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9章(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钟珂清楚的意识到, 说这是在完善构想,并不准确。律风在做的, 明明是一份《乌雀山大桥采用盘山结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思及此处,她的情绪格外兴奋。当初听到律风一个人做出了越江桥可研报告,她就感到震惊无比, 充满了诧异和羡慕。现在,能够亲自参与到可行性研究之中,她立刻感受到了与照章画图截然不同的桥梁世界。那些数据、实验图表,关系着一座桥梁的诞生和未来。而她一点一点见到可行性的出现,心中充盈着成就感, 哪怕搬资料都感受到无比的快乐。比起钟珂的轻松愉快,律风显得沉默许多。他快速翻看了新云江大桥的抗震结构,发现里面采用的抗震设计,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学习。因为,它是一座跨江桥。虽然同样身处地震带断层区,但是江水的浮力,借给这座桥梁天生的助力,让设计师们在桥墩抗震上,采取了飘浮式体系。这个桥的抗震,不适合用在乌雀山上。律风很快否定了参考新云江大桥的抗震技术,转头调出电脑里国院涉及桥梁专利的清单。清单分门别类,总结出来了国院设计的桥梁特性。都是他依照着档案馆里每一座桥梁的名字,在论文库里翻出来的。然而,并不是每一种都能恰到好处的,解决他的设计需求。律风经验不够,只能边学边做。只有在这时候,他才觉得仅仅研究过29座国院桥梁的自己,是多么的浅白无知。他合上新云江大桥资料,抱起刚刚钟珂才送进来的档案,说道:我再去查一查,还有两座桥的资料可以参考一下。说着,他抱着档案往外走,钟珂愣了愣,也跟上去帮忙。桥梁分院设计过的桥梁,位处环境普遍复杂。地质恶劣、气候多变成为了每一座桥的标准配置,他翻看其中任何一座大桥,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不过是学习前人的技术,进行实地改良。可他手上资料里保存的这些桥梁,每一座都是前无古人的开拓性创造。终于,他找到了一座名为岳峰大桥的资料,它虽然没有建设在地震带,但是采用的空管钢建设结构,使它成为了世界第一轻桥。世界第一轻桥的吨位轻,不代表它的资料少。律风在档案馆里抽出了整整两排涉及空管钢的档案盒,比了比重量和数量,直接就把蹲在档案馆里磨洋工的钱旭阳,拖来一起当苦力。当他们三人分别扛着岳峰大桥的空管钢设计资料,费劲地搬进会议室时,就发现堆满了档案盒和图纸的办公桌前,坐着一个熟悉身影。吴赢启专注的坐在律风的电脑前,费劲地眯着眼看屏幕里晃眼的建筑模型。他平时严肃正经的态度,因为这个小眯眼的表情,略微显露一丝诙谐,让人感觉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吴院。律风将资料放在墙角,您在看模型?嗯。吴赢启皱着眉点头,仍是眯着眼看屏幕,你这是主体桥部分的设计吧,盘山路段结束之后,衔接了桥塔。说着,他终于抬起头看向律风,问道:你桥塔怎么设计的?律风走过去,盯着屏幕上巍然矗立如傲慢龙角一般的桥塔。他说:桥塔用的是框架式混凝土空心结构形式,增强了它的抗震能力。但是按照这样的设计,车辆开上去会存在轻微震动,我打算研究一下新型空管钢材料,看看能不能解决这种问题。吴赢启听完,眉头微皱,鼠标点击,换出了盘山结构的桥基座。那么,你在设计桥基座的时候,做了什么考虑?律风看着自己不成熟的建模,说道:为了在地震带保持桥体稳定,桥基座都是做的腹杆式中空设计,全部采用的是钢结构,就算是乌雀山零下12度,产生热胀冷缩之后,它们也能维持住桥体形状,不会影响桥基座的稳固性。吴赢启的表情,渐渐升起不可思议。他语气震惊的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的模型做到什么程度了?!律风有些奇怪,面对院长的提问,仍是耐心回答道:我做完了桥梁盘山起点、终点,还有主桥横跨峡谷部分。但是我的建模很粗糙,只有设计图描出了详细的点位,选材用料还有浇筑结构的选择,还没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他说得遗憾,好像乌雀山的盘山桥结构,从头到尾都是问题,就连面前的建模也不过是他做的实验,根本拿不出手!然而,吴赢启确实惊讶了。