梁九功看四福晋面上有了些笑容,便松了口气:“福晋心里明白就好。四贝勒这段日子听了不少闲话,”

珞佳凝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脚步微顿:“四爷?闲话?”

梁九功:“是呀,好多人在外头传,说什么四贝勒管不住四福晋,任由四福晋不顾规矩为父母守孝。还说四贝勒府上,贝勒爷是半点儿都做不了主的,什么事儿都得听福晋的。就连四福晋做事逾矩,四贝勒也半点说不上话。”

梁九功叹着气道:“皇上问过这话的源头是哪儿,问来问去没个准的答案出来。皇上也是替四贝勒着急,这才让福晋您赶紧走出来,不然外头指不定后面会把四贝勒说成什么样儿呢。”

珞佳凝双手指尖绞在一起,半晌说不出话。

她明白,梁九功说出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肯定还有许多更难听的话,梁九功压根都说不出口,免得污了她的耳。

听到的都那么不堪了,谁知道被掩下的那些成了什么样子?

原来胤禛这段日子居然为她受了那么多的委屈。

可叹他身为皇子贝勒,居然回家后一个字儿也没和她提起过,更是半个字儿的抱怨都没有。只把这些受到的委屈都放在了心里。

每日他归家后,都是温声细语地和她说着话聊着天,还陪她读书写字……

身为夫君,他已经做得很足够了。

思及此,珞佳凝的心里愈发通畅起来。她面上带着暖暖笑意:“多谢公公提醒,我自不会辜负了皇阿玛和四爷对我的好意。”

梁九功打了个千儿:“福晋不必谢奴才,这都是奴才应该做的。”

此时已经到了宁寿宫的外头。

院内隐隐传来了争执声。

梁九功“咦”着往那边望过去:“这是谁吵起来了么?”

“先去看看怎么回事。”珞佳凝说着,加快了脚步进入了宁寿宫的院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