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五章 第八猛将:横行天下常十万(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作为开局一个碗,结局金銮殿的开国帝王,明太祖朱元璋麾下精兵猛将数不胜数。】

【其中更是有四名猛将出类拔萃。】

【若论武艺最高强者,当属‘一人一剑镇准西’的剑客花云。花云以一人之力,两次杀光劫路的数百盗匪,可谓不可思议的存在。】

【若论马上大枪术,当属太祖外甥李文忠。只要让他骑上马,提上枪,可谓天下无敌。】

【若论兼居花云与李文忠二人之长者,则是常胜将军傅友德。傅友德领兵打仗,也是从无败绩。】

【但要论最猛的头号猛将,当然非大名鼎鼎的开平王,常遇春莫属!】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在遇到朱元璋前,常遇春只是一个打家劫舍的绿林强盗,一点也不显山露水。

但投靠朱元璋后,却像慧星一般崛起于元末,成为百战百胜未尝一败的开平王。】

【他曾放言,吾将十万众,即可横行天下。故天下人又称他为常十万。】

【常遇春打仗的最大特点就是勇猛敢战。

1355年,朱元璋渡江南下,攻打应天府。在采石矶之战中,遭遇了元朝水军元帅蛮子海牙的顽强阻击。

双方僵持不下时,常遇春驾一艘小船,手提长枪,冒着元军的滔天箭雨,一鼓作气冲到对岸。登岸之后,常遇春一人一枪,在元军队列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数千元军士气低落,最后全军溃败。】

【在决定江南归属的鄱阳湖之战中,常遇春更是以天外飞仙般的一箭射伤了张定边,解救了陷于危险的朱元璋。

次日借风纵火,依然还是常遇春亲率小船冲锋在前。】

【朱元璋曾经称赞他:“当百万众,摧锋陷锐,莫如副将军。”】

【平定江南后,朱元璋举师北伐。

明军与元军相逢于塔儿洼。

面对数万元军铁骑,明军有惧色。

常遇春察觉军心不稳,遂单骑直突元军大阵,斩杀两名元军裨将,把人头抛于明军阵前,纵声大呼道,

“鞑虏铁骑徒有虚名,不堪一击,众将随我冲阵。”

明军士气大振,遂一举击破元军,扭转了对元军铁骑的心理劣势。

从此连战连胜,元军望风披靡。】

【1368年,徐达常遇春攻克元大都。这座隶属于异族政权超过四百年的北方重镇,终于被汉人一举攻下。改名北平府。】

【1369年,常遇春独自领军,再次攻克北平府,把回归北平府的元顺帝直撵到蒙古大草原。

并在三月攻取开平府,全歼元军三万人。】

【回师途中,暴卒于柳河川,终年四十岁。】

【朱元璋曾赋诗一首纪念常遇春:

“吾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昨日忽闻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纵观常遇春的征战生涯,可谓百战百胜,未尝一败。唯一为人诟病者,则是常遇春有杀降与屠城的污点,以至于朱元璋不得不特意点醒他,破城之后不要乱杀人。】

【虽美玉有瑕,但瑕不掩瑜。

开平王常遇春征战半生,为太祖前驱,驱逐鞑虏,开中华太平。是以评为千古十大猛将第八位。】

文字盘点到这里,视频浮现:

采石矶之战。

常遇春独驾小船,直薄南岸。岸上的元军以长枪乱戳,使他不得近前。离岸边尚有二三丈远时,常遇春突然以手中长枪与元军长枪绞到一起,身子借力飞起,宛如一只大鸟,凌空飞起,直跃上岸。

随后他手持长枪,大开大合,竟把大队元军杀得节节败退。

最后明军一拥而上,元军崩溃。

鄱阳湖之战。

常遇春一箭射翻张定边,救老朱于危难之中。

塔儿洼之战。

面对乌云压城的数万元军铁骑,明军有阵脚不稳之势。

常遇春看到这种情形,立即单骑驰出。

冒着箭雨,冲到元军前阵。

长戈一挥,斩下两名元军裨将的脑袋,不等脑袋落地,即单手抄起,驰回本阵。

这一系列的动作宛如行云流水。

面对神勇如此的常遇春,元军铁骑竟不敢追。

在清晰的光影投幕上,数万元军瞠目直视的样子,令观者热血沸腾。

……

“开平王真神人也!”

历朝历代的汉人将领看到常遇春一骑当千的英勇身姿,无不大声称赞。

关羽,“这个常遇春比俺老关还猛啊。他的身法敏捷,与子龙有得一比啊!”

张飞,“我觉得二哥太谦虚了。常遇春虽猛,与二哥相比,应该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

陈咬金,“开平王之神勇,俺老陈甘拜下风。”

尉迟敬德,“俺可以与开平王较量较量。”

王彦章:“开平王虽猛,却未必是我的对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