他开放档案馆,是希望律风能够获得一丝启发,提出一个新的方案,然后交给更专业的人士慢慢探讨可能性。但是,他听律风的意思,这位年轻的设计师,在档案馆里寻求的根本不是什么灵感,而是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律风的盘山桥梁结构,已经跨过的构想,进入了可行性研究阶段。这些并不需要设计师操心的数据问题、材质问题,居然成为了律风当前阶段的研究重点。吴赢启忽然想起了律风自己做的越江桥可行性研究报告。想起了那些越江桥的概念视频,还有律风超乎一般设计师的钻研能力。他忍不住笑出声,严肃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皱纹。吴赢启早知道,律风就是这样的人。一个人想完成一座桥梁的设计工作,并且拥有这样令人惊诧的行动能力。他站起来,板着脸、背着手说道:律风,我必须得严厉的批评你。吴赢启的话说得严重,律风都不禁皱起眉来。站在一旁的钱旭阳眼前一亮,他以为吴赢启重视律风的程度,绝对不可能对律风进行批评或者警告。但他听着这语气,见着吴院的表情,顿时心花怒放起来。运气好,这是遇到了领导训人现场了!可惜,没等钱旭阳幸灾乐祸感谢上苍,吴赢启的严肃就绷不住了。他忍不住哈哈大笑,抬手拍在律风的肩膀上,惹得大家表情困惑茫然,不知道吴院到底是什么意思。来了国院,你一定要学会随时跟你的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吴赢启视线温和,浑身充满了欣慰,语气却十分无奈。他说:我开放档案馆给你研究桥梁资料,不是为了让你一个人完成乌雀山的新方案,你只需要给出一个盘山桥的设计图,划出想要建桥的起点、落点、终点,我们自然会有更专业的人,负责研究材料和施工难度的问题。吴赢启指了指电脑里的模型,既然你已经完全设计好了盘山结构,那么我要求你,尽快把设计图和模型,形成方案报告桥梁设计不是单打独斗,我会重新安排乌雀山大桥项目组,完成你的构想。重新组建乌雀山大桥项目组消息,成为了桥梁分院重大新闻。那座不可能建成,已经停滞了整整两年的大桥,居然在吴赢启的要求下,重新召集了桥梁工程精英,准备一起研究新方案!桥梁分院乌雀山大桥研究会议参会名单一公布,无数人打爆了吴赢启的电话。是之前传的盘山大桥结构吧?肯定是吧?老吴你有点过分了,怎么开会不叫我参加?我以前也给乌雀山大桥画了几十张设计图的。我这边大桥项目快收尾了,不到一周肯定回来,我也要回乌雀山大桥项目组!身在其他项目,心系乌雀山的设计师不在少数。他们十二年未解的心结,在这一刻剧烈跳动起来,浑身焕发出崭新的力量。要不是大部分人任务在身,绝对是要冲上门去,把通知拍在吴赢启办公桌上,怒吼道乌雀山的研究会怎么不叫我参加!但是,盘山结构仅仅只是冒险的尝试,吴赢启手上只有律风的设计图和建模,急需的不是这群热情洋溢的设计师,而是工程技术、抗震研究、勘察测量多个领域的专家!行了,干好手上的活,别想东想西。现在只是研究阶段,等我们可研报告出来了,你们再申请画图也不迟!吴赢启一句话回绝了所有人,让冯主任专心准备久违的乌雀山大桥研究会议。乌雀山大桥和越江桥根本不是一个体量的东西,它的设计难度、建设难度,已经因为它独特的地质环境、四季气候成为了世界级难题。一旦成功攻克,必然横空出世又一项世界第一。吴赢启盯着律风给出的设计图,感受到了盘山大桥无形之中石破天惊的气势。因为它真的就像一条随时腾飞的巨龙,蜿蜒起身躯,蓄势待发地准备飞过这座无法逾越的乌雀山。1000米距离,600米高度,冰雪阴霾,地震裂层,海拔落差在一条巨龙面前顿时变得不值一提。因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这座庞然大物上天入海的步伐。吴赢启沉默片刻,忽而勾起骄傲笑意。这次,他不可能让律风一个人独自行走在调研的道路上。厉害的设计师,可以设计出令人惊讶的越江桥。但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建起奇迹一般的乌雀山大桥。他必须叫这个热衷加班、单纯执着的年轻人见识见识,国家设计院拥有的力量。作者有话要说:翻译一下就是,吴赢启:我可不能让律风年纪轻轻就秃头。今天我也在努力守护律工乌黑茂密的头发!国庆快乐,祝福我们的祖国母亲繁荣昌盛,明天见~第16章乌雀山大桥研究会议, 定在宽敞的桥梁分院报告厅。远比任何会议室都要宽敞的报告厅,每一个座位都准备了座式话筒,摆上了参会人员的桌牌。