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32章 教育,金融,房地产(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学区房”

这个时代肯定是没有这个名词的,但不代表杜孟东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很快就反应过来道:“意思就是说,关中户籍考取科举更加容易,且更加容易接触到权贵,考中科举之后也更容易做官”。

“对,这主要也是因为唐朝时科举考诗歌,不过本朝以来,开封已经远没有那么大的首都教育优势了,因为古文运动的关系,现在考试主要还是以明经、策论为主,诗歌虽然还是在考,但更多的却是锦上添花,算是加分题了,一榜里三甲就一个,十榜里也未必能出得了一个秀才,这种加分的东西本来也与普通百姓无关,写诗给朝廷,反倒是不如写词给青楼换点免费的炮来得实在。”

“因此书院,便是本朝科举的核心教育资源所在,谁掌握了书院,谁就掌握了教育,谁掌握了教育,谁就掌握了一切。国人么,在子女教育方面从来都是下血本的。如果将一部分住房,与学院的入学资格捆绑在一起,那这个房价,就是涨到天上去,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可是咱们扬州,也不是什么儒学圣地啊,咱们哪有真正叫得响的书院。”

“你以为我为什么要坚持让农村地区的税款优先用来兴办学堂农村都建了那么多的学堂了,城里难道还能落下么”

“质量不够,数量凑,水平不够,金钱凑。整个扬州城,算上附近各乡、各县,差不多有四五百万的人口,适龄读书的孩子怎么也有五十万以上,如果能让这些孩子人人有书读,就算是百里挑一,那也是两三万的读书苗子。两三万的好苗子里,我还掐不出千八百个尖儿千八百个尖儿里,难道我还挑不出几个天才么学院比的是什么不就是培养天才的能力”

“学生多了,老师自然也会多,老师多了,就容易出名师,名师多了,自然也就能建好书院了,这是我给扬州的另一个定位,咱们除了要做天下的商务中心、工业中心,还要做教育中心、文化中心。”

“可是扬州城,一时间上哪去找那么多的老师,而且真要如此做的话,这恐怕还真是个大工程,非数年,甚至十数年之功难见成效。”

“所以说是两条腿走路么,刚才说的是自下而上,这自上而下咱们也不能忽视,离咱们不远,岂不正有一个睢阳书院待我大婚之后,本就是要去一趟的。”

“您的意思是……”

“水平不够金钱凑,看能不能想个办法,直接把睢阳书院搬迁到扬州来。另外包括白鹿书院、嵩阳书院,甚至是太学学府也要去一趟,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老师什么的都给挖过来,不惜重金。”

“另外基层的启蒙先生也要有足够多的数量,一应落榜举子,若是不愿再战科举的,可以来扬州做教书先生,只要教得好,每个月最高可以开出00贯的薪水。愿意再战的也可以来扬州,我可以为他们在学院附近提供短期的廉租房,甚至还可以给他们一定的生活补贴,白拿钱。”

“至于,那些退了休的大儒,朝中致仕的官员,如果愿意来扬州养老的话,我分宅子,给钱,著书立传我全力支持,若是愿意去书院发挥余热,要什么我就给什么,没别的,就是为了培养扬州城的文化氛围。”

杜孟东苦笑:“这得花多少钱啊。”

“教育本身就是个产业,未必真就赚不到钱,况且,不管我们在教育上花多少钱,终究都是能通过房地产全赚回来的,甚至赚得更多。”

“诗书教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职业教育也不能停下,真正能接受诗书教育的终究是掐了尖的精英,那些识文断字的普通孩子,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异的天才,进士无望的话,就不要让他们继续深造了,浪费时间,也浪费他们的人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木匠,铁匠,账房算数,皮匠裁缝,乃至于商道、医道等等,都可以在咱们扬州设立专门的学府。”

“如此,好处有三。”

“一来,可以改进学徒制的现状,让孩子们毕业长大之后直接就能用,也能够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机会,甚至能够根基自己的兴趣、天赋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毕竟是男怕入错行啊。”

“二来,各行各业,也可以通过学院更好的,更系统的来挑选他们自己所需要的劳动力,也省去了他们培养的成本,有利于他们更快速的大规模扩张。他们大规模的扩张了,扬州才会变得更加的繁华。”

“三来,将各行各业的精英们聚在一起,也可以做到互通有无,归纳整理,将技术,通过系统性归纳编写成教科书,流传于后人,还能够通过这个过程进一步的提升他们的技术,这样慢慢的,科学也就发展出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

“房地产,说到底终究还是社会发展的收割者,这是一把镰刀,只有城市本身发展的速度够快,锋利得镰刀才能不断得割下硕大的果实,否则,就是无根之木。”

“当然,这样还能顺便造就一些次学区房。”

“总结一下,书院,通过掐尖的方式对天才进行免费的教育,但同时利用其师资力量和学术氛围,打造一批顶尖的学区房专门负责收割国内的顶级富商。”

“而学院,则是通过技术,打造一批规模大得多的次学区房,用于收割中产,也打造咱们扬州城除了水运便利之外的另一大绝对优势,让城中百姓不得不忍受城里的高房价,哪怕是掏空六个钱包背负巨额贷款,也在所不惜。”

“另外对于穷学生,咱们也可以提供助学贷款,上学没钱不要紧,工作以后再慢慢还么。”

“这样,城市发展了,孩子受教育了,咱们也赚了钱了,双赢。”

杜孟东吐槽道:“就是父母也要被累吐血了。亦或者是学生们都要各个背负巨额的欠债来过他们的前半生了。”

“啊,发展的代价么,另外咱既然已经说到这儿了,回头扬州城里要办一些夜校,让弟兄们晚上下了工,都去夜校进行学习,不要求进京赶考,至少要做到人人识字,扫盲。”

“好的,我明白了。您刚才说,三条腿走路,还有一条是什么”

“啊,第三条啊,现在说还稍微有点早,提前跟你说一声,就是为了让你心里有个数,那就是要着力去开发房子的金融属性。”

“金融”

“简单理解就是用房子向我抵押贷款,或是做大宗贸易之间的担保。”

“这不是现在也在这样做么扬州境内,乃至于整个江淮地区的所有大宗商业活动,现在都已经开始用咱们扬州的房产在做担保的底了。”

“这只是第一步,也是最原始的一步,咱们大周因为商业的发达,历来货币的发行就颇为紧张,即便是此前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货币的发行量也一度超过了唐朝时铸币最多的天宝年。”

“理论上,商业越是发展,交互越是频繁,就会越缺钱,也就是钱荒,朝廷铸造的货币根本就不够用。”

“是啊,现在咱们扬州城的各行各业,都已经出现了钱荒,有时候大宗交易都不得不以物易物了,或是干脆用房产来进行交易了,啊,您的意思是说,用扬州的房产,来干脆代替在大额交易中的货币”

“再进一步的话确实就会是这样的,既以房屋为基础,将一栋房子分割开来发行房票,比如说,一个商行闹钱荒,可以将他的房子抵押给我,我来给他发行一千张房票,让他直接用这些房票来代替货币进行商品交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