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27章 笑拥江山美男梦(完)(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皇甫元均这才沉默了,书颖侧目瞧着他好一会儿,因她不再说话了,他反而急了起来。

“皇上是不是觉得我居心叵测?”

书颖深吸一口气,说:“人非圣贤,谁能没有私心呢?以你的心机还能跟我明说,表明你不至于一心偏袒儿子而不顾朕的感受。”

皇甫元均道:“我怎么会只顾儿子不顾你?不管怎么说你都是我最重要的人。说到底,你也不愿完全信任我。我真的是因为你才有了孩子们,而不是因为要几个孩子才和你在一起。”

后宫妃嫔们心中儿子比皇帝更重要,十分普遍。

书颖拉着他的手:“好了,我知道。朕想熙儿会明白:朕的孩子已经很少了,要保证朕后代正统地位需要团结,才能让他的地位更稳固。

朕不能保证孩子们不会争位,但是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是有所不同的,应该不至于像唐朝一样。朕今年四十出头,在朕退位之前,经济与社会进一步发展,疆土则更广,那时也需要相适应的法律,这一定程度上给皇族一些生命安全的保障。”

书颖思考过古今历史,如明治时代也是君主立宪,其实日本的君主立宪和英国不同,天皇还是有很大的权位的。古代就是经济基础过于粗鄙支撑不了更先进和细致的制度。

缺乏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相适应的先进数字财会、商业法、金融法律,国民教育认知整体水平不足,这才让帝制农业时代的文人阶层和军阀阶层左右天下大势和帝王生死。

同时,这些问题和腐朽的后宫制度、古代注重文科教育也造成了一些皇帝不太聪明,没有主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

但凡稍微先进一点的认知水平,就像是历史上的末代皇帝时期,那腐朽反动之极的团体,遇上了北洋军阀,最初时皇族的生命财产安全尚还能保障,而且北洋时期还给了末代皇帝极好的待遇。

那腐朽的团体还作死投靠日本人卖国,可是后来开明的新中国仍然善待末代皇帝和其族人。这是历史上很多朝廷更迭中难有的。因为现代人改变了重视文科的思想而崇尚科学,也因此受到科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洗礼。

所以书颖认为发展经济,再普及开明的科学文化教育,同时建立细致、仁爱、精确、客观的法制才能保障她后人的生命财产,杜绝宦官和权臣危害天下和皇族。

皇甫元均却将信将疑:“皇上说的这些办法有用吗?”

书颖道:“总要试试吧?你现在可千万不要让四郎关注大位,让他好好学习系统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你说朕不相信你,可你相信朕吗?”

皇甫元均说:“我年纪越来越大,你是皇帝,当然有能力看上新人。我不得你喜欢,四郎就被我连累了,他岂不可怜?”

书疑眉头轻蹙:“你想啥呢?朕也这个年纪了,还要什么新人?新人是要朕花钱养的,朕的私房正由你女儿掌着大部分呢,她能让朕把私房花在这上面?你不知道你女儿多精,她小时候看到朕和昭隐多说几句话,就要找存在感跟朕念着你。”

皇甫元均神色才温柔下来,说:“我的女儿当然向着我。啊,薰儿可真是聪明、能干又漂亮,之前人人都传定北王的长女绍康郡主如何美丽,但是薰儿一大,风头就盖过表姐了。”

“绍康郡主”就是叶书林的长女叶雯,她出嫁前,书颖赐封号“绍康”。因为她做过志愿者,在民间和上流社会都现过身,所以美名颇大。

安南王叶玉堂的长女叶雪也已经出嫁,她出嫁前,书颖在家庭聚会时商量着赐叶雪封号“白雪郡主”。但是叶世钊和叶玉堂都明示、暗示不满意这个封号,叶玉堂委婉地说:“封号随着她堂姐赐更好。”

书颖当时不想动脑,便说:“要不叫‘绍敏郡主’吧。”叶玉堂就直说:“那不冲撞了妹妹的大名吗?”

