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四合院(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在80年代四川某个小村落里,一对新人正在开启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18岁的新娘梳着长长的辫子,用红绳在上面扎着漂亮的蝴蝶结,胸前带着花。羞答答的被连推带拉的推倒新郎旁边,一群三姑六婆连忙起哄。新郎则有条不紊的应付着各种“刁难”,在深夜的时候人们终于安静的回到了各自的家,为第二天的生活养精蓄锐。

天蒙蒙亮,新进门的媳妇就开始为人妻为人媳的日常工作。她姓杨在家排行第四,大家都叫她杨四妹,婆家姓李,家里长辈只剩下一个八十多的婆婆,公公很早就去世了。她男人排第五,是家里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各自都成家了。婆婆常年需要“辅养”,家里的钱一半都是给她买各种营养品花了。加上又没得其他收入,只能靠她男人出去给别人做事找点钱,所以家里经济条件不好。

古老的四合院的墙壁上到处都是用篱笆“缝补”的痕迹,堂屋房梁上那些木头雕刻着的花纹是唯一能够看出这座四合院的年纪。也是住在这座四合院里十户人家唯一值得炫耀的东西。可能是因为太过久远,这座四合院具体建于那年已经没人能说得清楚了,只听年长的老一辈闲谈说到它是清末某个官员的资产之一。因为庄子上的人惹了人命官司后来赔给了别人,后来辗转到某个地主手中。四合院住进了当时最穷的十户人。原本空旷的院里显得拥挤不堪,夫妻之间的私房话如果说的稍微大声点,第二天都可能成为饭后闲谈的笑料。

四合院的院大门已经没有了,右手边一套往外延伸的一楼一底小户型土墙房屋,住着院里目前最有成就的一户,是杨四妹男人的二哥,他相近的是院里辈分最高的一家。依次延伸,十户人家就这样彼此相依相伴。而唯一不能算私有的便是,有着模糊“记忆”的堂屋,这里放着各家为老人们准备的棺材,如有人去世就要在堂屋安设灵堂,让他们能有“归属”。而命薄的年轻人、“凶死”之人是不能进入堂屋的,只能将尸体停放在堂屋外面,道场结束后下葬。杨四妹她们家就在堂屋的右边,与堂屋接壤。

屋里男人的咕噜声持续不断,婆婆不紧不慢的往头上裹着已经发黄的裹布,一圈又一圈的。杨四妹已打扫完卫生,便到厨房里去准备煮饭,婆婆就进了厨房。

“你这是准备干啥呢?”婆婆看见她往锅里舀水大声的问道。

吓得杨四妹一哆嗦:“娘,你起来了。我正准备煮饭呢!”,她面带微笑的说着。

“煮饭?煮啥饭呢?一大早起来就煮来吃,地里的活不干了?”婆婆白了她一眼。

杨四娘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里,看着这个婆婆完全不是之前那个轻言细语的婆婆。婆婆说完之后就一直忙着洗漱,杨四妹也不好一直在那站着,只能默默的到里屋,推了推打着呼噜的男人。

男人睁开眼睛看见杨四妹站在床边问到“四妹,你这么早就起来了?”,边说边收拾着起床。

杨四妹吸了一口气坐在床边,半天也不说话。已经收拾好的李松(杨四娘男人的名字),看见坐在那里闷着的媳妇,走过去拉起她的手问道“咋了?闷着不说话。”

杨四妹抬起头看着自己的男人,皱着眉头说:“我可能惹娘不高兴了!”

“咋回事?”李松顿时紧张的问道。

杨四娘就把事情给他说了,并没觉得李松的反应有啥不妥。

听完李松轻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没事了,你才来可能不习惯我们家的生活习惯,不知道也没啥。娘就是声音大一点,不要往心里去。”

李松拉着杨四妹给她说了家里的生活习惯,因为生活条件不好他们一日两餐,早上起床收拾收拾就下地干活,中午回来吃饭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到地里忙活,直到家家户户开始点煤油灯了才到家。而他们家因为婆婆已经八十多岁所以负责打猪草煮饭喂猪这些,地里基本不管。李松一个人担负家里经济来源,从小也学了一些手艺,有时出去别人盖房子做家具来补贴家用。现在杨四妹嫁进来,也毫无疑问的成了家里干农活的主要劳动力。

李松带着杨四妹在地里忙活,时不时的传出杨四妹被他逗笑的声音。不远处的地里是四合院另一户人家的地头,地里男人坐在哪里抽好烟。听见杨四妹的笑声自言自语的说道:“笑吧,能笑的时候就笑吧!有的哭的时候。”

日子就这样过着,这天天下着雨,入冬了地里也没多少事情可做,四合院的女人们拿着鞋样坐在自家的门槛上做着鞋。男人们也在一旁编着背篓什么的,相互之间有句没句的闲聊。时不时有女人们“放肆的”笑声传出来,让人一时间忘记生活带来的疲惫。

杨四妹这会儿在院里二嫂家一边闲聊一边学着做鞋。她二嫂是个精明的人,一边说话一边看着杨四妹的反应。

“老幺媳妇,你结婚也有几个月了,老幺他们对你还可以不?都是女人家,有啥事就说一声我们都可以出出主意,不要一个人闷着头,知道吗?”她开玩笑一样的慢慢说着。

杨四妹也是个直率的人,单纯简单。“二嫂,你讨厌了,也跟院里那些人一样取笑我?”杨四妹看了一眼对面的二嫂嘟着嘴说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