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65章 第65章(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自季知行获得菲尔茨奖后,他就料到各大名校肯定会向季知行伸出橄榄枝,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唯一没有料到的是季知行竟然会全部拒绝。

并非他崇洋媚外,只是当前国内高校与哈佛、剑桥、普林斯顿那样的头部学术中心确实存在一定差距。除此之外,还有很现实的因素。

阎安瑾生怕季知行是因为不通世事才会草率地下决定,想了半天给他举了个例子。

他问道:“你知道陶哲轩吗?”

“知道。”季知行点点头。很久以前就听说他智商高达230分,甚至超过了爱因斯坦的165分。这次i大会还见过,虽然只是略微交谈了一会儿,但也能看出这是一位很纯粹的数学家。

“他16岁获得学士学位,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在拿到博士学位后,年仅24岁就被加利福尼亚大学聘为正教授。”阎安瑾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而现在,也有这么一条坦途等着你。”

单以普世价值来评判,陶哲轩获得菲尔茨奖是在31岁,而季知行比他提早整整十年就获得了这个奖项,并且创造了得奖时的最低年龄记录,可见季知行比起这位数学界的“莫扎特”也毫不逊色。

各大名校纷纷向季知行发出全奖offer,就代表他们对季知行学术水平、学术成就的认可。只要他在留学期间仍然继续努力,在自己的科研领域有所突破,那么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即使他无意定居国外,想回国谋取教职,那么燕大、水木大的正教授职位唾手可得,两院院士的称号也是指日可待。

“所以,你确定要拒绝这样顺遂的人生吗?”阎安瑾平和地看着他的学生,想起了自己的曾经。

“顺遂”这两个字在他的前半生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他真的非常希望季知行将来的人生之路能平坦一些。

季知行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道:“老师,我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新闻,某高校砸了18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您觉得那些博士确实有这个价值吗?”

阎安瑾嗤之以鼻:“自产自销的水博罢了!”

找个不入流的外国大学送出去两年,搞一些连论文都不必写的速成项目,这就算镀了一层金。再引进回来,既能提高师资的博士比例装点门面顺带提升排名,又能骗取国家补贴。

但是说到真正的科研能力,甚至教导学生的能力,这些水博恐怕连才刚本科毕业的季知行都不如。

季知行回想起他当初看到这则新闻时的心情,高校面临的发展焦虑不是他要考虑的,他关心的是另一点。

“为什么有海外留学经历就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待遇呢?”季知行说道。

阎安瑾听明白了,这不是一句单纯的疑问句,他说道:“你是想整顿国内高校“捧高踩低”的风气?”

季知行摸了摸鼻子:“谈不上“整顿”,就是想略做一些努力。”

国内高校长期存在捧“洋博”踩“土博”的风气,所谓“洋博”就是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博士,而“土博”就是由本土大学和科研院所培养的博士。

这两个称号本身就带有妄自菲薄的意味,就好像国内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是不如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国内外头部高校的平均教育质量确实客观上存在差距,季知行也可以理解用人单位的择优录。

但这个“优”字应该立足于个人能力而非留学经历,然而如今对洋博的重视已经走火入魔到了“英雄不问出处”的地步。在有些地方,国外三流大学留学回来的洋博也能轻轻松松压两院土博一头。

即使在具备同等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土博和洋博入职的待遇也完全是天差地别,安家费、职称、薪资待遇从一开始就能拉开好几个档次,更别说后续的晋升了。

就如国内公认的数学天才俞竹藜,他在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等方面有着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因为土博身份所限,入职燕大至今仅担任助理教授的职位,要晋升到正教授,最快也得十年。

而与他同期被招聘的一位洋博,入职直接就是副教授。

季知行多方比较过两人的学术成就,只能说各有千秋,甚至俞竹藜的论文水平还要略胜一筹。

这种就业歧视从教育部的人才引进制度,到各地区各高校的不同政策,都有所体现。因为不忿于这种差别待遇而干脆远渡重洋从此定居海外的人才也不在少数。

当然,虽然整体来说,以“留洋”与否论高低的不良风气还是普遍存在着。但随着国内学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种偏见与不公,有一些高校在招聘人才时已经率先取消了海外经历要求。

季知行觉得自己能得到学习系统的帮助已经比绝大多数国内学者都要幸运了,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前程,他想为推动国内的高校聘任风气改革略尽绵薄之力。

作为国内首位菲尔茨奖得主,他是完全有可能叫国内高校为他的土博经历破例的。破开了不看留洋经历只看实力的口子,那么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破例,直至成为新常态。

在寻思如何合理化自己从系统空间学到的知识时,他也考虑过,拿国外名校当幌子更方便更容易掩人耳目。但正是考虑到这点,他最终才决定留在国内。

听完季知行的讲述,阎安瑾深深为之叹息,他自己也有意于推动高校科研利益分配模式的改革,自然理解季知行的动机与选择。

“如果你考虑好了,那我就不再废话了。”阎安瑾说道,“不过有一点,决定留在国内,也得谨慎选择高校。”

不谦虚地说,他的学术能力并不逊于如今在燕大的高霄与中科院的温正阳,但不同的环境能给学生提供的资源、人脉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正式读研也得等到九月份,还有整整一个学期呢。在此期间,你想不想到燕大、水木大游学?”

“游学?”季知行纳闷了,现行的教育制度还有这么个体系吗?

阎安瑾解释道:“不是正规的制度,差不多约等于“见习”的意思,也不存在什么学习证明或证书。”

季知行明白了,这其实就是阎教授通过他的人脉把他塞到别的学校去开阔一下眼界。

他知道阎教授虽然认可他留在国内的理由,但还是不赞成他留在广陵大学。让他去游学也是想让他多看看多体验一下,真正认识到2s与一般985的差距。

季知行犹豫了,他之所以选择广陵大学,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相对单纯。他听说很多高校学阀、派系之风根深蒂固,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叫他甚为厌烦,并不想将自己的精力、时间都分散到这种穷极无聊的事情上。

而且,拜入阎教授门下,阎教授肯定愿意给他充分的自主权。但是在名校别的导师手下,他必然要受导师课题的约束,那么到时候他还能有多少时间去学习系统里广袤的知识?

就像这一年多来,受零重力座椅项目的牵制,他不得不艰难地分配时间,以至于三级任务进度缓慢。当然,零重力座椅是他自主自愿为之付出努力的,但导师的项目可由不得他喜不喜欢。

不过,阎教授也是一番好意,就这么拒绝的话也太不识好歹了。反正只是游学又不是入学,有什么不妥的随时可以走人,季知行想,去见识一下也不错,那毕竟也是他中学时代的梦想。

阎安瑾见季知行并没有太执拗,也很高兴:“好,那你先回去,我联系一下看有哪些渠道,到时候由你自己来决定。”

作者有话说:

这章写得有点艰难,主角的人生来到第二个阶段,我犹豫了很久应该如何合理地转场,最后决定从这点入手——00后整顿职场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