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73章 晋江独家(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江晓月在学校里,清汤寡水的没啥油水,饿得特别快。晚上,躺在床上不想动弹,肚子里咕噜咕噜地直叫。这时候,她就闭着眼睛冥想,还借机跑到空间里,那气场很养人,呆一会儿就不觉得饿了。

江瑞丰牵挂着晓月,经常送一点菜团子过去。

这是自家做的,用青菜和杂面搅在一起,上锅一蒸,味道还可以。

这时候,江瑞丰才明白晓月当初催促的原因。心说,亏得提前做了准备,放在现在想弄也来不及了。

要说,晓月真是个宝啊!

这些年帮家里避开了多少危险?

远的不说,就五七年那会儿,只要屁股坐歪了就没好果子吃。看看学校里,就揪出了一批落后分子,去干校参加劳动学习去了。

江瑞丰小心呵护着,就像小时候那样。

夏春望和江采莲也挂念着女儿。

每逢星期天,晓月回来了,就想着法子弄点吃的,改善一下。

江晓月悄悄地说:“姆妈,家里存的那点东西要精打细算,不能一下子都吃光了,困难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听到这个,江采莲心里咯噔一下。

到底有多困难?她和春望都想象不出,可扎紧腰带是必须的。

这一节省不当紧,夏春望就省下来一点给孩子们吃,说三个小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多吃点。

江采莲哪里忍心?

就劝道:“春望,你吃吧,家里还有呢!”

“采莲,我不饿……”

夏春望拍拍肚子,笑着说道。

他听晓月说过自然灾害要持续三年,粮食大面积减产、绝收所造成的损害巨大,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现在不过是刚刚开始。

他是个成年人,紧紧腰带就挺过去了,说什么也不能亏着孩子。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一九六零年的下半年,城里的粮食越发紧张。

国家从外地紧急调运了一批粮食,维持着城市运转。街道办的食品加工厂,因为粮油短缺不得不停产了,虽然只是暂时的,也表明了目前的困境。

这还不算完,到了七月中苏关系发生突变。北方邻国撕毁了合同,撤走了全部专家,国内工业遭到了严重打击。

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发展的步伐并未停止。

公路桥梁、大会堂、体育场、火车站相继建成,还在东北发现了大型油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拉开了石油大会战。紧接着,刘家峡、青龙峡水电站截流成功了,自主建造的远洋级万吨货轮下水了,自主研发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了。(注释2)

这是鼓舞人心的好消息,值得每一位国民骄傲。

国内鼓足干劲搞建设,海外敌对势力对新政权的围剿却从未停歇过。

一九五九年三月中旬,西南高原地带发生了武装叛乱。虽然很快就平定下去了,可不法分子在米帝的庇护下逃到了海外,隐患也残留下来。

新中国建立后有多艰难?

在这种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思想工作不抓不行。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的人,思想觉悟特别高,特别能吃苦,就在于此。

江晓月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就像无数青年男女那样,她与国家同甘共苦一起走过。

最困难的一年过去了。

到了一九六一年的秋天,秋粮取得了大丰收。

这大大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同时,国家也进口了大批粮食,解决温饱问题。经过两年的磨砺,教训是深刻的。从那以后,粮食问题被提到了战略高度,由于国家控制着合理调配,再也未出现过饥荒。

就在这年夏天,豆豆和钟建军参加了高考。

豆豆考上了申城大学,被物理专业录用了。他才十六岁,被视为天才。可豆豆明白如果没有外公自小教导,没有姐姐在后面督促着,他是拿不到这个成绩的。

钟建军报考了军校。

他身体素质好,思想品德好,审核通过后,被解放军军事学院录取了,也就是当年的华东军政大学。他刚满十九岁,身材挺拔,十分英俊,虽然有点瘦,可精神状态很好,在大院里很惹眼。

临走前,钟建军等在家属楼下。

看到江晓月出来,就鼓起勇气塞给她一封信。

江晓月脸一红,接过信就跑回家去了。

她躲在房间里,拆开信件,心咚咚直跳。

这是一封告白信,那圆圆脸的称呼让她想起了小时候。她跟钟建军认识了那么多年,终于捅破了那层纸。

江晓月满心欢喜。

无论是在书里,还是在现实中,钟建军都是那个调皮捣蛋的铁头哥哥,对她有点意思。而她呢,经过了无尽的等待,两颗心终于碰到了一起。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

困难时期就要过去了,美好的春天就要来临了。

---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

---

卡文了,更晚了~

抱歉哈~

--

注释1:来自百科知识

注释2:来自百科知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