得到通知的参会代表来到现场, 刚跟里面的熟人碰面,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声。没有办法, 谁叫这是乌雀山大桥项目。他们从十二年前, 就常常聚在一起,讨论这座桥梁的未来, 为它争执不休。直到两年前,它没有了未来。久别重逢的参会人员,一起分享着自己知道的内部消息。我听说这次搞了个什么盘山桥结构,要围着乌雀山造桥?对,桥梁院招了个新人嘛,叫律风。年轻人的想法是不同寻常一些。他就那个设计越江桥是不是?我专门看了越江桥的可研报告, 确实想法不错。听说他还是殷知礼的学生!这话一出,讨论的气氛夹杂了无数诧异。坐在一旁的参会人员,都忍不住靠过来, 想听听独家内幕。殷知礼不是建筑师吗?他怎么带了个学桥梁设计的学生出来?不是,律风不是学桥梁设计的, 他就是学建筑设计的。前段时间小周还说,殷以乔来一起陪他看过乌雀山了。殷知礼和殷以乔爷孙两个的名字,在国内建筑界不可谓不知名。他们这些工程师, 都听过殷知礼设计建造的国会大楼、联邦大厦、皇家博物馆。每一篇盘点中国大师级人物的报道,必然会有殷老先生的名字和作品。国际社会并不如它们宣传的一般自由包容。中国人想要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不夹杂任何政治因素的自由创作,需要拥有超乎想象的艺术造诣。殷知礼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设计的建筑直击灵魂,用冰冷坚硬的混凝土, 创造出底蕴深邃的建筑造物。甚至不需要配上什么说明文字,只需要静静端详他的作品,就能从灵魂深处倾听到建筑自己的声音。哪怕在场的众多工程师、研究者,并没有亲自去看过他的作品。但是口口相传了五六十余年的传奇建筑师,在他们心中拥有足够的分量。而律风,正是这位传奇大师的学生。连殷知礼的亲孙子殷以乔,都和他关系密切的一起去了乌雀山这样听起来安安静静在旁边听完全程的人表示,盘山结构说不定真的值得一试。不过是一句猜测,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附和。当然值得一试!要不然吴赢启把我们召集来,是好玩的么?即使报告厅没有任何资料,参与会议的人员已经对接下来的会议充满期待。他们经历过太多希望和失望交织的过程。两年前乌雀山的地震之后,项目开始停滞不前,他们这些经历过众多建设工程项目的老员工,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它的结局。如今一场乌雀山大桥研究会把他们重新聚集在一起,就像点燃了希望的小火苗。哪怕在乌雀山上建盘山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们也不介意陪着桥梁分院再次重新开始。毕竟,这是国家的任务,意义重大。没有人愿意付出心血,面对一场轰轰烈烈的无疾而终。因此,当律风走进报告厅的时候,完全感受不到报告厅该有的严肃寂静。聊天的声音热闹喧嚣,还有几声关于地震带裂层的争吵。吴赢启跟这群人相交多年,清楚现在是什么状态。他说:他们能够聊成这样,说明心里还没放下乌雀山大桥。你等着看,我马上让他们安静下来。律风觉得新鲜,以为吴赢启要拿过话筒,来一次同志们安静了。谁知,吴赢启只是招呼着抱着今天会议资料的人,催促道:你们赶紧把资料发了,于是,在律风困惑的视线里,桥梁分院负责发放会议资料的工作人员动了起来。他们仅仅只是公事公办的把资料放在桌面,连多余的问候、解释都没有,整个吵杂热闹的报告厅,竟然慢慢安静下来。气氛变得太快,律风觉得无比诧异。他习惯了大家聚在一起就会变得吵吵闹闹的会议气氛,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默契的安静。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根本不需要工作人员招呼,便自顾自地拿起身边的资料。同伴若是还想聊,他摆一摆手,翻一翻手上厚重的打印稿,对方就跟他似的,赶紧回到座位,拿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来。工作人员一边发,律风和冯主任一边准备讲解用的pp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