书颖只好赐封号“绍纯郡主”,一个“纯”字与“雪”相呼应,孩子他爹才觉得好。

书颖呵呵:“她是朕的女儿,身份也比绍康高一重吧。你空的时候,就好好给她觅驸马人选才是正经的,别跟朕闹。”

“我的女儿为什么要便宜别人……”皇甫元均嘟囔着,颇有怨气。

皇甫元均的思维重点果然从担心才五六岁的儿子转移到女儿的驸马人选上,过年时再不吵书颖了。

这个时代虽然看重男丁,前朝时相对唐朝就保守了一些,但妇女的地位并不低。世上的女儿奴不少,皇甫元均自然宠爱女儿,叶家父子两代也都宠爱女儿。

叶世钊当年宠她胜过宠书林。书林和玉堂对女儿们的宠爱也不下于对儿子,反而时常交代儿子要爱护妹妹。儿子学习不好,能力不行,他们会责怪,但对女儿就是宠,从来没有红过脸、急过眼。

本朝的妇女不但可以改嫁,改嫁并不受歧视,当初叶世钊娶了寡妇裴青柠时受到裴氏娘家和裴青柠原夫家的共同祝福。

妇女还可以出去工作和支配自己的财产,继承财产的权利相当高。只要长辈没有特别交代一定由儿子继承,无论是在室还是外嫁的女儿都有继承权,这一点就类似宋朝。

皇甫元均都已对皇位继承人产生这种想法,他不一定就是为了夺位,他还怕新皇上位会苛待他的孩子。这让书颖明白了在自己年富力强时完善制度的紧迫性。

但是先进的制度也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所以她将继续以基建刺激经济,以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

岁月悠悠再过了五年,时代发展迅猛。经过数年的支持海军可从事海贸的政策和移民开垦政策,东海舰队、北海舰队的影响力从菲律滨到达库页岛,并在东亚海域上建起十几个海外补给的“洪武港”。

在大海上谋生的华夏人都与各大舰队有点关系,交过赋税,也受他们的保护,所以海军的军费一直不是什么大的问题,甚至还能向朝廷进贡和给女皇分成。

朝廷把握着可供应他们的先进的军火和强大的陆陆,保持开明的政策,这让本拥有强大的难改变的华夏文化基因的海军不会轻易反叛。

虽然军队经商和自主性强有弊端,但是要想海外拓展、支持移民就达到了最大的战略目的。其间还能给皇族和世家代办一些购买海外土地山林的业务,连陆军的大佬都托负过海军将领帮这种忙,所以上下对此政策的反对声就不大了。

当初议定了国防陆军要动起来,通过轮翻上阵开疆当作大练兵,以免军队的“太平病”毁掉了帝国。

各个集团军上下都有攀比心理,同时人人想争上位升衔。各大集团军上下特别怕被女皇、军政官员和民间人士看低,轮到上阵时就特别猛,都极限开疆、积极立碑。

五年时间,各大集团军把书颖原来“地图开疆”的漠北东路、漠北中路、漠北西路都实实在在的开拓到了,把碑都立上面了。

其中,西北羌族番军全程参与协助驻防。经过这么些年的经济影响、文化殖民和平等善待政策,各部族大部分的人心拥有自豪感和归属感,对大夏的爱国心可比一些孤芳自赏的守旧派强十倍。

漠北各部外族人丁还不繁盛,被先进武器降维打击后溃逃西边,早在三年半以前,鄂嫩河畔的草场被立碑占领。

今年捷报传来,一个国防军主力师在番军的协防下从鄂嫩河出发,两个月抵达了唐朝安北都护府边界——“小海”北端。(注:贝加尔湖)

大军在“小海”北端立了碑,路上遇到一些不知属于什么人的后代的小部落也尽归附本朝。书颖知道在历史上的蒙古族也并非单纯的一个民族,而是后来成吉思汗攻打统一各部才形成的。

所以要杀是难以杀完的,也没有必要,占领其发展要地,就能一定程度防范于未然了。现在最重要的战略是扶持并进一步文化融合特别适合当兵的西北羌人,他们可以协助占领漠北、西域广大地域。

原本朝廷计划用五年时间建造北京到朔方和北京到武昌的两条大铁路。由于生产力的提升,他们只用了四年半就建好了。现在有三条大铁路,让朝廷更方便掌握着南北命脉。

就像英国火车出现后,二三十年内提升速度至60k/h,不断改进技术和设计。本朝的火车发展也一样,到目前已经出现了80多里/小时的新车。

经营五六年后,从北京乘车到临潢府(原上京)只要两天两夜(包括中途站停车、加水、加煤的时间)。

两年前朝廷财政预算还有余力,也因为统治和战争的需要,启动延长关东铁路的工程,已把北端从临潢府修到长春州。下一步就是要从长春州扩延到漠北。

蒸汽机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烟尘很大,齿轮磨损过大,维修保养麻烦。

就有人在报纸上发表过研究报告,最后总结出:虽然有这么多缺点和难点,可是没有人能拒绝工业的效率。皇上曾说,把远征行军速度提升十倍,她做到了。

洪武十年时(登基17年,临朝23年),朝廷的财政收入到达了洪武五年的191倍,是赵玮驾崩时的13倍多,是赵玮继位之初的30倍,是李太后当政时期的40倍。但是书颖把盈余的财富全花了,一方面进行大基建,一方把钱用于推广新式教育。

新式中小学和女皇编辑的教材都普及到了县级,赵玮时代初期子民识字率是8,到赵玮时代末期识字率为9。(注:这识字率参考宋朝数据。)

随着经济发展,到了书颖当皇太后时的最后一年,孩子入学率是20,这片大地上的父母但凡家中有余钱,肯定是会送儿子入学的。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再次发展和朝廷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洪武十年的孩子入学率提升到了43。

其中上新式学堂男女孩子达到40,各地大部分中小学均效仿皇族中小学,小学时男女同班,中学时男女分班。

就如历史上建国初期很多教师自己也都半桶水照样教书一样,全国不少识字的人被招聘为中小学教师,对于新的学问,他们自己也是一边教、一边学、一边纠错。反正在这个教学道路上双方都能逐步提升的。

书颖常常用事实数据来发表文章,论证“科技致富”、“科技强国”的价值观,鼓励青少年研究科技和理工。提升科技理工人才的政治地位,这让传统文人大为不满,文理之争长期存在。

不过无论是公务员的岗位还是企业岗位,理工生的需求量都更大。一些学不起艺术的农家子弟就纷纷学习女皇修订的教材上的理工知识,保障了持续的发展。

理工科实用的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跳出单一的地主和农民的对立。

新的社会结构下,皇族、勋贵、军部的大人物、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家与传统文人并不是统一战线的利益体,所以传统文人并不能实际左右政局。

历史上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发明了直流发电机。因为电力的出现就紧接着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了。

从材料技术和理论水平上来说,发电机并不难造,反而炼油技术门槛不低,而且中国不是富油国,目前更需要电力来取代工厂用的蒸汽机来减少蒸汽机弱点的影响。

书颖已经带领着自己的儿女子侄和第一所科技大学的学生们完成了一些用电力做动力的实验。

王甫当了十年参知政事,五年平章政事,迁都改了官名后,他又当了六年的政务院总理大臣,已经年过六十。

全朝朝野皆知女皇待他极是信任和偏爱,他就算退下来也是会加封太师,死了后肯定有谥号,八成是要配享太庙的。做官能做到他这样,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但只有和王甫熟悉的人才明白他有多忙。

眼见王甫再过几年怎么也得退下来了,书颖和他都不约而同要培养新的总理大臣,另一方面书颖觉得制度建设和君主立宪的经济文化时机已经逐渐成熟。

现在已经有了些君主立宪的经济文化基础,新事物、新观念的支持者多、朝廷财力也还充足,交通效率提升了。

书颖在大学召开了论讨历史兴亡经验的无遮大会,声明想要建立一个于国于民于君主自己都更有保障的政策制度。邀请了各界杰出人士来参加,就事论事者,言者无罪。

书颖带着儿女参与和聆听,让儿女们增长了认知和见识。书颖结合历史的英、日等变法时的条例和前朝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学说政策,著出《叶氏政治学》。以这个政治学为基础,拿出个君主立宪的方案征求民间贤达的广泛意见。

从前历朝历代的君王会在民间几年选秀,只供个人享受,而书颖想要废除君主选秀,而要大兴每五一届的“选贤大会”成立议会。

贤者首先要识字,无任何欺压良善的行为和犯罪记录,而且治家严谨,在民间口碑不差,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出色。

三千议员必须要有工作,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比如农民议员就必须是种过地、交过税的人,地主也得是有别的事业工作向朝廷纳过税。

如果仅是宅在家吃租子的人不能选,理由是这种人对自家之外的事没有见识和能力。知识分子中也必须选曾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比如教书、当账房先生,整日附庸风雅的无业人并不算建设国家,这种人则不选。

然后每五年在京召开三千贤达的大会,讨论国家经济、治安、发展的问题,国之精英群策群力给出治国良策,并且限制君主的权力和待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